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泵流体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泵流体“)是一家专业从事水泵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端泵类产品制造商,30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南泵流体致力于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用泵解决方案。南泵流体不仅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高效可靠的加工工艺,更在研发上引入业内领先的ANSYS、CFTURBO、 PUMPAL、 AXCENT等先进流体模拟设计软件 ,全面应用于叶轮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优化、整泵效率提升、新产品研发等诸多技术领域。公司主要生产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管道循环泵等多种系列产品,并广泛应用增压、工业、水处理、生活供水、空调水循环、供暖、消防系统、地下水抽取、污废水处理、化工行业和海水淡化等诸多领域。公司已逐步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在各大城市均没有直属办事处及服务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及时、满意的服务。
有问题就有答案
求购冲压件订单,南泵流体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杭州南泵流体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泵流体“)是一家专业从事水泵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端泵类产品制造商,30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南泵流体致力于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用泵解决方案。南泵流体不仅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高效可靠的加工工艺,更在研发上引入业内领先的ANSYS、CFTURBO、 PUMPAL、 AXCENT等先进流体模拟设计软件 ,全面应用于叶轮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优化、整泵效率提升、新产品研发等诸多技术领域。公司主要生产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管道循环泵等多种系列产品,并广泛应用增压、工业、水处理、生活供水、空调水循环、供暖、消防系统、地下水抽取、污废水处理、化工行业和海水淡化等诸多领域。公司已逐步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在各大城市均没有直属办事处及服务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及时、满意的服务。
拥有世界最大飞机的同温层发射公司为什么将业务转到高超音速试验支持上来?
去年6月,在已故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去世后一直在缩减“同温层发射(Stratolaunch)”公司活动的“火神(Vulcan)”控股公司将前者以4亿美元的价格挂牌出售,其中包括了2019年刚刚试飞成功的世界上最大飞机——Roc飞机。要知道,光这架飞机的研制和开发成本至少就要2亿美元。接着在去年10月份,有报道称,“火神”公司已经将“同温层发射”出售给了一个匿名买家。现在我们知道,该匿名买家是美国的“地狱犬(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而“火神”公司和“地狱犬”公司都没有透露最终的成交价格。
图一 完成首飞,顺利降落的世界最大飞机Roc空中发射平台
“同温层发射”公司的所有权更新肯定会造成公司发展方向的变更。与保罗·艾伦的太空梦不同,“地狱犬”公司及其亿万富翁老板史蒂夫·芬伯格(Steve Feinberg)长久以来都以其唯利是图的有争议性形象而著名。
图二 “地狱犬”公司的亿万富翁老板史蒂夫·芬伯格
“地狱犬”资本管理公司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专注于收购遭受严重财务压力而“陷入困境”的或完全破产的实体,期望对它们进行重组后,通过出售或重新上市获利。在过去的20年中,芬伯格的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收购了美国国防承包商DynCorp国际公司,造商雷明顿(Remington)武器公司和大毒蛇(Bushmaster)武器公司等企业。
稀星天外注:芬伯格本人与美国现任总统及其有着密切的联系。自2018年5月以来,他一直担任总统情报咨询委员会。
“同温层发射”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恩·弗洛伊德(Jean Floyd)于2019年12月早些时候宣布了换了新东家后的公司的新使命。公司之后的主要业务将从空中火箭发射服务转向提供高超音速测试支持服务。近年来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者越来越多。虽然“同温层发射”公司的目标市场与SpaceX等传统太空发射公司不同,但其他公司,例如维珍轨道(Virgin Orbit)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两级入轨的空中发射概念。这可能是促使“同温层发射”公司新管理层放弃太空发射业务,转向高超音速试验支持的原因之一。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早在一年多前,“同温层发射”公司就开始探索在作为空中发射平台之外,如何将Roc作为发射高超音速研究飞行器的平台。随着公司的新方向转到了高超音速测试服务上来,之前的研究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和有价值。
图三 Hyper-Z的艺术家渲染图
2018年9月,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的国际空天飞机和高超音速系统与技术会议上,“同温层发射”高超音速部门的资深技术研究员斯蒂芬·科达(Stephen Corda)、主任工程师柯蒂斯·隆戈(Curtis Longo)和公司的工程副总裁扎卡里·克雷沃(Zachary Krevor)共同介绍了Roc空中发射平台在高超音速测试中的潜力。
科达、隆戈和克雷沃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同温层发射”正在研究的各种空射运载火箭配置都必须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运行。这些空射运载工具与在大气层中加速到高超音速或以高超音速巡航的运载工具需要许多共有的技术。当时,他们透露公司至少在研制两种高超音速飞行器,即Hyper-A和Hyper-Z。
Hyper-A是他们在论文中描述的两种设计中的较小者,它的长度刚好超过8.53米,翼展不到3.5米,最大发射重量约为2722千克。“同温层发射”公司的说明指出它的最高速度大于6马赫。
图四 Hyper-A的简单结构图,以及它和NASA X-43A技术验证机和X-15火箭高超音速试验机的参数比较
稀星天外注:业界对于高超声速的定义是高于5马赫的速度。
更大一点的Hyper-Z计划拥有超过10马赫的最高速度。它在尺寸和重量上也会大得多:长25.45米,翼展为9.9米。 它的最大发射重量约为29.45吨,几乎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和NASA用于研究高超音速飞行的北美飞机制造公司的X-15火箭动力试验飞机的两倍。
图五 Hyper-Z的结构简图
图六 Hyper-Z的三视图和主要性能参数
根据现有的资料,这两种设计都是无人驾驶的,并由“同温层发射”公司正在开发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Hyper-A和Hyper-Z都将是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的,可以根据飞行路线自动飞行,然后像常规飞机一样在指定地点降落。“同温层发射”还声称,Hyper-A可以直接从地面发射,而无需由Roc带到高空发射。但是,它没有解释这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除了有关Hyper-A和Hyper-Z高超音速试验机的数据外,“同温层发射”还提供了关于Roc空中发射飞机自身性能和能力的最新信息。该飞机的最大起飞总重量接近590吨,可以在位于连接两个独立机身的中央机翼下方的主挂架塔架上携带单个有效载荷。该有效载荷的最大重量可以达到226.8吨。
图七 这张图通过和其他飞机(塞斯纳172、SR-71“黑鸟”、C-5“银河”运输机)或物体(蓝鲸、土星五号火箭,汽车,以及人)比较,让大家对Roc空中发射平台的尺寸有个直观的感受
图八 这张图显示了Roc飞机中央机翼下方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重达两百多吨的有效载荷
即使达到最大起飞重量,Roc的航程仍然可以达到1852公里(1000海里)。一个典型的飞行过程包括飞到指定的发射空域,然后爬升到所需的高度并达到所需的发射速度,最后向上拉升发射有效载荷。根据“同温层发射”公司的文档,当Roc用于空中发射任务时,典型的发射参数是在9144米(30000英尺)高度以0.63马赫的速度飞行。
从空中发射后,飞行器会自行点火升入近地轨道,执行其任务,例如释放一颗小型卫星。这整个过程通常被称为“两级入轨”。部署Hyper-A或Hyper-Z高超音速测试飞行器的过程大致相同,但它们将始终保持在大气中飞行。
图九 Roc空中发射平台的典型空中发射任务顺序
图十 Rock空中发射平台发射近地轨道飞行器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不同飞行包线
图十一 Hyper-Z最大速度下的任务路径
图十二 Hyper-Z最大高度下的任务路径
图十三 Hyper-A空中发射和地面发射,两种不同发射下的任务路径
高超音速测试飞机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它可以用作试验新型高速冲压发动机的平台,或者携带小型飞行器或超音速武器的模型,以查看它们在超过5马赫的速度飞行时是如何表现的。用可重复平台来探索新材料或子系统在高速飞行产生的高热量下的表现,也很有价值。
其他有效载荷可能包括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价值信息的遥感记录仪和其他传感器,以及将信息近实时地传输给地面人员的数据链路。“同温层发射”公司描述了在Hyper-A和Hyper-Z上携带装有“研究电子设备,系统”的模块化任务舱的可能性。
图十四 这个表显示了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和空中发射火箭所要进行的测试点,可以看到很多都是重复的
目前尚不清楚“同温层发射”公司是否还在进行Hyper-A或Hyper-Z的实际开发工作。因为上述Hyper-A和Hyper-Z项目启动于新东家接手“同温层发射”公司之前。而在2019年1月,就在该公司的工程师发表如何利用Roc空中发射平台进行超音速测试潜力的论文三个月后,该公司宣布将停止其整个专有空中发射太空运载工具系列的工作,包括“黑冰(Black Ice)”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也影响到了上述两个高超音速研究飞行器的工作。
但是基于“同温层发射”新东家新的公司发展方向——高超音速测试服务,即使Hyper-A和Hyper-Z项目之前被取消,该公司现在也应该已经恢复了它们,或者正在考虑恢复它们。退一万步,即使没有计划制造这两种测试飞行器中的任何一种,这两个研究项目之前的努力和成果,对于该公司从2019年12月开始,将业务重点转移到提供高超音速测试服务上也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十五 不知道什么时候拍摄的Hyper-Z风洞模型
无论如何,“同温层发射”公司显然对于进入高超音速研究和开发领域充满兴趣。毕竟随着美方对该领域的兴趣大增,近年来高超音速的研究和开发领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这一趋势甚至早在保罗·艾伦逝世以及该公司被转手之前就已经出现。
当然,这并不是说“同温层发射”和Roc空中发射平台飞机不会继续关注空中发射目的。长期以来,美国对二级入轨都抱有很大的兴趣。美国希望建立一种灵活的,快速反应的近地轨道飞行器发射,能够在其太空资产遭到干扰、无效和损毁的情况下,迅速发射替代航天器。
图十六 “同温层发射”公司之前的全系列载荷一览,现在哪些继续、哪些停止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稀星天外认为“同温层发射”的未来还是相当光明的,只是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继续已故保罗·艾伦的最初梦想,就不好说了。
吉利的车身加奇瑞的发动机加比亚迪的底盘?
看下面的这些回答,我明显的感受到了国产车粉丝对自主品牌汽车的热爱。我写的这个回答,肯定会挨骂。但是我还是要说,给狂热的国产车粉丝泼一点冷水。
这几年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众多自主品牌汽车在外形设计、制造工艺、品质管控、车型调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配置方面,更是不惜血本,即使是几万块钱的廉价车,也要给你做出高大上的氛围来。于是众多国人开始欢呼:国产车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合资车了,我们不必再为合资车买单了。如果用吉利的车身加奇瑞的发动机加比亚迪的底盘,绝对吊打合资车企,甚至还有人说,不用这几家合作,只拿出一家来,就可以与合资车企掰手腕了。国产车已经站起来了!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不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从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理性的来看待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对比,应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并且这个差距在短时间内都是无法弥补的。即使我们在硬件上与合资车企不相上下,但是在经验与技术上,国产自主品牌与合资车企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为什么这么说呢?英国有一句谚语:三代人才可以培养出一个贵族。意思是说贵族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逐渐提高子女的阶层,让子女、孙辈从骨子里由内而外散发出贵族的气质,最终才有可能进入贵族的行列,而不是说经过短期的培训、集训就能完成的。这就像把一个穷人混入富豪的群体,不论他怎么装扮,都无法掩盖自己穷酸的气息;把一个无知的土豪混入高级知识分子的群体,无论他怎样装作有学问,只要一开口,就把自己的无知暴露无遗。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也是这样,虽然这些年努力拼搏积极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真正强大的合资车企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甚至可以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相信狂热的国产粉肯定不服,那么我们不妨用一些事实来论证一下。
首先来看国产车的设计。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车企都高薪聘用国外知名车企的设计师来担当自己的首席设计师,以提高汽车的设计水平。但是你仔细的观察,几乎所有的国产车,都或多或少的有国外车型的影子,真正有自己独特设计风格的车型寥寥无几。更不要说那些专门以抄袭为生的车企了。应该说现在国产车还处于模仿、抄袭的阶段,与真正的设计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好像一所普通的高中,即使你请来了名校名师来任教,最终考上985、211 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
再来看看国产车的制造工艺以及品质管控。应该说,随着整体机械制造水平的提升,自主品牌车企的制造工艺水平以及品质管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在硬件上已经不输于合资车企了。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国产与合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车身钢板的冲压,使用的模具几乎都是进口的;在车身的防锈处理上,即使使用同样的钢板,合资车企明显更耐锈蚀;在车身的组装工艺上,在几十年前大众公司就提出了“两毫米工程”,即汽车组装完成后的车身长度,与设计尺寸相差不超过两毫米,就这一点,现在有几家车企能做到?还有汽车的隔音止振、NVH处理,合资车也是明显优于国产车。如此等等,应该说合资车企的造车经验更丰富,细节处理得更完美。
至于汽车的调校水平,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现在有一句网络名句: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那些百年车企,拥有上百年的造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汽车调校数据,所以他们才能调校出近乎完美的汽车。而国产车的诞生与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事,无论是造车经验还是数据积累,怎么与百年车企相提并论?所以,国产车即使在硬件方面与合资车相差无几,但是在使用调校上,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经常诟病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是如何如何的差劲,故障率是如何如何的高,但是与其它所有车企的双离合变速箱相比,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是性能最好、质量最可靠的,某些国产车的双离合变速箱,用“垃圾”来形容绝不过分。还有爱信的自动变速箱,很多国产车都搭载,但无论是换档的平顺性还是整车油耗水平,都与丰田汽车相差甚远。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汽车零部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汽车上的高新技术,并不是掌握在车企手中,而是掌握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中,比如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爱信精机、日本电装等。很多车企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组装厂,就是制造一个车壳子,其它的零部件都是买买买,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各种电子设备等。我们以发动机为例,早年的三菱发动机养活了众多的国产车企,现在还有很多车企使用的发动机是在这款发动机基础上改装的。即使现在有些车企号称自己独立研发发动机,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逆向仿制的,真正能正向自主研发的几乎没有,并且很多零部件依赖于供应商。而合资车企的先进发动机比比皆是,各方面性能完虐国产发动机。
还有汽车的变速箱,特别是自动变速箱,几乎完全依赖于爱信、采埃孚、加特可这几大自动变速箱制造企业。但是他们都是被国外大车企控股的,自然不会把最好的东西卖给你,所以我们得到的都是二流甚至是三流产品。电控系统几乎都是博世以及电装的,如果没有这两家企业,国内的车企几乎全军覆没,是真真正正的“卡脖子”企业,就跟芯片产业是一样的。而底盘技术就更复杂了,可以说国产车企没有一家具有自主开发底盘的技术,都是模仿或者逆向合资车企。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我们的汽车发展水平低,这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同时我们也不具备与他们议价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接受质低价高的事实。
所以,我们不要再意淫什么国产车完全媲美、超越合资车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在可以预见的几年之内,这种超越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一个非常常见的车型为例,上一代的大众捷达,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在国产的十万元以下的车型,没有一款车的驾驶质感能超越它。别忘了它还是上世纪的产品呢,可见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为什么大家都愿意选用大众车做出租车?就是因为它们皮实耐用。有人说国产车也有做出租车的,也能行驶几十上百万公里,但是几十万公里之后,汽车的行驶质感、故障率等差距极为明显。
有人会说老侯这是不爱国,在跪舔合资车企。其实老侯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但是爱国并不等于盲目的自信甚至自大,而是应该正视差距,找到缩小差距的途径与方法,并努力的追赶上去。实事求是的说,现在国产车还处于一个追赶与模仿的阶段,仍然在拾人牙慧,而非自主创新。国产汽车上大量的堆砌电子配置,以凸显汽车的科技感与高级感,但是对汽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电子配置其实是最不值钱的。而真正影响汽车的机械素质以及安全性能,我们还要努力进步。
不过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产车企在漫漫长路中,一直在不停的努力奋斗,并取得了相对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效果相当明显,在某些方面确实比合资车做得更好。应该说,在十万元以下的轿车里面,以及在十万到十五万的SUV车型里面,国产车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性价比优势的,再往上基本就是合资车的天下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一定会做得更好,完全超越合资车。
这两挺机枪有什么不同么?
MG3是德国国防军现役的机枪型号,前型为战后发展的MG1,MG1A1,MG1A2,MG1A3,MG3本身就是直接从MG1A3发展而来。而以上机枪的技术源头都是MG42。MG3和MG42在枪机循环和闭锁原理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都采用管退式、利用闭锁滚柱撑开而实现闭锁的原理。外观上也非常相似,大量零件可以互换。因此二者乍一看分不清楚。但其实还是有不少的差别。
MG3通用机枪
网上卖的准星,MG42和MG3通用。这样可以互换的零件还有很多
MG3和MG42的辨析
枪口助退器
MG42是枪管后坐行程很短,因此所需要的后坐力相当大,为使后坐可靠,在枪口增加了“枪口助退器”,来增加后坐力。这样枪机循环可靠的同时也提高了射速,因此成就了MG42每分钟1500发的射速。枪口助退器在喇叭消焰器后面的有一个膨胀腔,燃气进入膨胀腔后会膨胀做功,推动枪管后座,然后一部分火药燃气从周围的8个喷射孔排出。MG3也同样采用了枪口助退器的结构,但二者有显著差别。MG42的枪口助退器更肥硕一些,在喇叭消焰器后有4个环形凸起,这其实是套在外面的一个散热套。
MG42枪口助退器实物
而MG3,虽然沿用了枪口助退器设计,但是喇叭形消焰器后面并没有这4个环,后面紧跟着的就是一个光滑的膨胀腔。气体喷射孔也不再是朝侧面开孔的,而是朝前方开孔的,。底部则是一个刻槽的结构,应该是用来增加摩擦力,方便拆卸的。此外MG3的喇叭形消焰器是带有两个缺口的,这个缺口在AK-74U短突也看得到,而MG42是没有这个缺口的。
MG3枪口助退器(侧视)
MG3的枪口助退器(后视
瞄具
MG3和MG42准星是一样的。但照门不太一样MG3增加了一个防空照门,专用于对空射击,MG42没有。
MG42,没有防空照门
MG42和MG3瞄具差别
口径、和弹链
此外由于战后西德成了北约国家,也从德国的体系转为北约体系。因此MG3采用的是7.62x51mm北约机枪弹,而不是二战时期的7.92mm的毛瑟弹。弹链的容量有50发,100发,120发,250发的规格,既可以使用DM1不可散式金属弹链,也可以使用自己的DM6或者美国的M13可散式弹链。而MG42仅使用不可散式金属弹链,而且只有50和250发两种规格。
由于采用NATO弹,MG3可以使用和M60机枪上相同的M13可散式弹链
由于采用NATO弹,MG3可以使用和M60机枪上相同的M13可散式弹链
枪托
最后一个明显的差别,也是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就是枪托啦。MG42采用的是木质枪托,而MG3采用的是中空的聚合物枪托。
MG42的木质枪托
MG3的聚合物枪托
甚至还有更酷更骚的,吃鸡你拿一把都不掉价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我们从宏观层面来捋一下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前景:
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逐步转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在此产业链分工背景下,汽车零部件提供商依存于单一整车厂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发生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趋于独立化。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2016 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
随着新兴市场汽车消费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的零部件生产巨头纷纷涌入新兴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一汽、二汽的建立开始逐步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为卡车进行配套,行业发展相对较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乘用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商逐渐分离,通过技术引进、降低成本、改善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获得迅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吸引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在我国合资或独资建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受到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模式变化的深刻影响。新世纪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时代,这主要是众多的信息和高科技界入汽车零部件领域而引发的,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流零部件产业结构范式,越来越快地向前发展。
与国际上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变化对比,国内企业出现了新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用时间空间来衡量的,因为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传统的材料高消耗、劳动力高密度的滞后性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同量级化的差距,必须从本质上加以扭转才有可能迎头赶上。可以相信,国家已经意识到汽车零部件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性,并会对其发展做出必要的重大的措施,从而给广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巨大的信心和决心。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32117亿元,同比增长10.47%。预计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营业额增速将达到7.1%,营业额预计将达到40047亿元。2012年至今,我国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
2012年-2018年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
受益于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全球一体化,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快速增长,且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为工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由2006 年的192.48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645.73亿美元。
2012年-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庞大的销售网络。但发展过程中“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使得零部件企业长期以来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发展危机。大量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面临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等困境。近几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幅攀升更是加速侵蚀依靠低价竞争的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利润空间。2015 年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制造2025》明确指出,作为制造业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将不再以产能和规模扩张作为首要发展目标,而是将锻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因此,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显著滞后于汽车整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将发生持续改善,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销排名连续稳居世界第一,然而整车市场的火爆却难掩零部件产业相对弱小的尴尬。据统计,国内占据89%以上市场份额的零部件企业是民营企业,多数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市场份额的过于分散无形间削弱了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电装、博世、德尔福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却在加快分食市场的步伐。
一直以来,外资企业在汽车市场一直把持着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供应,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只能选择在“后市场”发力。随着国内车企对核心零部件研发技术的初步掌握以及国外汽车市场的下滑,外资巨头已经把目光投向了的汽车“后市场”,并开始渐次发力。早在2008年,固特异就开始在的零售店销售杜邦、德尔福、壳牌等公司的产品,75%以上的销售收入由汽车服务贡献。博世、美国辉门公司、日本澳德巴克斯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加速在华扩张。
大型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自给率较高(超过70%),零部件供应主要来自于旗下的全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对专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依赖较低。近年随着汽车零部件专业化供应体系的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渐成为整车生产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销售渠道包括整车配套市场、维修市场和出口市场,其中,配套市场是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主要目标渠道,通过自身在规模、技术、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整车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塑造竞争优势。对于规模、资金、技术实力较弱的生产厂商,只能通过OEM模式为国内外大型零部件企业代工生产,产品销售以维修市场为主,渠道稳定性较差。
五、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
1、博世公司(Bosch)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根据初步数据,博世集团约39万名员工。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业务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企业,博世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联交通和互联工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
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约60个国家的45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2016财年,博世销售收入731.29亿欧元,净利润达23.74亿欧元。
2012-2016财年Bosch经营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博世在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市场。博世2015年在经营着62家公司,合并销售额达到770亿。
2、法雷奥集团(Valeo)
法雷奥集团是一家独立的国际工业集团,完全致力于设计,生产和销售轿车及卡车的零件,集成系统和模块,主要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法雷奥集团为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截至2016年12月末,法雷奥集团在全世界32个国家共设有155个生产基地、15个分销平台,20个研究中心,38个开发中心,全球雇员达万人。
2016年,法雷奥集团销售收入165.19亿欧元,归属净利润9.25亿欧元。
2014-2016年法雷奥集团收入与利润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业务为独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金属成型与模具、内外饰、电子电器、功能件、热加工、新能源”六个业务板块。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与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等。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1%。
2016年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4、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总部位于山东潍坊。公司是由原潍坊柴油机厂(2007年8月改制为“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境内外投资者设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第一家在H股上市,并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的企业。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潍坊为中心的全系列动力产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重型汽车和传动系统产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功率发动机和轻型车产业基地,以株洲为中心的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以扬州为中心的轻微型汽车动力产业基地。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内一流水平的产品实验中心,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在美国、欧洲,以及潍坊、上海、重庆、扬州、西安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企业先后承担和参与了22个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和7个省级重大项目,获得产品和技术授权专利1437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45项。同时,全系列车用国IV、国V柴油机均已完成排放认证,自主ECU电控系统成功配套天然气发动机,WP13大马力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发布并上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31.84亿元,较2015年增长2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41亿元,较2015年提高72.86%。
2016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六、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零部件制造企业面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为保证产品品质,一些国际组织制定了相应行业标准,如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同时我国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标准,汽车零部件必须满足主管部门制定的质量标准,如3C认证等。同时大多数整车制造企业也对其零部件供应商有自成体系的评审标准,在确定潜在供应商前通常要对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工艺水平、质量保障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交付业绩、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及全球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多轮次、长时间的考核。
2、与整车制造企业加强新产品的合作开发力度
近年来,传统的简单来件加工模式日益向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制造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分享、互动开发模式转变,这也反映了整车制造企业由原先单体企业运营向产业链分工整合的转变。为了在持续增长的汽车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整车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新车型和新动力平台的推出节奏。整车制造企业出于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提高开发成功率的考虑,往往都会选择长期合作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其某一产品或系统进行合作开发。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整车制造企业提高合作开发的成功率,同时也有利于确保新车型或新动力平台的零部件供应,进一步巩固了和整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模式下,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发挥各自的技术、工艺优势,提高整体开发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客观上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关系也逐步演变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3、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提高
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与国内外整车制造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供应合作关系,在汽车零部件的工艺设计能力、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等方面不断改善和提高,部分优势企业实现了从简单零件到复杂零件、单个零件到多个零件,局部零件到系统集成,在产项目到前沿项目的跨越,并具备了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系统化、模块化的零部件供应能力。
4、国际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联袂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随着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推动,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消费潜力将持续获得激发,国际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了在我国的投资规模,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设计及制造能力,客观上提高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国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多在我国设有分支机构,如诺玛科(NEMAK)在境内成立了诺玛科(南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诺玛科(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西班牙银峰集团(INFUN)则成立了银峰铸造()有限公司、银峰铸造(芜湖)有限公司等;与此同时,一部份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海外设厂生产等,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
知名的压力机生产厂商?
舒勒为客户提供从联网压力机到冲压车间规划的先进成形技术。除压力机外,舒勒的产品范围还包括面向整个金属加工行业的自动化与软件解决方案、模具、工艺技术以及相关服务。我们的客户不仅包括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还包括来自锻造、家用电器和电子工程等诸多行业的公司。舒勒的压力机为全球超过 180 个国家生产硬币。作为创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也向全球客户提供成形技术相关的数字化改造服务。2019 财年舒勒销售额达到 11.36 亿欧元。舒勒股份公司成立于 1839 年,总部位于德国格平根,在欧洲、、美国等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总数约为 6,000 人。该公司由奥地利的安德里茨集团控股。(可以关注官网:www.schulergroup.com/china 或 公众号:舒勒Schuler)
特斯拉供应商?
1、旭升股份: 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特斯拉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以模具加工业务为基础,逐渐延伸至铝压铸业务。与特斯拉的合作始于2013年,起初公司通过小批量定制的模式进入其供应链,后续不断深化合作为特斯拉供应的产品主要变速箱箱体、电池组外壳等,供应的model 3铝合金压铸件的单车价值2000+元,2019h1特斯拉营收2.62亿元,占比52%。
2、 拓普集团: 公司由nvh业务向轻量化底盘和汽车电子业务发展,锻铝控制臂布局较早,产品较传统的铸铁、铸钢、钢板冲压控制臂重量更轻、机械性能更好、环保更佳。2016年8月公司公告称正式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向特斯拉供应两根锻铝控制臂、底盘结构件,单车价值约750元。未来将供货上海工厂model 3车型,单车配套价值5000-6000元。
3、三花智控: 公司是全球制冷控制元器件龙头,切入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公司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微通道换热器市占率全球第一、截止阀全球第二;汽车热膨胀阀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三花汽零为model3独家供应7个热管理零件项目,带电磁阀的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电子油泵、油冷器、水冷板、电池冷却器、压块,单车价值2000元。并且公司独家供应models和x和电子膨胀阀,单车价值250元左右。
4、华昌达: 2015年2月公司以5350万美元(折合约32915.88万元)收购dearborn mid-west company, llc100%股权,dmw是美国专注于提供汽车生产线的物料管理系统提供商,是美国本土最具规模的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最新开发的客户还包括丰田、尼桑、特斯拉等。

5、中科三环: 016年10月和特斯拉签署主驱动电机订单,将在未来三年对特斯拉提供钕铁硼磁体;目前公司参股公司生产的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应用在特斯拉汽车上。
6、新宙邦: 间接为特斯拉供货,通过为三星sdi、松下锂离子电池提供电解液.特斯拉是松下的客户,但公司与松下间的业务量非常小。
7、 当升科技: 储能锂电多元材料已批量出口应用于特斯拉 power等储能项目。 威唐工业: 2019年8月5日公司互动平台回复与特斯拉已建立直接业务关系。
8、 凌云股份: 2018年7月27日互动平台称,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产品已开始量产。
9、均胜电子: 公司以汽车功能件起家,外购收购扩张版图。形成了完善的汽车安全系统产品格局。目前特斯拉收入占比1%,供应产品涵盖被动安全,车窗按键,bms传感器,电池电路保护系统。
10、 先导智能: 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为比亚迪和特斯拉提供动力锂电池卷绕机的企业;18年12月,与特斯拉签订了卷绕机、圆柱电池组装线及化成分容系统等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采购合同》,合同金额约为4300万元。
哪些枪械只有少数人才知道?
每次遇到说轻武器的话题,往往会引发一阵“恰似上青楼”的回帖。
没法子,现今玩个水弹枪都憋屈。我尽量找些装备量其实不差,但国内知名度较低的枪来说吧,那些稀奇古怪到冷僻的枪械就不拿出来说了。
对于国内这样的枪文化沙漠而言,人们对枪械的认识主要源于游戏,游戏里哪些枪械爆火,那么人们就熟悉哪支枪械。
“三角洲”让人认识了巴雷特M82A1,“CS”让人认识了AK47和M4,“胜利之日”让人认识了MG42,“使命召唤”让人认识了莫辛纳甘,“吃鸡”让人认识了98k,“CF”让人认识了火麒麟……咳?
当然,电影的作用也很大,总能教给人许多或真或假的知识,比如上图那个公文包就很常见,但那把雨伞是个嘛玩意儿反正我是不知道的。
总之,如果电影或游戏里很少出现某支枪,那么它即便在现实世界拥有很大的覆盖率,对国内不少人来说也是陌生的。
比如FAL自动步枪,这就是一种覆盖率相当高的武器,但因为游戏不喜欢它,所以FAL的名声在国内相当低。
FAL是北约的制式化武器,一度占据了几乎整个北约,还覆盖了相当多受西方影响的国家。产量上FAL远不及AK47和AKM,但讲影响范围的话,FAL就是西方的AK47。
相比使用7.62mm中间威力弹的AK47、AKM,采用全威力的FAL连射能力相当差,它与美军当年广受吐槽的M14自动步枪性能非常接近,毛病也一模一样。因为受众甚多,遍及西方势力范围,FAL也被称为“自由世界的右臂”(The 'Free World’s' right arm)。
但FAL毕竟覆盖面广,被部分人用习惯后,他们非常喜欢它那巨大的杀伤力,直到今天,一些武装组织也仍然固执的使用FAL。
单纯讲稀罕的话,美国的Gyrojet火箭手枪应该算是一种比较稀罕的枪械。
这种手枪的枪体没什么好说的,几乎就是个简单的壳子,它的大部分技术都在子弹上。
Gyrojet的子弹完全不同于目前的任何一种常规的火药子弹,它其实是一枚微型的火箭弹,通过弹体燃气推进、旋转和稳定。
整个Gyrojet系统不仅仅只有手枪,美军曾寄希望与它能颠覆现有体系,但他们失败了,Gyrojet火箭子弹问题太大,火箭喷射的弹道会清晰的暴露射击方位,子弹在近距离因为加速距离太短会失去杀伤力,而且还很贵。
所以,今天的Gyrojet只剩下手枪,它被厂商以民用的甩出去一批,美军也曾采购了一批,将之作为空军飞行员的信号枪使用。
总而言之,Gyrojet的知名度实在有限,现在想找到它们的身影也很难很难。
也许大部分人都很熟悉AK-47,也熟悉AK-74、AK-100,那AK5呢?估计这东西能问懵一群人。
实际上,并不是名字有“AK”就能跟阿卡们攀亲戚,AK5与卡拉什尼科夫没有关系,它是瑞典的制式短突击步枪,在AK5之前还有AK4呢。
AK5突击步枪血缘最近的是FNC步枪,FNC又是FAL下的崽儿,瑞典从比利时FN公司获得了专利技术许可,然后仿制了FNC,又进行一些基于自身理解的改造。如今的瑞典,广泛装备了AK5短突击步枪。
上图.AK4步枪
顺带说一下,之前那个AK4是德国G3自动步枪的山寨品,瑞典人的“AK”是“Automatkarbin”的缩写,也就是自动的意思,苏联的AK是“Авто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а”的缩写。
既然提到了AK,那么M-16的亲戚也得提下,大家都知道M-16的原名称是AR-15,这款突击步枪被美国装备了很多年,那么有多少人知道,同一家公司阿玛莱特后来还开发了一款AR-18步枪呢?
AR-18是尤金·斯通纳(Eugene Stoner)开发的半成品AR-16步枪的技术进化版,这是他在阿玛莱特公司设计的最后一件武器。
AR-16命运多舛,该项目被阿玛莱特最终PASS,公司让斯通纳当年AR-15项目的同事乔治·沙利文、亚瑟·米勒和查尔斯·多切斯特组建新的团队,在AR-16和AR-15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样枪,新枪基本是AR-16的简化版,被称为AR-18。
阿玛莱特公司将AR-18视为AR-15的竞品,后者当年被草草甩给柯尔特公司,结果因为越战成为美军制式步枪。
但是,最终AR-18还是没有被美军接受,经过漫长的评估,美国官方承认AR-18很优秀,与M14、AR-15和M16采用的机加工锻造技术不同,AR-18采用冲压和焊接钢板制造,使其具有更宽松的机械公差和可靠性,是一种比M16更高级、更便宜的步枪。但官方认为,M16已经被大规模装备,五角大楼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政治),在AR-18不具备全盘颠覆M16的能力的情况下,它们无法M16的采购计划。
就这样,整个AR-18项目黄了。
阿玛莱特在一段时间内于全世界到处推销AR-18,军方应者寥寥,民间却搞得火热,甚至被卖到了爱尔兰共和军手中,变成了BBC镜头里的“寡妇制造者步枪”。
(实际上爱尔兰共和军还使用了AK、M16、M1、FAL、乌兹等很多武器,但偏偏AR-18成了寡妇制造者)
对了,英军手中的SA80步枪其实也是AR-18的子孙,类似这样的“子孙”很多,AR18的短活塞导气系统和结构思路被各国大量照搬,德国G36是AR-18的灵魂参考版,HK416是它与M4的结合版;英国SA80是AR-18的无托版,新加坡的SR80、日本的89、蓝波湾的T65,都是AR-18某种程度上的枪机复刻版。
这些枪中哪怕是最不靠谱的SA80都成功了,唯独AR-18这个“初号机”只能靠一帮BBC镜头下的恐怖分子赚IP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