现在申请回执要差不多一个月才可以下来,然后就是漫长的审批过程大致要半年多,这个还在在最近优化的基础上的时间,以前是整个过程超过一年,现在9个月左右可以完成。
有问题就有答案
美国商标转让多少钱一个,700注册一个商标贵不贵?
不贵,通常市场价在1500左右,如果包设计就会贵一点。
现在申请回执要差不多一个月才可以下来,然后就是漫长的审批过程大致要半年多,这个还在在最近优化的基础上的时间,以前是整个过程超过一年,现在9个月左右可以完成。
在没有最终下来的话只可以打TM标,有商标证之后才可以打R标
以上只是国内商标的行情,国外则要看具体不同的国家有不一样的收费标准。
请问下LEE是什么牌子?
LEE,中文名是“李”是一个创建于1889年的美国著名牛仔裤品牌,追求实用与时尚。 自从Henry David Lee先生在1889年成立了H.D. Lee Mercantile公司开始,Lee就注定是开创历史的传奇品牌。
从推出第一款具有保护性的Lee Bib Overall背带工装裤;到13盎司重磅丹宁布制作的经典101系列;再到荣获爱迪生奖 (Edison Awards) 铜奖的精玉透凉牛仔系列,129年Lee始终保持创新与变革。好动不停,行动不止,这就是Lee。 拓展资料: LEE创造了经典的吊带工人裤,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条拉链牛仔裤,凭着其首创及经典设计,LEE牛仔裤成为牛仔裤坛的经典与权威,被誉为世界三大牛仔裤品牌之一。
创办人H D Li最初开设一家工作服制造厂,主要供应日常工作服给予美国中、西部的农夫和工人。
当时的经典有些至今仍流行着,如吊带工人裤"BIB’N’BRACE”,以及在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军制服的长袖连身工人裤"UNION ALL”。 : _LEE
买美国商标有什么风险?
买美国商标风险:签订合同要明确从未备案过 ,包备案跟过户成功
无瑕疵,未使用过,未有不良记录等,非副簿申请
一手标,可全权处理该商标,以防他人顶替上当受骗只要签订好合同, 一般来说就是安全的。直接购买商标转让手续简单,也不用担心未授权的情况,可以放心使用。
商标常见问题解答一?
1、商标能否使用繁体字
商标文字可以使用繁体字,但不得使用错别字、停止使用的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都必
须书写正确且规范。
2、关于商标样式变化的问题
文字丰富多彩,书写风格千姿百态、变化繁多,同一个字,简体与繁体外观相差甚远。
因此,注册时用什么样字体就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字体,这是商标管理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但
在商标管理中,对于变化不大的改动(如:注册的是手写体,而在使用时为印刷体;往册是
楷体,在使用时为黑体),-般可以维护商标专用权;但是,商标注册人还是将使用的字体
形式重新注册为好。
3、什么人可以使用证明商标?
凡符合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条件的,在履行注册人所规定的手续后,即可以使用该证明商标。当事人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证明商标规定条件的,注册人不得拒绝其使用。但是,证明商标的注册人不得在自己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该证明商标。
4、每个商标在每个国家、地区的申请需要提交什么?
一个商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类商品、服务上的申请为一份申请。每个商标在每个国家、地区的申请需提交《申请至国外注册商标委托函》一份。
5、申请人在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需要提供什么?
申请人在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应当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商标申请人中文名称、地址应与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一致。如申请人联系地址与营业执照上的地址不一致,请在联系人一栏注明。
6、商标申请人有固定英文名称的怎样填写姓名?
申请人有固定英文名称的,请提供其英文名称,如无固定英文名称及地址,请明确指示我公司代为翻译。申请人如为自然人,请提供其名字的汉语拼音及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7、商标注册申请如何填写商品名称?
填写商品名称时,尽量填写具体的能为本产品消费者所理解的商品名称,基于国内注册向美国等国申请的,商品名称应与国内注册证上的商品名称一致。
8、商标若为英文或其它罗马文字的怎样备注?
商标若为英文或其它罗马文字的,有含义但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的,申请若知晓其含义,应注明其含义。商标若系纯图形商标,而申请人对其有固定称呼的,请告知其固定称呼。
9、注册商标要经过哪些流程?
商标查询→提交申请→商标审查→初审公告→成功领证
(1) 商标局大约1个月发出受理通知书;(2)商标审查时间为6个月;(3)初审公告期3个月;商标注册完成整个时间大约需要10个月左右。
10、商标与商号的区别
商号通常情况下只会在特定的区域内具局限的排他性,而商标是我国范围内具有排他性,因此商号与商标没有必然联系。但他人注册商标后,构成了对公司商号的不正当竞争,公司有权在自该商标公告三个月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如果已经核准注册,可在核准注册之日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商标法第五次修正?
商标法5次法律修订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建筑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商标法(2019修正内容):
修正第一点、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 ”
2013年商标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该条款规定商标专用权不是自然产生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对自己的商标取得商标专用权,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就需要依照法定的获得国家承认。即在我国商标权取得是“注册取得”。但现实中,恶意抢注商标、囤积注册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纠纷不断。为了规制恶意申请、囤积注册等行为,草案增加了注册申请人的使用义务 。
修正第二点 、第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商标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属于本法第四条、第十五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不得接受其委托。 ”
这一条款的增加其实是对要点1条款的进一步细化,要点1主要是从申请人一方进行规制,要点2主要是从代理机构一方进行规制,更多的强调商标代理机构的义务 。很多从业者看到此条规定之后,反对意见甚多,认为这条规定对于代理机构来讲过于苛刻,要求太高。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实践中,一些商标代理机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其业务上的优势帮助委托人进行恶意商标注册,损害了公平的竞争秩序。其次,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注册申请”并非十分困难,“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并没有超过代理机构的合理审查义务范围。作为专业的服务机构,代理机构从申请商标数量、商标名称、申请人营业范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商标申请人的申请意图是容易判断的,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心知肚明的。例如在2018年,某代理机构在一天时间内代理某企业申请几千件商标,此时此刻,该代理机构能说自己不了解申请人的意图吗?该代理机构心中难道不虚吗?
修正第三点 、第三十三条修改为:“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或者任何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
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
修正第四点、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三)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九条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的”;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对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的,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恶意提起商标诉讼的,由法院依法给予处罚。
该条款主要是规定对代理机构非正常代理行为、非正常申请行为、恶意诉讼进行行政处罚,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对于这类非正常申请,在审查的第一关口会直接予以驳回,但仅仅驳回注册申请还远远不够,打击力度太弱。因此有必要增加行政处罚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对代理机构非正常代理行为、非正常申请行为造成实质打击。同时,随着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商标领域内也出现了滥用诉讼权利的现象,恶意起诉不仅给被诉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也会浪费司法资源,不符合商标权保护的立法目的,所以对于恶意起诉,有必要从立法上进行规制。
修正第五点、第六十三条修改为: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中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修改为“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第三款中的“三百万元以下”修改为“五百万元以下”; 增加两款分别作为第四款、第五款: “法院审理商标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 对主要用于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材料、工具,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 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 。
本次修改的要点并不多,虽然散落在商标法各个条款中,但汇总而言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商标注册的“使用”,二是加强商标权的保护,提高侵权赔偿标准 。
商标法(2013修正内容):
1、商标构成要素中,新增“声音”要素。
“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2、知名商标或可请求依照驰名商标保护。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3、确定工商、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多轨制。
“在商标注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局根据审查、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最高法院指定的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4、禁止将驰名商标用于商业活动。
“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5、将商标抢注中“代理人、代表人”扩大解释的行政审查规则上升为法律规定。
“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申请人与该他人具有前款规定以外的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他人商标存在,该他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
6、增加商标代理机构的“法定保密义务”、“禁用注册商标告知义务”、“抢注商标不得代理义务”、“禁止超范围申请义务”
“商标代理机构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或者其他商标事宜;对在代理过程中知悉的被代理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可能存在本法规定不得注册情形的,商标代理机构应当明确告知委托人。
“商标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属于本法第十五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不得接受其委托。
“商标代理机构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外,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
7、新增“一标多类”商标申请流程,明确商品分类表适用规定。
“商标注册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提出注册申请。
“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
8、明确商标注册审理期限:9个月。
“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公告。”
9、商标注册申请未提交补正,不影响商标局做出审查决定。
“在审查过程中,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需要说明或者修正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做出说明或者修正。申请人未做出说明或者修正的,不影响商标局做出审查决定。”
10、相对禁止条款适用中,异议人限定为“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或者任何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11、明确商标驳回复审审理期限:9个月。
“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
12、明确商标异议审理期限:12个月;商标异议复审审理期限:12个月。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被异议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自公告期满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商标局做出不予注册决定,被异议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被异议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通知异议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13、商标争议案件审理期限:12个月。
“商标评审委员会收到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申请后,应当书面通知有关当事人,并限期提出答辩。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维持注册商标或者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裁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14、宣告无效的注册商标不具有追溯力,但因恶意造成损失和显失公平的除外。
“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决定或者裁定,对宣告无效前法院做出并已执行的商标侵权案件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并已执行的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商标转让或者使用许可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商标注册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
“依照前款规定不返还商标侵权赔偿金、商标转让费、商标使用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应当全部或者部分返还。”
15、明确概念“商标的使用”,为商标侵权案件审理确定审查范围。
“本法所称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
16、撤三案件审理期限:9个月;撤三复审期限:9个月。
“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或者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对商标局撤销或者不予撤销注册商标的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
17、明确假冒注册商标罚款额度。
“将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18、明确将驰名商标用于商业宣传的罚款额度:10万。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
19、将商标用作企业字号,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
“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20、明确商标侵权工商处罚额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21、商标侵权赔偿额度提升300万,确定恶意处罚性赔偿制度。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22、免责条款“主张权利商标三年未使用”、“提供销售合法来源”。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请求赔偿,被控侵权人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未使用注册商标提出抗辩的,法院可以要求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提供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也不能证明因侵权行为受到其他损失的,被控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商标法(2001修正内容):
一、完善商标注册、审查、续展制度,便利商标权利人
1、扩大可以申请注册商标的标志范围。
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改时,把标志的“可视性”作为申请商标注册的条件。这就排除了声音、气味等非视觉可感知的客体在被注册为商标的可能性,即便其实际上具备了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但是,考虑到“在国外,对声音、气味等新型商标进行注册和保护已成为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对这些新型商标的保护需求。”因此,这次《商标法》修改删除了商标注册的“可视性”要求,并明确“声音”是作为可以申请注册商标的标志。
2、完善注册商标显著性的规定。
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这在现行《商标法》第9、11条中也已经是明确的。但是,如果注册商标在使用中发生了淡化,导致了显著性的丧失,是否应撤销该注册商标以及如何撤销,则并未明确。
《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则明确区分了两种不同情形的处理方法:如果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第11条关于其应具有显著特征的规定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宣告无效的注册商标,由商标局予以公告,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如果已经注册的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因而丧失了显著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被撤销的注册商标由商标局予以公告,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自公告之日起终止。
3、优化注册商标申请、审查程序制度。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允许跨类申请和电子申请。根据现行《商标法》第20条以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第13条的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人如果要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或者服务上申请注册同一商标的,应当按商品和服务分类表分别提出注册申请,即所谓的“按类申请”。
为了方便申请人申请注册商标,《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修改了这个规定,允许商标注册申请人“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即所谓的“跨类申请”;同时,为了使申请人利用网络便捷地提交电子申请,《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允许以“数据电文”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文件。
第二,恢复审查意见书制度。1993年7月15日发布施行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16条曾经规定过类似的制度:商标局对受理的商标注册申请,认为申请内容可以修正的,发给《审查意见书》,限其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予以修正;未作修正、超过期限修正或者修正后仍不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的,驳回申请。《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恢复了这个制度: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需要说明或者修正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做出说明或者修正,但申请人未做出说明或者修正的,不影响商标局做出审查决定。但是,商标局的审查意见是仅限于形式上的审查意见,还是也包括实质性的审查意见,目前尚不清楚;这个制度是否能达到真正良好的效果,是否会因为增加了这个程序反而延长了审查时间,都有待于实践检验。
第三,明确注册商标申请、复审的审查时限,提高商标注册的效率。现行《商标法》对商标审查时限未作规定,仅要求对商标注册申请和商标复审申请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在《商标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抱怨目前商标注册申请审查时间过长,企业的商标权益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利益。为此,参考实践中商标案件的平均审查时限,《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增加了商标审查时限的规定。其中,商标局初步审查的时限为九个月;对异议申请调查核实的时限为十二个月(经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商标评审委员会对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决定进行复审的时限为九个月(经批准,可延长三个月);对商标局认为异议成立而不予注册的决定进行复审的时限为十二个月(经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如果复审中所涉及的在先权利的确定必须以法院正在审理或者行政机关正在处理的另一案件的结果为依据的,还可以中止审查。
4、扩展办理注册商标续展的时间。
现行《商标法》第38条规定: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则允许期满前12个月而不是之前的6个月即可进行续展,且仍保留6个月的宽展期,使商标注册人申请续展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度。
二、简化商标异议程序,维护商标权利的稳定
我国《商标法》在2001年修改之前,商标异议案件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后做出终局裁定。根据TRIPs协议的要求,修改后的现行《商标法》在保留异议复审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司法救济程序。根据现行《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申请初审公告后3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任何理由提出异议;商标注册异议首先由商标局审查作出裁定,对商标局的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对复审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诉讼,诉讼还可以经过一审和二审。
由于行政二审、司法二审的四级审理终审制的程序过于复杂,加上可以提出商标异议的主体和理由过于宽泛、导致商标异议案件审理周期过长,这就影响了商标申请人及时获得商标注册。有的商业竞争对手利用这个制度缺陷,为拖延申请人注册商标的时间或者为尽可能长时间使用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并避免承担可能产生的侵权责任而提出异议、延长核准时间,待对方商标核准后再停止使用;甚至有一些人恶意提起商标异议程序,并以撤销异议程序为条件向被异议人索取高额的费用,这导致异议案件逐年大幅上升。因此,简化商标确权程序、完善商标异议制度一直是这次《商标法》修改的一个重要目标。
《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从两个方面完善了商标异议制度:
一是限定提出异议的主体和理由。首先,明确了对商标注册可以提出异议的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新《商标法》第10、11、12条规定的“绝对理由”;一类是违反第13条第2、3款、第15条、第16条第1款、第30条、第31条规定的“相对理由”。其次,虽然任何人仍然可以以“绝对理由”提起商标注册异议,但能够根据“相对理由”提起异议的仅限于该商标注册申请侵犯了其已有权利的在先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这样,既可以减少商标异议的数量,又不妨碍对商标不当注册的监督。
二是简化程序。为了改变商标异议程序冗长而使得商标权长时间内难以确定的问题,《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规定:商标局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就可以直接做出准予注册的决定,发给被异议人商标注册证并予以公告,异议人不得再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复审程序,而只能向商评委请求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样修改的目的是:在商标局驳回商标异议、准予商标注册的情形下,省略对商标局异议裁定的复审、诉讼程序,可以使商标权尽快确立,同时又通过商标无效宣告程序保障异议人获得进一步救济的权利。
但是,这个新的商标注册异议程序仍然存在一些隐忧:
第一,因为保留了“任何人”可以依据“绝对理由”提出异议的规定,一些人极有可能仍然会依据上述“绝对理由”来提起恶意异议而牟利,这样就难以彻底杜绝恶意异议。
第二,由于商标局驳回商标异议的决定可以不经行政复审以及司法审查程序而立即生效,商标局的权力明显膨胀,这个权力存在被滥用的危险,需要警惕。
第三,可能会助长恶意的商标注册申请和恶意商标侵权诉讼。尽管异议人不服商标局的驳回决定,仍然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注册商标无效,但是,由于“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决定或者裁定,对宣告无效前法院做出并已执行的商标侵权案件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并已执行的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商标转让或者使用许可合同不具有追溯力”,这样,在商标无效程序期间,即便该注册商标实际上是违反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权人仍然可以通过主张商标专用权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虽然“因商标注册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但是,法律对商标注册人的“恶意”行为是指什么并无界定,而且要证明主观“恶意”的举证责任也会非常艰巨,这个规定可能会流于形式。因为《商标法实施细则》(1993年)第25条第5款和《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年)第36条也有这个规定,但实践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因商标注册人恶意而给予赔偿的案例。
三、制止恶意注册商标,保护商标在先使用者
1、规定诚实信用原则。
修改后的《商标法》第7条明确将“诚实信用”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一项基本原则,即“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为制止各种不诚信的抢注他人在先使用的商标提供了基本保证。
2、完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在驰名商标保护的实践中,存在着把驰名商标当做商品荣誉称号,从而人为地拔高驰名商标认定标准、增加驰名商标保护难度的问题。这就难以有效地禁止那些抢注他人驰名商标的不诚信行为。
为了使驰名商标制度实现“禁止他人注册、使用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基本功能,《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对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首先,明确了驰名商标只是“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这应该成为驰名商标保护的唯一要件,而并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其次,明确了只“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驰名商标认定是“对案件事实的确认,应仅对争议的案件有效”,而并不是授予一个商品或服务的荣誉称号,因此,不应该人为拔高认定的标准。
再者,禁止生产、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这个规定试图清除一些企业谋取驰名商标认定背后的不正当目的和根源,使驰名商标保护回归其本来面目,从而使驰名商标能够根据实际保护的需要去认定,逐步消除驰名商标认定中存在的一些人为障碍。
3、禁止抢注商业合作伙伴在先使用的商标。
《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对现行《商标法》第15条作出了进一步的补充规定:“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申请人与该他人具有前款规定以外的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他人商标存在,该他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新《商标法》第15条第2款)。这样,不管是商标代理机构、受托办理商标注册的代表人,还是商品代理经销商以及任何其他具有商业合作关系的人,恶意抢注其客户或者商业合作伙伴的商标的行为,都将得到有效地制止。
值得注意的是,新《商标法》第15条第2款与第1款相比,增加了两个适用条件:第一,商标申请人“明知”其商业合作伙伴的商标存在;第二,该商业合作伙伴的商标已经“在先使用”。这里,“在先使用”是否要求是在境内使用,仍存疑问。
如果该商业合作伙伴是外国企业,其商标只是在外国使用,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尚未在市场中销售或者进行商业推广,如果商标申请人明知该商标已经在国外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仍然在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那么,该外国企业是否可以提出异议,制止这种商标抢注行为呢?这仍有待今后的法律解释和执法实践来明确。
另外,对于存在销售代理关系的代理经销商抢注被代理人的商标的,究竟是适用第1款的规定,还是适用第2款的规定,也仍然有待观察。按照最高法院【2007】民三行提字第2号判决书的精神,第15条第1款显然涵盖了代理经销商,但是,新《商标法》增加了第2款的规定后,第2款的规定似更符合代理经销商与被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性质。
4、赋予商标在先使用者先用抗辩权
虽然我国《商标法》奉行的是保护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一味强调先注册原则,而不考虑商标在先使用者的利益,也会助长不诚信的商标注册行为,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此,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正案就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现行《商标法》第31条)。《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保留了这个规定(新《商标法》第32条),并且又增加了第15条第2款,以禁止明知而抢注商业合作伙伴在先使用的商标--因为这其实就是一种“以不正当手段”的抢注行为。
但是,判断商标申请人是否采用了“不正当手段”很大程度上是判断其是否具有主观恶意,实践中,商标在先使用者不一定能证明商标申请人明知或者应知其已经使用了该商标,这样,就难以制止这个商标注册行为,也难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商标专用权人依法禁止商标在先使用人使用其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显然又有失公允。
5、强化商标代理机构的诚信义务
商标代理是商标代理组织基于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当事人提供服务的一种职业,其服务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委托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商标注册和评审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这次《商标法》修改加强了对商标代理的规范。
首先,保护被代理人的权益。除了上述第15条第1款关于代理人不得注册被代理人商标的规定外,新《商标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商标代理机构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或者其他商标事宜;对在代理过程中知悉的被代理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另外,第19条第4款还规定:商标代理机构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外,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违反此规定的,将受到行政处罚,其目的也在于防止商标代理机构注册被代理人委托注册的商标。
其次,禁止帮助被代理人恶意抢注商标。如前所述,新《商标法》第15条和第32条都规定了禁止对他人在先使用商标的恶意抢注行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制止这种恶意注册,新《商标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商标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属于本法第15条和第32条规定情形的,不得接受其委托,违反此规定的,也将受到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甚至罚款等惩处。但是,这个规定实质上要求商标代理机构承担起审查其客户委托注册商标是否存在恶意抢注行为的义务,让商标代理机构承担了过于严苛的法律责任。而且,商标代理机构是否“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也不容易判断,因此,这个规定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有待观察。
四、加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一直把加大对假冒商标行为的打击力度作为修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最后通过的《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侵犯商标权的救济制度:
1、行政执法措施方面
为了对侵权人形成更大的威慑,《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进一步加大了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另外,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2、民事侵权救济方面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试图从两个方面来完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第一,提高法定赔偿额的最高限额。
《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将法定赔偿额的上限由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以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商标法》的这个修改虽然给予法官在确定法定赔偿额上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如前所述,法官在确定法定赔偿数额的时候,仍然需要根据案件事实、以“弥补损失”原则为限来计算,而不是任意性的,更不是惩罚性的。因此,这个法定赔偿额最高限额的增加是否真的会带来侵权损害赔偿额的提升,仍有待观察。
第二,对恶意侵权实施惩罚性赔偿。
在2011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67条中,并没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是,一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2012年12月28日公布的《商标法修正案(草案)》第37条规定:将第56条改为第62条,第1款修改为:“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也可以参照该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对此,关于该草案的“说明”中给出的解释是:“针对实践中权利人维权成本高、往往得不偿失的现象,草案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个规定最后予以通过。
但是,这个解释过于简单,而且也并不符合逻辑。如果仅仅是为了弥补商标权人的维权成本,弥补商标权人的损失,只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全面、充分地赔偿商标权人因侵权遭受的损失和所支付的费用就足以,为何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呢?
其次,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损害赔偿额偏低、难以弥补权利人损失,其原因并不是在于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则有什么缺陷,而是由于难以确定“实际损失和侵权获利”的数额。而惩罚性赔偿的数额恰恰又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或者许可费的倍数”来计算的,因此,在大多数知识产权案件的损害赔偿是按法定赔偿额来确定的现实下,即使法律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其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非常值得怀疑。
再者,实施惩罚性赔偿需要符合的前提要件是:“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和“情节严重”。目前并不清楚“情节严重”的具体含义,也不清楚“恶意”是否指侵权人明知他人享有注册商标权而仍然实施侵权行为,“恶意侵权”本身是否也属于“情节严重”的一个表现。这些都有待将来的实施条例和司法实践来明确。
最后,参照我国《专利法》(2008年修正)第65条的规定,《商标法》第三次修正案也规定: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如果说我国《专利法》在没有规定惩罚性赔偿的前提下,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损害赔偿额尚有可取之处,那么,新《商标法》在按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确定损害赔偿额的基础上,再处以1-3倍的惩罚性赔偿,则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明显相悖。再加上我国行政机关对于商标侵权行为又可以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如果《商标法》的这些惩罚性措施真的都予以有效实施的话,则会让侵权人承担过于严苛的法律责任。
3、举证责任方面
与欧盟《关于知识产权执法的第2004/48号指令》第7条类似,我国现行《商标法》第58条也规定了证据保全措施。但是,在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资料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证据保全措施并不足以能保证获取这些证据。为此,新《商标法》第63条第3款增加了与欧盟《关于知识产权执法的第2004/48号指令》第6条规定类似的“责令提交证据”的措施。
首先,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
其次,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也就是说,如果侵权人要拒不提供证据,法院可以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来推定被告的侵权获利数额。在我国法院的判决中,其实早已经有了这样的实践。但是,根据最高法院的要求: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所持证据的,根据权利人的主张推定侵权获利的数额,要有合理的根据或者理由,所确定的数额要合情合理,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4、侵权行为界定方面
新《商标法》第57条进一步澄清:“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考虑是否“容易导致混淆”;而只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时,“容易导致混淆”才是需要考虑的一个要件。
这个修改有利于纠正一段时间以来有的法院对商标侵权行为与混淆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
另外,现行《商标法》本身未规定帮助侵权,但《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规定: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这次《商标法》修改时吸收了《实施条例》的这个条文,规定:“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这个规定不再列举具体的提供帮助的,更有利于打击各种帮助侵权的行为。
五、强化注册商标使用义务
我国《商标法》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虽然原则上以注册为前提,但是,同样对注册商标的实际使用做出了要求。现行《商标法》第44条就规定:注册商标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可以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该注册商标。这次《商标法》对此做出了进一步严格的要求
商标法(1993修正内容):
(1)扩大了商标保护的范围,增加了对服务商标的注册和保护;
(2)加大了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3)增加地名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规定;
(4)增加商标使用许可的规定;
(5)明确了注册不当商标的撤销规定。
2001年商标法修改:
(1)扩大商标权的主体和客体。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纳入商标法;商标构成要素增添了新内容,准予注册立体商标;增加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内容,明确了认定驰名商标时应考虑的因素;
(2)商标确权程序增加司法审查;
(3)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手段,增加诉前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救济措施。
2013年商标法修改:
(1)增加关于商标审查时限的规定;
(2)完善商标注册异议制度;
(3)理清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4)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
(5)规范商标申请和使用行为,禁止抢注他人商标,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6)规范商标代理活动。
给我指导一下怎么样?
我说说电器贴牌加工吧,因为我吃过亏!
一,有了注册的商标11类做电商一个标还不够,最好再申请注册一个35类因为后期做代理连锁经营能用的上,这是通过商标注册保护后期扩大商业规划的基础,既然是轻资产运营盈利模式在流通上,规模化销售商品是必经之路所以不要亏在商标上
!
二,有了商标有了商业路径规划再需要准备资金做好商业前景调查分析制定好进入市场策略方案,包括制定好产品,类型,规格,价格,及包装!
三,选择几个可以给代工的企业。
1首先企业先具备必要的资质,如企业营业执照,知识产权,生产企业许可证(3C)获得过的荣誉!
理由是一家生产企业必须要有完备的手续才有能力承担生产任务,比如没有自己的技术知识产权一旦代加工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很有可能给自身带来法律责任风险。
2代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财务情况比如资产负债。还是否有司法判决等因素,包括股东结构!
理由很多企业自身带病经营,例如涉及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处罚,或者是企业资产负债过高资不抵债一旦定制加工的产品货款到账就被执行殆尽企业没有履行合同能力风险就成了百分之百!
3代加工企业的自身产品是否质量合格是,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如果产品不合格加工出来的产品也不会有利润相反只会让你亏损!
理由,尤其电子产品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很快,电子产品技术含量决定了产品附加值!也决定着未来市场面能做多大更决定着投资是否能有回报!
所以我觉得不管贴牌什么产品都是一样的,资质,食品最起码的是要SC食品生产许可证!
亚马逊美国商标能在日本注册吗?
亚马逊美国商标可以在日本注册的,需要在日本查询能否注册然后再注册
美国商标注册为何需要使用宣誓?
美国商标注册使用宣誓是怎么回事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憨牛网憨牛网企业全程服务管家2018-02-06 美国商标在使用宣誓的制度上是十分健全的,具体包括:意向申请的使用宣誓、第8条(或第71条款)的宣誓以及第15条不可争议的宣誓。 1、意向申请使用宣誓:美国商标注册分为意向使用和已经使用两种基础,以前者基础申请的商标,官方审查通过后需要在6个月内进行宣誓,宣誓通过后才可以获得商标证书,而如果未能在这6个月内宣誓的话,则可以通过付费请求延期,最长可以延长6次。 2、第8条款(或第71条款)宣誓:美国商标在注册后第5-6年的时候,需要进行宣誓才可以使商标继续有效,而逐一办理的是根据商标法第8条规定进行,如果是通过马德里延伸办理的,则是根据商标法第71条规定进行的。 3、第15条宣誓:美国商标在注册后第5-6年的宣誓办理中,申请人还可以选择进行第15条不可争议宣誓,一旦通过,其他第三方不得再以显著性原因向该商标提出撤销。 美国这些宣誓规定十分复杂,其中还涉及到宽展期或延伸初期的问题,因此,在具体遇到时,务必与代理人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