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出口贸易数据(上半年进出口外贸数据统计)

外贸动态 2年前 (2023) admin
90 0

2017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增长多少

据海关统计,2017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7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占同期广东省外贸总值的14.3%。其中,出口5792.2亿元,增长12.3%;进口3922.2亿元,增长16%。以美元计价,2017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432.3亿美元,增长10.8%。其中,出口853.1亿美元,增长9.1%;进口579.2亿美元,增长13.3%。上半年快速增长一般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比重提升201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广州市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31.3%和30.3%,增速大幅领先于全国和全省。第三季度进出口整体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9%。进入第四季度后,外贸形势有所好转,进出口重新恢复增长,但2.1%的增速与上半年相比明显趋缓。2017年,广州市一般贸易进出口4390.5亿元,增长17%,占同期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5.2%,比重比2016年提升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738.3亿元,微降0.7%,占28.2%,比2016年下降4.1个百分点;保税物流进出口791.9亿元,增长14.2%,占8.2%,比2016年提升0.1个百分点。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2位数增长2017年,广州对欧盟进出口1448亿元,增长22.8%;对美国进出口1246.1亿元,增长11.1%;对东盟进出口1239.6亿元,增长20.1%;对日本进出口933.3亿元,增长10.7%;4者合计占同期广州市进出口总值的50.1%。同期,对非洲进出口873.6亿元,增长14.7%;对韩国进出口584亿元,增长13.7%。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沙特阿拉伯增长53.6%、对俄罗斯增长33.6%、对孟加拉国增长38.2%。

2019年玉米总行情如何

2019年玉米行情怎么样?新年新气象,随着进入19年的第三天,国内的玉米价格也在稳定看涨,除了山东局部地区有小幅的回落以外,大部分地区的玉米价格都和昨天持平,随着年关的临近,售粮速度的加快,玉米价格并没有出现走低的现象,这也和我们刚开始的预期基本一致,元旦过后是玉米价格的一个分水点,那么2019年的玉米行情到底会是怎么样呢?展望2019回顾2018,根据今年的玉米价格上涨来看,2019年的玉米行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业界人士也是普遍看好2019年的玉米价位。因为经过近几年的种植调整,目前国内玉米供应关系已经较为健康,加上今年库存玉米的顺利拍卖,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供应需求会存在一定的偏紧,所以我们也是一直认为未来玉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2019年或许能够达到1.1元/斤的高位。回顾今年的玉米走势来看,玉米价格是先涨后跌,随后震荡上性,年底强势反弹的现象出现,近期玉米价格止跌回涨的出现,代表着市场看涨的情绪升温,加上一月份是企业建库的关键时间,受到饲料以及深加工企业政策的利好因素,目前企业收粮积极性较高,农户惜售心理依然存在,导致区域性粮源紧张,所以近期东北的玉米价格开始止跌上涨。虽然年尾以玉米上涨为收官,但是目前的市场压力依然存在,受猪瘟的影响,国内生猪养殖一季度对玉米用量将会有明显的降低,加上目前玉米市场销售减缓,农户惜售心理较强,东北地区的玉米供应将会推迟到2019年的第一季度,届时春节过后出现销售高峰,农户集中售粮的出现,会对当前疲软的玉米加工企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市场震荡的概率较大,甚至还有走低的风险。总得来说,2019年的玉米价格还是非常让人期待的,目前临储玉米库存已经不足8000万吨,国家临储轮换工作已经展开,加上大豆补贴的力度加大,深加工企业的用量增加,中美关系的冷淡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2019年的玉米行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农户尽量分批出售,避免集中售粮的出现,这也有利于后期玉米价格的回暖上涨。关于2019年玉米的行情走势,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主要国家每年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多少

<!--

1、日本进出口商品结构
自8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地域小,资源贫乏,因此经济贸易定位为“出口替代”,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深受战争创伤加上其自身的资源约束,日本的出口以劳动密集且资源消耗较小的产品为主,如纺织品等。到1960年,纺织品出口占到总出口30.2%的比重,而机械设备只占25.3%;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机械制品的出口迅猛增长,到1970年达到46.3%,1980年达到62.8%;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工业化转变基本完成,各项产品出口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1999-2001年间机械设备的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73%左右。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日本的进口商品构成与出口商品构成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关系,进口对出口起着一定的基础作用,其结构变化从整个发展过程看是与日本的总体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原材料,1960年进口原材料占49.1%,接近进口总额的一半,是日本在二战以后寻求增长的积累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改原材料进口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矿物燃料的进口,在1980年达到49.8%,其中对原油的进口达到37.5%,而此时的原材料进口只占16.9%,这种转变同出口在这一时期以机械设备为主是分不开的;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这段时期进口各产品的比重保持稳定,说明此时的产品结构基本达到一种平衡。
日本的进口结构。由于日本资源贫乏,因此对于矿物燃料、能源等的进口表征了其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一国的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又标志着该国工业化的程度。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呈倒U形,1960年之前,是日本进出口发展的潜伏期,1960年原材料的进口比重为49.1%,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小。同期,日本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纺织品。70年代,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需求剧增,这表明其经济处于腾飞阶段,此阶段机械设备的出口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激增到46.3%。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几乎达到了进口总额的一半,机械设备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2.8%。90年代后,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下降,这是前段积累的结果,表明其经济进入成熟期,进出口各种产业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1974年至1985年期间平均为4.3%,1986年日元升值,引发经济萧条,1987-1991年年均增长率为5.5%。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突然破裂,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之中,持续达8年之久。结合前述进出口商品结构变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经济波动周期大致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保持同步。
进口的增长可以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原材料和先进的设备,同时,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出口,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日本,由于地小物稀,它倡导的是以出口促发展的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其出口的主导产品。70年代以前主要是纺织品,80年代主要是机械制品,90年代主要侧重于电子,汽车等产品。随着出口主导产品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随之升级换代。
2、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日本有着相似之处。从出口来看,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11.8%降至2001年的2.7%;重工业产品迅速增长,从1980年的41.4%上升到2001年的80.8%;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连年下滑,由1980年的46.8%降到2001年的16.4%。尤其是纺织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更大,从1980年的29.0%降至2001年的10.6%,这说明韩国向工业化国家过渡,其产业从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进口来看,韩国的资本货物进口逐年上升,消费品进口基本保持稳定,总体略有浮动,而对原材料的进口有所下降,从1980年的65.0%下降到2001年的52.3%。

3、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进出口结构的如下特点:
第一,日本的出口指数大致处于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而韩国的出口指数却趋于下降。形成此特点的原因在于1975年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其他制成品,约占66.1%,随后几年,其他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下降,机械制品有所上升,到1993年时两者的比例大致都在44%左右,因此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有所下降;而日本在1975年时其他制成品出口和机械制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8.3%和49.2%,到1993年时两者比重分别为22.1%和68.3%,因此指数有所上升。
第二,日本的进口指数逐步下降,而韩国的进口指数小幅上升后就左右摆动。这一现象说明日本进口的产品多样化比较强,这是为满足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而进行的,再加上资源贫乏,其进口主要集中在原油和燃料,1975年对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大,达到34%,而1994年下降到了11.6%,这是影响日本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韩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燃料,其进口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指数保持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第三,日韩两国的出口指数普遍高于进口指数。这说明出口的产品集中度比较高,而进口产品比较分散,多样化。

查看全部

--> 1、日本进出口商品结构
自8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地域小,资源贫乏,因此经济贸易定位为“出口替代”,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深受战争创伤加上其自身的资源约束,日本的出口以劳动密集且资源消耗较小的产品为主,如纺织品等。到1960年,纺织品出口占到总出口30.2%的比重,而机械设备只占25.3%;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机械制品的出口迅猛增长,到1970年达到46.3%,1980年达到62.8%;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工业化转变基本完成,各项产品出口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1999-2001年间机械设备的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73%左右。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日本的进口商品构成与出口商品构成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关系,进口对出口起着一定的基础作用,其结构变化从整个发展过程看是与日本的总体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原材料,1960年进口原材料占49.1%,接近进口总额的一半,是日本在二战以后寻求增长的积累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改原材料进口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矿物燃料的进口,在1980年达到49.8%,其中对原油的进口达到37.5%,而此时的原材料进口只占16.9%,这种转变同出口在这一时期以机械设备为主是分不开的;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这段时期进口各产品的比重保持稳定,说明此时的产品结构基本达到一种平衡。
日本的进口结构。由于日本资源贫乏,因此对于矿物燃料、能源等的进口表征了其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一国的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又标志着该国工业化的程度。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呈倒U形,1960年之前,是日本进出口发展的潜伏期,1960年原材料的进口比重为49.1%,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小。同期,日本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纺织品。70年代,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需求剧增,这表明其经济处于腾飞阶段,此阶段机械设备的出口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激增到46.3%。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几乎达到了进口总额的一半,机械设备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2.8%。90年代后,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下降,这是前段积累的结果,表明其经济进入成熟期,进出口各种产业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1974年至1985年期间平均为4.3%,1986年日元升值,引发经济萧条,1987-1991年年均增长率为5.5%。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突然破裂,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之中,持续达8年之久。结合前述进出口商品结构变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经济波动周期大致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保持同步。
进口的增长可以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原材料和先进的设备,同时,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出口,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日本,由于地小物稀,它倡导的是以出口促发展的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其出口的主导产品。70年代以前主要是纺织品,80年代主要是机械制品,90年代主要侧重于电子,汽车等产品。随着出口主导产品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随之升级换代。
2、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日本有着相似之处。从出口来看,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11.8%降至2001年的2.7%;重工业产品迅速增长,从1980年的41.4%上升到2001年的80.8%;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连年下滑,由1980年的46.8%降到2001年的16.4%。尤其是纺织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更大,从1980年的29.0%降至2001年的10.6%,这说明韩国向工业化国家过渡,其产业从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进口来看,韩国的资本货物进口逐年上升,消费品进口基本保持稳定,总体略有浮动,而对原材料的进口有所下降,从1980年的65.0%下降到2001年的52.3%。

3、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进出口结构的如下特点:
第一,日本的出口指数大致处于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而韩国的出口指数却趋于下降。形成此特点的原因在于1975年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其他制成品,约占66.1%,随后几年,其他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下降,机械制品有所上升,到1993年时两者的比例大致都在44%左右,因此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有所下降;而日本在1975年时其他制成品出口和机械制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8.3%和49.2%,到1993年时两者比重分别为22.1%和68.3%,因此指数有所上升。
第二,日本的进口指数逐步下降,而韩国的进口指数小幅上升后就左右摆动。这一现象说明日本进口的产品多样化比较强,这是为满足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而进行的,再加上资源贫乏,其进口主要集中在原油和燃料,1975年对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大,达到34%,而1994年下降到了11.6%,这是影响日本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韩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燃料,其进口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指数保持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第三,日韩两国的出口指数普遍高于进口指数。这说明出口的产品集中度比较高,而进口产品比较分散,多样化。

货币总量M2持续增长,CPI却一直在回落,是什么原因

上半年以来,市场货币总量M2由年初的198万亿,变为6月末的213万亿,期间增长约15万亿,而CPI物价指数却由年初的5.4%,回落到6月末的2.5%,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经济活力不足,导致货币在市场中流通速度受阻上半年以来,贷款环境是相当宽松的,贷款门槛低,利息低,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渠道获取贷款资金很容易,也很活跃;但是由于经济活力不足,资金投资实体经济后,并不能快速取得回报,也就是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生产力不能完全释放,就会导致闲置资金继续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不足,取而代之的是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回存至银行,形成新的M2,这就导致货币供应总量M2的持续高速增长;从银行流出的贷款资金,虽然帮助企业或者个人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恢复了正常经营,但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无法快速消化,导致回款速率下降,货币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流通速度受阻;小结:虽然市场货币总量增大,但是经济活力不足,导致社会生产大于消费,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受阻,为了刺激消费,消化掉过剩的生产力,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下降在所难免,通过降价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状态,也就使得CPI物价指数回落。第二、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倾向于减少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CPI指数指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跟收入水平是直接挂钩的;上半年经济不景气,导致失业率上升,很多行业裁员减薪,这都导致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一旦收入水平下降,可想而知,大家都会减少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所以上半年商品价格方面,生活必需品价格在上涨,而非必需品都出现普遍下跌的现象;所以生活非必需品价格的下跌是导致CPI指数回落的直接原因;小结: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进而使得CPI物价指数回落。回答写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在外贸企业工作的朋友有没有发现订单骤减

已经来了吧。我家后面的厂常年接外国大单,我邻居在那边工作,基本全年无休。现在做一休三,做二休五,一直在家。还好是个大厂,靠发基本工资保住职工,不裁员,今年盈利是不大可能了,能保住不倒闭就不错了。

目前纺织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纺织行业前景当然差不到哪里去啊。社会在发展,经济也好越来越好,国民的消费水平也来越高。人靠衣装,只要有人,服装就是刚需,是和粮食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吃饱肚子,兜里有余钱的都会选择买服装,而且是品质好的服装来装饰自己,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不要担心行业前景会没落,没有一个时代是不需要服装的,时代前进,对服装的要求越高,这是肯定的。制造企业方面,因为政策问题,会趋向于大企业发展。小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跟不上环保问题会逐渐淘汰掉的。而大企业则会将自身产业大家底厚的优势发挥得更好。如在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订单的环境下,溢达集团,面料加工生产和服装代工的隐形冠军,客户包括亚马逊、耐克、拉夫劳伦、汤米、香蕉共和国等诸多世界知名品牌。一年生产超过1.1亿件衬衫成衣。所以并不是订单少,而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终端服装方面,看几家企业今年一季度的报表,九牧王。其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亿元,增长40.12%。地素,期内该公司营收5.84亿元,净利润达1.95亿元,同比增长32.58%。森马服饰,该公司2019年首季度收入大涨63.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3.5亿元,同比增长11.06%。市场对于服装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如今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穿着体验,各种功能性的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行业前景并不会很差。近几年,男装市场一直在稳步扩张。从男装行业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2017年,我国男装行业的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7年,国内男装销售收入高达6702.51亿元,同比增长了11.54%。2018年的数据未公布,但依照往年10%以上的增速,2018年国内男装销售收入达7500亿元左右。希望纺织青鸟的回答能帮到你,如果可以,顺手点个关注,谢谢~

年底会不会再次封城

不会,今年年底我国绝对不会再次出现年初武汉封城事件!我信爷爷的话。上个月月底(2020年10月30日),爷爷表示:“按照现在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强度,我不认为第二波肺炎会在暴发。”钟爷爷同时还表示:“防控的措施对流感也有效,秋冬季应增强对流感与的鉴别能力。”真的,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有爷爷,安稳度过。2020年,肺炎,同样是爷爷和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救了我们所有的人,让我们免于的困扰,让我们健康不受到威胁。爷爷是我们所有国人的福星,有他在,他都这么说了,我们还担心什么呢?有钟,必定国泰安康!虽然这么说,但是国外还非常严重,我们还需时刻保持警惕!因为这事儿,只要放松警惕,我国的就会死灰复燃,大家持续快一年的努力,就将会前功尽弃。不要以为我国的已经过去了,就安全了。那是因为我们有最好的国家领导人,最好的医疗团队,最团结的亿万兄弟姐妹,所以才会拥有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今天。这是多少人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防疫的结果啊。国外第二轮肺炎已经爆发,且更加厉害了。所以,我们应该更要做好个人防疫措施,时刻提高警惕,严防境外输入,做好防疫检测,境外入境隔离措施。不能马虎,不能松懈,不能掉以轻心,抱任何侥幸心理。在任何公共场所以及人流密集场所,都应佩戴好口罩。加强防范意识,养成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坚决杜绝在我国二次复发!今年春节我们能否过个团圆年,关键就取决于所有的兄弟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了!还有最后两个多月了,加油,我们一定要过团圆年,热热闹闹过大年!

2020年二季度GDP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 ,意味着什么

二季度GDP同比增3.2%,预期增2.9%。总体来看,GDP数据略超预期(前期市场普遍预测在2.5%左右)。经济在二季度逐月复苏的态势渐成。超预期的背后,一方面是肺炎“先进先出”,复苏领先全球,如果延续当前和经贸形势,很可能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唯一正增长的主要国家,若美国二季度GDP数据明显负增长,GDP还可能在二季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另一方面,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复苏节奏的分化。上半年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明显宽松,但总量扩张的政策却导致了结构性的分化:工业部门复苏有政策抓手,恢复快;消费领域的促进政策抓手不多,短期内复苏慢,长期中只能依靠收入增长来进行内生式的修复。主要矛盾是分化实际上,经济增速换挡后,更重要的问题已经由“做蛋糕”逐渐转变为“分蛋糕”。在此背景下,经济运行逐渐展现出两个层面的分化:一是不同行业领域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发展速度分化,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打开,传统行业没落;二是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集中度提高。在冲击过后的艰难复苏过程中,分蛋糕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同时分化也变得更加明显。当前的这种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前期复工复产政策推进顺利,生产端复工复产情况较好,但以消费为代表的需求端复苏速度稍慢。2、投资复苏快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也在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支持下得到较快的恢复,促消费政策总体缺乏抓手,消费复苏则展现惰性。3、消费、投资、供给端内部也存在分化。一是加剧了消费各行业间供给和需求运行的差异,部分可选消费行业因为需求灭失,恢复缓慢;二是房地产投资扩张空间不大,基建仍然是投资唯一亮点;三是民营、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保持较好,但生产活跃程度依然承压。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三个层面的分化特征,以及经济运行的重要议题。生产6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略超预期,呈现了良好的复苏态势。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前期复工复产政策推进顺利。其中,规模 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复苏也并未拖后腿,尤其是在前期还承担了带动复苏的作用;制造业直接受益于复工复产,恢复形势平稳;工业上游环节复苏速度总体较慢,体 现了4月以来下游恢复加速对其的“替代”。投资上 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降3.1%,预期降3.5%,也略超预期。三大投资分项来看,房地产投资恢复最为明显,上半年累计同比增1.9%,较 1-5月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交易和施工同时复苏,前期投资资金来源受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制造业投资仍然在艰难复苏中,投资意愿仍然较 弱,上半年累计同比降11.7%;基建投资上半年累计同比降2.7%,尽管仍未完全恢复常态,但下半年的基建扩张仍然有一定的窗口,尤其是在制造业弱势、 房地产调控加强的背景下。消费宏 观经济各部门中,消费复苏是最慢的,直接原因是影响下的社会隔离措施并未完全消失,深层次原因是就业压力和收入增长压力下,居民对消费仍然存在顾虑, “捂钱”意味明显。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同时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7%,仍然处于高位。两个重要问题下半年,作者认为两方面问题比较重要,也很可能影响到未来经济走势:一是房地产市场和投资的波动,二是内需的提振。1、房地产风险重回决策层视野上半年,房地产虽然没有成为拉动经济的力量,但其自身的风险却受到了决策层关注,近日深圳等城市的房地产调控趋严,也正是因为决策层看到了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波动。近年来房地产投资也在严控中逆势增长,达到历史新高。从 土地财政来看,2020年土地出让收入占主要地位的性基金收入预算也受到了限制。全国性基金预算收入81446.05亿元,下降3.6%。全国政 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59亿元,增长38%。这一降一增,就代表了今年地方土地财政是不可期的,也意味着推动房地产市场上扬的土地因素以及 背后的政策思路仍然是趋严的。2、内需真的不行?从进出口数据看,似乎上半年外贸领域的 表现还要好于国内需求,那么上半年内需是真的很弱势吗?这个问题需要放在国别比较上来看,其中一个典型的比较对象便是新加坡,作为近年来全球经济的 “优等生”,新加坡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2.6%,环比创纪录地下滑41.2%。新加坡贸工部预测,新加坡经济今年可能萎缩4%至7%。究其原因,就是新加坡受到外部冲击过大,国内的内需没有足够的体量去缓冲这种冲击。事实上,内部工业部门的需求恢复情况非常乐观,而未来消费大概率还能逐渐取代工业部门,成为持续复苏的主要支撑力量。政策趋势若复苏态势稳健,下半年政策力度有可能边际减弱。根据统计局官方的判断,“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总体而言,决策层对下半年的经济持续恢复是有信心的。我们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来分析未来政策的趋势。1、货币政策一 季度、二季度的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整非常明显:一季度为应对,央行实行“宽货币+宽信用”政策,通过逆回购、MLF、定向再贴现再贷款等手段集中投放了 大量流动性,央行基础货币以及对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快速增加(参见下图)。二季度以来,央行迅速舍弃“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典型的证据便是央行一度连 续35天没有公开市场操作。但宽货币政策仍然在持续,尤其是多项精准直达、小微企业等扩信用政策陆续在二季度推出。到 了三季度,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回归常态化。央行领导在上半年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相关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的时候就自动退出了,部分再贷款、再 贴现政策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已经退出了。”而到了四季度,央行还有可能回过头来算账,尤其是重新检查宏观杠杆和金融风险的问题。因此,预计货币政策全年的 走势是:一季度宽货币,二季度宽信用,三季度信用见顶,四季度稳信用。不过,未来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就业。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虽然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若下半年该指标有所提升,政策将会重回积极态势,以保证全年持续和平稳的复苏。2、财政政策下的基建资金疑问财 政资金够不够、怎么用的问题,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涉及到基建资金空间有多大。200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超过24万亿元,而1-5月支出仅约为 7万亿元,还有17万亿元,但这其中仅有不到6%的比例直接投向基建(约1万亿元)。同时,抗疫特别国债(计划投向基建约7000亿元)和专项债(计划中 投向基建约1.5万亿元)的“一般化”使用趋势变得明显,专款专用于基建的钱也可能打折扣,例如特别国债保民生比例增加、专项债资金分流到中小银行资本金 补充等领域,因此下半年基建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存在较大疑问。由于财政的问题比较复杂,基建资金的问题我们会专门进行具体分析,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3月18日 下午11:00。
转载请注明:2022年出口贸易数据(上半年进出口外贸数据统计) | 外贸跨境电商导航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