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自有资金,但不做通过自己放款。担保公司是专门为银行降低还款风险而成立的公司,担保公司将在银行打入一定保证金,按与银行约定的比例放大授信。比如按50倍放大,那么担保公司的100万保证金就可以在银行办5000万的贷款。这时候只需要找客户,找到客户提交到银行放款,自己主要赚息差,风险一般。
有问题就有答案
助贷获客系统,怎么拿银行产品?
不知道题主想要经营的是哪种公司,下面是目前市面上三种类型的贷款公司,题主可以都看一下
1、担保公司
也是自有资金,但不做通过自己放款。担保公司是专门为银行降低还款风险而成立的公司,担保公司将在银行打入一定保证金,按与银行约定的比例放大授信。比如按50倍放大,那么担保公司的100万保证金就可以在银行办5000万的贷款。这时候只需要找客户,找到客户提交到银行放款,自己主要赚息差,风险一般。
2、小额贷款公司
自有资金放款,抵押品主要是押车(或不押车)、押房、押设备,还有一些股票配资。本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展业专员、拜访同行、贴牛皮癣、电销等。顾客素质偏低(好顾客都跑到银行去了有你们什么事),风险更高。
3.中介机构
这种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现金交易。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找到金融产品对接匹配,如银行或小贷公司,也帮银行或小贷公司寻找客户,属于居间机构,主要模式都是电销,大部分收入是中介费用。这类公司基本没有风险,如果客户出问题也没有你们的事,钱一收屁股一抬责任就退了。正如其它行业的中介,在玩信息不对称。而且客户很难找到,素质也不稳定,会经常出现跳单的情况(即跳过中介机构,直接与资金方办理)
由于前两者资产较重,风险较高,在2020年这个经济衰退的年头是不建议去做的。可以大概提一下,小贷公司自有资金放款,不存在对接银行。担保公司就是银行会招标,每一种产品会招几家入围担保公司,只要在招标的时候去打保证金参与竞标就可以了,当然,这是需要一定关系的。这里主要讲一下第三个“中介机构”怎么去和银行对接吧。
中介公司怎样与银行对接?
先说展业吧,银行虽然多,但竞争激烈,平均每个客户经理会有50-100个中介(90%都是中介找上门的),但我只与3-5个中介稳定合作(有的同事更少),所以说,想要进入客户经理的圈子,与他们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合作很重要。大部分都是两种,一种线下一种线上。
1. 线下就是跑银行,前期可能比较累,但是跑顺了就会好一点。因为我们客户经理不会闲着没事在上和你聊,刚刚干这行的话肯定是陌拜,到银行直接找个贷部,一般都会有客户经理来接待你。跟他说明来意,一般的客户经理不会拒绝你,毕竟这个行业就是多条朋友多条路,指不定谁就给他带了个大案子。
2.线上就是利用,一般本地贷款行业都会有群,我手上就有二三十个贷款群,每天都会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我从来都不看,也懒得去看。不过只要我把群里的备注改一下,改成某某银行个贷客户经理,一定有一些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加我聊天。大家可以从群开始,找一些银行个贷人员,先简单了解一下产品,然后再上门(一定要上门),与之深入交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具体如何合作?
如果想与客户经理很好的对接,一定要先吃透银行的产品。一位好的业务员应该是被客户问到哪家银行什么利息应该是张口就答,而不是掏出手机看。需要下很多功夫,因为各个银行的一些小细则不同,有的时候业务员脑子会乱。觉得某个客户条件不错,和客户经理积极对接,结果到家访的时候发现楼龄超了不能抵押。长此以往,客户经理肯定会产生厌烦。实际上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银行主要产品的不同点,学习银行贷款业务并不难。
⑴.准入条件(年龄限制、抵押物、工作性质、社保年限)
⑵.贷款额度(数额、年数、偿还、成数)
(3)征信要求(逾期情况、查询次数、负债率)
(4)利息
⑸其他(家访、单方面签字、押品审核等)
如何建立稳定渠道?
早期可以先派业务员简单地与客户经理吃吃饭,拍马屁,首先让客户经理对你们公司有了解,知道有这么家公司。再回去深入学习银行的产品,一家优秀的中介公司对业务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中期可以邀请他们到你们公司来喝茶,如果题主是公司的老板,你亲自出面,他们会觉得你很尊重他(毕竟客户经理也只是员工,而你是老板)。
长期来看,客户经理们会对你产生兴趣和好感,此时切入合作,如果进展顺利,他们一般不会更换人选。要时刻记得,你是在和他们交朋友,而不仅仅是在合作。
后期工作
如果是客户放贷,我们行规定贷款超过300,000必须通过第三方收款账户进行受托支付,其实如果题主有心的话,可以提前向客户说明该款项要先打到公司账上,扣除相关费用后再转回余额给客户,这样可以把客户堵在门外,防止客户私自与银行对接。但也有一些客户可能会感到不安,此时如果你和银行的客户经理关系良好,就可以让客户经理出来帮忙,毕竟客户还是比较信任银行的。
通常,担保公司会在帮助客户赎楼之前,通过客户申请贷款获得银行的批复(没有红本客户可以先申请贷款),然后帮助客户赎楼获得红本。到银行抵押放款后,直接打到公司的账上,扣除相关费用后返还给客户。
有关细节
与银行对接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麻烦,比如材料不齐,银行贷款拖延等问题。只要与客户沟通到位,情况在控制范围之内,这些都不算大事情,毕竟都是在磨合期,如果两笔单子都处理得比较顺利,我肯定客户经理会很乐意和你们家中介合作的。
有些可以自己跑的事尽量不让客户经理去做,比如送材料、去国土部门抵押、取件。让他们舒服就是让自己舒服,永远是中介业务员多,银行客户经理少。
现在的贷款中介该如何走下去?
我是生活在西安的,大概讲一下西安当前的银行贷款情况。从2020年3月开始,西安就一直在对房价进行调节,也升级了限购限贷政策,把购房资格逐步加强为落户满一年且社保满一年,二套首付比例由以前的40%起到现在只要首套有贷款在还直接60%首付,最多二套需要70%首付。最严厉的当属今年7月份的限价政策,陆续两批200多个热门小区指导价,指导价基本只有市场房价的70%左右,伴随而来的也是银行信贷收紧,放款周期3-6个月不等,西安楼市提前过上了“寒冬”。
以前放款周期大概在7-15个工作日,完成一套按揭的单子一般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就全部完成了;现在刚放款需要3-6个月,意味着走完一个单子的手续需要最少4个月以上的时间,而且业主一般不愿意按指导价卖,但是现在贷款却是按指导价来贷的。这就产生了差价矛盾。举个例子,比如西安的最热门小区东方罗马花园,40平的复式总价在88万左右,但是指导价76万左右,意味着最高贷款是按76万的70%来算,首付在23万的基础上还得加上12万的差价,无形中客户的首付提高了一到两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贷款政策下中介真的是苦不堪言。
首先是成交量的大幅度下降,从3-4月份每个月8000-10000的成交量腰斩到现在每月只有三四千的成交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中介开不了单纷纷离职。其次批贷周期拉长为3-6个月意味着中介每开一个按揭的单子需要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钱,据说一般老中介都是没有底薪的,这就导致老人吃老本,新人看不到希望,众多房产公司回不了款,进而使得很多个体店倒闭,即使大的连锁中介公司也在关门并店,中介行业称之为“抱团取暖”。
现阶段摆在中介面前的就两条路:一是及时止损,转变行业。据不完成全统计,2021年7月份以来西安离职的中介人员超过一万名,80%以上的中介是直接转换了行业,毕竟大家都有家要养,很多人都是抱着房产行业复苏再回来的心态。
二是苦苦坚持,主攻新房。这类中介大多干的时间比较久,见多了房产市场的起伏,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信心。另外就是加大新房的投入量,当下西安的新房市场基本不受影响,也有很多楼盘和中介合作,这是中介开单的机会点。也造就了如城南鱼化寨地铁口某楼盘中介半夜就帮客户排队的景象。
还有就是题干中提到的征信差的情况,现在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提前消费的时代,到处都在鼓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再加上信用卡、借呗、白条以及各种小贷公司的日益平民化,使得借贷泛滥,很多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一不注意就是征信的“连三累六”银行不给贷款。这不但使客户自己买房受阻,也会让中介做了无用功,这也是中介行业不好做得一个原因。
银行贷款政策的松紧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能做的就是多了解政策,保持征信良好,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金融行业?
我金融行业做了很多年,各个岗位都做过,其实金融行业说白了就三类岗位,一类是资产方,就是找资产的,比如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资管公司找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项目的项目经理,第二类是资金方,找资金的,比如给某某上市公司找过桥资金、找贷款资金,或者给某某公募、私募募集产品,第三类撮合方,就是既没资金也没资产,纯粹做撮合的,相对来说这一类是比较难做的,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人脉资源。
我这样的分类其实是金融行业最纯粹的分类,如果你按岗位来分,那金融业有前中后台岗位,前台有营销岗,比如客户经理、投资顾问、信贷员、项目经理等,中台的话有营销支撑、督导、品牌部等,后台有风控、会计、人力等岗位,你要说哪个岗位好做,这个很难去定义,每个人有自己适合的岗位,你要纯粹看收入,一般来说前台肯定是最高的,当然也同时承担了最大的指标压力,但现在中后台也是有指标的,只不过不一定是业绩指标,比如人力资源部会考核人力经理的招聘人数,会计部会考核员工的差错率,也算指标,相对来说也是有压力的。
你要说现在金融行业哪个好做,首先你要考虑自己有哪方面的优势,也就是你毕业后积攒的各方面资源,如果你找的到资金(身边有钱人多),那你可以从事资金方的工作,比如理财经理、渠道经理等,如果你找的到资产(认识一些上市公司、地产商、城投平台等),你可以做从事资产方的工作,比如项目经理等,如果你够专业,那你可以纯粹做撮合业务,那适合的岗位就太多了。
如果非要指明一个方向,我只能告诉你,现在金融行业最需要两种储备,一种是人脉资源,这个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另一种是复合型的知识,比如你同时懂金融业务,也懂互联网,金融科技人才现在很欠缺,或者你同时有司法考试和CPA,当然这很难,这类人是比较吃香的。
综上,金融行业现在整体比较难做,和整个大经济环境有关,不过任何行业,你只要能坚持下去,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尽量让自己不可替代,那你一定有存在的价值,也能有前途。
没有给你具体的工作方向(比如银行好或者券商好,又或者信托好还是小贷好),因为我觉得这种回答没有意义,每个地方都有优秀的人,也有做不出业务被淘汰的,当然也有干的轻松的,干的死去活来的,最终还是在于你自己,是不是有所准备,是不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
送你一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赞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缘分,求缘分!右上角点关注哦!
什么营销手段可以快速让目标客户知道我?
银行贷款产品种类有很多,单说需要经常出门做营销的基本都是以个人为借款主体的贷款产品。按照贷款用途来说,这种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经营类贷款和消费类贷款。
虽然两类贷款的受众群体大有不同,但是营销思路却有很多相同之处,那就是都要去尝试批量获客。
营销贷款和营销其它产品不同,贷款客户的选择是双向的,客户和银行双方都需要有意愿才行,银行对贷款的考核还有贷款质量这一项,所以客户的优质程度比客户数量优先级更高。
获得优质批量客户就是一名优秀客户经理的工作目标。消费类贷款和经营类贷款的营销略有不同。
消费类贷款
消费类贷款的受众群体无疑是那些工薪阶层,分析工薪阶层的生活轨迹能够有效帮助你找到目标客户。这里一般有两个思路:
第一、看生活习惯
工薪阶层尤其是优质单位员工最喜欢去的场所就是你的重点营销场所。这种场所有哪些呢?中高端餐馆、摄影展览、演唱会等有小资情调的场所。当然这些场所也不能覆盖所有的优质工薪阶层。
你不妨就将自己代入进去,假设你要营销自己,想想自己喜欢去哪些地方,就去哪些地方找客户。
第二、看消费场景
工薪阶层的大额消费场景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因为有大额消费,就会有资金需求。典型的大额消费场景有家具建材市场,汽车销售场所、留学机构等。
选中目标场所以后,就要考虑如何触达客户。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在相关场所发宣传页,除此以外还可以与场所里的关键人物进行谈判,互相推荐产品,也就是常说的异业联盟。
生活无处不消费,消费就有消费贷。消费贷款的营销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思路很简单,主要就是去目标场所寻找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地营销。
经营类贷款
经营类贷款相比消费贷款更复杂一点,因为经营类贷款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少,而且银行多半需要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担保措施,比如保证人、抵质押物等。
经营类贷款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根据资金流动轨迹将一串经营组织串联起来,只要搞定其中一个,就可以通过转介,或是担保的形式对相关客户群体进行获客。
比如,我们搞定了一家超市,根据超市的资金流向,我们至少能搞定这家超市所有供货商的。
同理,搞定了一家酒店,我们可以看到酒店收的资金里有会议费,会议费里会有很多经销商会议,你可以从酒店得知会议什么时候开,你蹲点守候,向客户做批量营销。
甚至如果你搞定了某一家核心企业,可以让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进行批量获客。
经营类贷款的批量获客往往需要抓住最核心的一个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来进行营销会事半功倍。
总结:
有些银行是安排自己的员工外出营销,有些银行则是与中介联系让中介代为营销,也叫助贷。不管什么形式,银行都是希望能够批量获客的。单个客户的营销既耗成本,又费人力,绩效也不好。在批量获客时要分消费类贷款和经营类贷款进行针对性营销。
对于消费类贷款要根据目标客户的生活习惯、消费场景进行营销,对于经营类贷款要根据资金流向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我在评论区等你。
但很多民营企业还说贷不到款是怎么回事?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即使没有经营过企业的人也猜到分。无非是利息问题、贷款金额和时间长短。作为贷款方是用钱赚钱,利息高时间短更划算,小额贷款是市面上最流行的。现在街面上、私人之间和线上放款正规和不正规都很多,许多初次经历过小额高息短期贷款的个人和企业,心有余悸,体会最深。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和感悟,但象高利货和高利过桥转贷,它和大赌一样,还是不去上档。人生苦短,平平淡淡才是真。
社会上似乎讲诚信的人(包括法人)少了,讲诚信的反而混得更差。民间亲情无息借款和担保借贷问题多多,借出去要不回和担保人变债务人的血泪,使借贷成本上升。
正规国有银行利息低,但贷给私企和个人是不愿担责。长期以来个人和私企诚信经营有问题,特别是财务资产混乱,变死帐的太多,加上银行考核业务,业绩好坏与个人收入前程挂钩。银行的钱首先是放给国债、依次是地方债、国企和私企大型企业,个人主要是拿财政工资和国企金融员工。
个人和微企开始时用担保可以从银行贷款,但时间一般一年、农业最多三年,每年要验资(先还上,一二天后最贷出来),大多个人和微企死在这方面。许多人不知道银行贷款给你是补充流动性,不是让你去投资固定资产的,短时间内就要归还的。许多个人和法人去高利转贷给银行,这里面风险很大,为了信誉,最后死在外面的公司或个人。我以我个人人格说一句话:死在银行比死亡在公司好,为了企业和家人,正规银行要文明得多。
公司或个人,他们要回利息和本金的手段方法,逼债使许多人逃跑,一家人生不如死。怜可去要饭,不要去借各种形式的,除非你已经到了更无赖地步或脸皮更厚。
式的老板是最苦的,成功几率少,走正道成功是没有的,大家都被教育成:要成为成功人士!上梁山。
拿人头搞投资是最好的方法,自己先有积厚,然后去融资,不要去借。银行贷款是必须的,但它是要担保的,更是要还的。正常人是不去办什么企业的,还是去找个高工资的地方打工好。
如何看待今年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美国上市?
自宜人贷在2015年底赴美上市之后,今年以来互金企业在美可以说又掀起了一轮上市。除信而富在上半年上市以外,趣店、和信贷、拍拍贷在10月和11月集中完成了各自融资计划,趣店的融资规模高达9.55亿元。乐信和融360也分别向美国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表面上来看互金企业赴美上市似乎催生了一波资本市场盛宴,但其背后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互金企业上市有其自身经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相应的融资需求。近几年来,各家拟上市P2P平台经过不断地摸索创新和合规整改,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业务模式。与此同时,在持续圈地、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这些平台在上市前不断提高获客成本和其他费用,希望借此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市占率及行业地位。各家平台虽然经营费用构成和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前期对资本均形成了较大消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成为其突破业务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其次,这几家互金企业,少则经过两轮融资(如和信贷),多则经过八轮融资(如趣店);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股市迭创新高、牛市持续。因此,从融资路径和市场环境来看,各家平台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均有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部分资本退出的需求和意愿。经过近几年的业务调整,各家企业已经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资本故事,例如宜人贷以集团线下获客为依托,信而富以聚焦EMMA族(即新兴中产和移动端活跃)客群为基础,拍拍贷以合规单标为核心竞争力,趣店以依附支付宝为主要获客渠道,和信贷则以与保险合作作为增信措施,其上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均已具备相关条件。
第三,美国本土上市的P2P平台如Lending Club和On Deck等均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公司的负面事件及新闻使其面临估值重估。因此,海外投资者转而寄希望于从互金企业上寻求合理的投资回报。上述机构投资者通过对这些企业在盈利模式、风控措施、获客渠道等方面的基本了解,对企业形成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运用金融科技进行反欺诈审核并降低平台坏账率的措施对企业估值也有一定帮助。
第四,近一两年来,我国互金行业频频监管政策,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到《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均对整个行业构成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力度,同时也使得用户对平台规范性有了更多关注。由于P2P整改备案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各家企业均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为平台发挥增信作用及品牌效应。
最后,部分互金企业上市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而纽交所及纳斯达克等美国资本市场交易场所对企业没有严格的盈利要求,门槛相对国内较低;且A股主板和创业板对企业股权控制结构有一定要求,而多数创业企业采用VIE架构并接入美元资金,因此赴美上市成为各家企业实现融资更为便捷的路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上述企业在上市以后,其股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也经历了大幅波动,这与近期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有较大关联。例如《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通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及《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政策,均对P2P平台及其助贷机构的收入结构和业务模式造成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后对于现金贷等处于风口浪尖的业务缺乏成熟的公关应对措施,导致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仅对公司估值不利,也引发了美国专业律所和投资者的集体诉讼甚至机构做空。以上互金企业的上市历程对于正在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无疑也构成了影响,后续上市节奏、融资规模、信息披露等或将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市场也高度关注交易所正在推出的上市规则调整咨询,特别是针对新经济上市所作出的调整完善,如果能够顺利推出,预计会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新经济公司到上市。
花呗只要按时还款?
太天真了,花呗的背后可是有着很大一片利益链的。
因为:免费的始终是最贵的。
我们总是天真地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花呗我们按时还款,这个月借了钱之后,下个月只要能够保证把钱还上去的话自己就不会吃亏呀。对的,理论上来说是这个样子,自己非但不会吃亏,反而会占很大的便宜。
为什么会占便宜呢?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我们每个月的零花钱是10万块钱,10万块钱存在支付宝余额宝里面,每天会有6块钱的利润,那么一个月下来那可就是100多块钱了。当然,如果真的有10万块钱的零花,也未必会看得上这一笔钱,可是这笔钱产生的利息总比平白无故的花掉好呀。
那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把这个月的零花用花呗的花掉,然后我下个月再还,我每个月都会多出一个月的利息来。既然如此,马云是如何赚钱的?换句话来说,马云旗下的花呗又是如何通过这样的一种模式来赚取自己的利益的?
毕竟我们也都知道,没有利益的事情很难坚持下去,即便短期之内坚持了,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也极有可能被放弃。毕竟,任何事情都需要满足市场属性,除了某些国企或者纯粹做公益的企业之外,绝大部分的个人企业终究是要讲究利益二字的。
整体来看,花呗的盈利模式总共有四种:
第一种,逾期。
大家都知道,今天花明天的钱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今天虽然能够花明天的钱,但是明天的钱花没了。就像之前的时候我们在课本当中看到的两个老太太相互攀谈。
老太太说:我每天存一点,每天存一点,二三十年之后就能买一套房子了。
然后美国的老太太说:我今天把这钱都给借出来,然后每天还一点,每天还一点,二三十年之后,我就能还清了。
美国老太太的话,乍一听好像有道理,但真的如此么?并不是,因为这其中有着诸多风险,一旦某一天自己丧失了偿还能力,或者把自己逼上绝境的话,那只有死路一条,不是吗?所以花呗一旦逾期,那么就需要面临非常高额的逾期滞纳金,逾期滞纳金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不妨举个案例:如果你在花呗上面借了有3000块钱,然后逾期了10天。这个3000块钱缴纳的滞纳金就是3000×0.05%在和天数做乘法,这一笔钱相当于平白无故地交给马云了。当然,如果我指的是如果,如果你在短期之内借钱了,但是不给人家还上去,甚至还有可能被纳入征信。
第二种,花呗分期的手续费。
一些到现在为止,部分厂家尤其是大型商超的购买者会发现:我们买手机、买洗衣机、买电视会有无息花呗,无息花呗是不需要还任何利息的。比如一共要还1200块钱,每个月还300块钱,一共还4个月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部分商品来说,是有利息的,这一部分利息额度要看我们借的期限究竟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是3~36期不等,而借的期限越多所需要还的利息越多。有的时候甚至所需还的利息是自己借钱的1/5,甚至还要更高一些。而这一部分钱就是商家和后台赚的,只不过这一部分钱考虑到一个市场因素------通货膨胀,所以赚的这一笔钱也不是很多。
第三种,借呗收益。
与其说花呗本身能够给马云带来收益,倒不如说花呗背后的衍生产业能够带来巨额收益,这个衍生产业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借呗。就目前来看,借呗的利息还是非常高的,而且借呗的审核周期也比较长,审核的力度也比较严。
换句话来说,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够借出来的,一旦你从这里面借了钱,而且又没有还或者压根还不起的话,不好意思,第一你得上征信,第二你甚至会要担官司,这中间的种种后果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
哎,那有人就说了:花呗和借呗有这么大的差距,那我肯定不会借借呗,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为了贪图享受买了一个价值1万块钱的手机,结果第2个月的时候直接被公司老板炒了鱿鱼,这个月你必须还2000块钱,如果你不还这2000块钱的话,就会有什么什么风险,那怎么办?
而这个时候借呗又正好给你伸出援助之手,告诉你:我可以给你2000块钱,但是你下个月要给我多少多少的利息,那请问你借还是不借?在无形当中我们就进了一个套,这就相当于用花呗借钱买东西,花呗花的是未来的钱,但是自己未来没有钱怎么办?只能通过借呗来解燃眉之急了。
第四种,花呗的刺激功效。
这一点说白了,花呗的主要盈利永远不是利息,大家要明白,利息才多少呀,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当然作为普通人肯定能看得上,但是对于集团老总或者以马云这样的眼光来看,指望着他能够对花呗青睐有加,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花呗也好还是借呗也好,都是一种使用工具。今天买明天买,买到某一天没钱了怎么办?就得用花呗去买。花呗买了下个月还能够刺激用户消费,而且大家要注意,在某些平台上自己可能用不了花呗,这又成了花呗本身所能够牵制用户的一种手段。
一旦当我们习惯使用花呗了,那么之后白花花的银子可能就流出去了。当然,如果我们一直说花呗的各种各样的不好,本身就有违事实。事实上花呗对我们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冲动消费。
就我而言,我每个月也都在花呗上消费,然后下个月去还这笔钱,剩下的钱可以固定放在基金理财里面。只要不出什么问题,以一种良性的姿态去消费的话,本身就无可非议。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快乐、开心和解决办法,也诚挚的期望您在阅读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听说做金融贷款中介轻轻松松能年收入上百万?
一个人,一台手机,做贷款中介一月挣10万。“你知道深圳线下的贷款中介至少收几个点吗?8个!8个点啊!”
假的,千万不能信!别说我没告诉你,要是傻傻分不清楚,跟风入行,一定要去检验实践出真知,那我无话可说。
金融贷款中介,听着还以为是做金融行业的,挺专业的样子。实际上这一行与卖保险、保健品性质差不多,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推销产品。论吹牛我只服成功学大师,这帮人割韭菜毫无下限,其实所谓贷款中介公司的套路如出一辙,每天晨会喊口号打鸡血,下班总结各种毒鸡汤。
贷款中介,其实就是利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撮合借贷双方成功放款,收取借款人一定比例服务费实现盈利。可以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线上的贷款中介帮助借款人在线上申请贷款的中介人员或组织等。线下则是通过地面人员面对面服务的中介机构,也称贷款渠道商。
贷款中介的获客渠道一般都是线上线下广告宣传,还有一个灰色地带——购买个人信息。所以很多人莫名其妙接到推销贷款,就是由于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医疗、网购、房地产、招聘网站等领域成重灾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贷款中介不是什么好鸟。
贷款中介从最原始的,撮合借贷双方,发展成为网络助贷、初步筛选借款人、提供担保、资金过桥等。假如一切行为都在规范标准内操作,我认为这是没问题的,既然中介提供了服务,甚至提供担保或者过桥资金,为借款人解决问题,收取一定费用也是合理合法的。
问题就在于,大多数贷款中介良莠不齐,套路深深,收费标准不明确,让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贷款“黑中介”打着吸睛幌子诱骗借款人,如果不注意辨别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黑中介”套路,希望读者避免踩坑。
包装贷款
有中介称通过包装资料可以解决借款人“银行流水不够、收入不达标”等资质方面的困难。中介人员本身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不强,资料造假很容易被金融机构查出,结果自然是拒贷,还会被金融机构列为黑名单;其次是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相关资料可能被黑中介拿去申请贷款。
无需审批
“1分钟办理、无需审批”“仅凭身份证,当天可放款”,通过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成为吸引一些收入不稳定人群的噱头。而被这些虚假信息迷惑双眼的借款人,往往拿到的是一份“天价”合同,最终造成无力偿还的结果。
贷前收费
中介承诺低息、快速放款、宣称有关系,但前提是借款人先要交一定的保证金、押金,以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一旦借款人交了钱,“黑中介”就玩起了失踪。
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正式放款前是不会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的。而“黑中介”本身没有实际业务,其所图的就是借款人支付的各种费用,因此在贷款过程中,巧立名目收取费用。
洗白征信
有中介谎称只需几千元就能洗白个人征信,无论多花、多黑都能洗白,以避免贷款被拒,这纯属睁眼说瞎话。
实际上征信报告只有上报的商业银行才可以修改、更正,除此之外,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是无权更改的。不良征信记录会在还清全部逾期欠款及罚息的5年后自动消除。
借钱要正规,不要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
辨别正规贷款中介机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考虑:一是受理区域与营业执照,二是与经营场所,三是前期费用和贷款利率。
“无门槛、低利息”是不良中介的常用套路。如果不幸陷入“黑中介”贷款陷阱后切忌自乱阵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总结: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自身的实际收入水平量入为出、理性借贷。不计后果、盲目借贷,否则一旦资金断流,就容易陷入“黑中介”贷款的“定制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