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外包的途径一般就两种,朋友介绍和网上接单。有人脉的游戏建模师通过朋友介绍接单,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网上接单一般是在群和一些外包网站接单。
有问题就有答案
个人接外包项目平台,债务外包平台有哪些?
基本上存在的借贷平台都会外包催收,像拍拍贷,爱又米,还呗,省呗等
游戏建模外包怎么接活?
接外包的途径一般就两种,朋友介绍和网上接单。有人脉的游戏建模师通过朋友介绍接单,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网上接单一般是在群和一些外包网站接单。
接单群很好找,在里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发包的群,不过也有诈骗的,网上交易需谨慎。
接单平台则海内外都有,下面列举几个。
国内网站:
八戒网:一个比较老的网站,上面有很多发外包的。
一品威客:外包分类清楚,里面自由工作者多。
开源众包:垂直的技术社区,开发商数目多,订单多。
海外网站:
UPwork:任意接活,需要一些英文基础,能简单沟通就行。
fiverr:相似于我国的“猪八戒”,以美金为货币单位展开清算。
elance:线上的自由职业者交易网站,按照顾客需求完成工作,酬劳美金结算。
希望大家都有包接,有钱赚,一起发财呀!
烽火星空是外包公司吗?
是外包公司。
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信息通信科技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专业从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研发及产品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超过5亿元。
烽火星空秉承“用数据创造价值”理念,用智慧连接未来,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感知设备为触角,行业应用为核心,人工智能为特色,可靠服务为支撑的一站式完整解决方案,广泛服务于公安、政务、海关、应急等各个重要行业领域,打造智慧警务、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赋能民生百业,助力平安社会。
依托23个省级研发中心、32个技服中心,烽火星空已建成遍布全国的一体化技术服务体系,业务覆盖34个省级行政区域、281个地市、1500多个区县,为近2000个客户单位提供解决方案。
公司综合运用计算、感知、认知、治理、推演五大智能平台,多次保障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安全进行,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
人力资源外包平台是什么?
人力资源外包平台,指的是基于IT系统建立的微知VIPHRM云端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劳务派遣、招聘培训、理、档案管理、社保代缴、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传统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通过分包的形式派单给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从而帮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微企业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企业用人、留人、育人、缴费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外包平台的好处就在于其24小时在线人力资源服务,无缝实时对接各地社保缴费系统,降低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规避企业用工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规范企业的员工信息和人力资本管理。
有什么平台是可以为用户提供流量合作的?
平台需要给用户提供解决用户需求的基础功能框架。之所以说是功能,是因为用户需求;之所以说是框架是因为要留有空间给合作伙伴,不是平台自身独自占据。
一、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也是给用户提供服务的,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让合作伙伴心甘情愿地给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怎样才能让合作伙伴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第一个问题是合作伙伴的利益。平台需要给到合作伙伴利益。经过总结,合作伙伴的利益大概有几种。
1、盈利:商业社会,利字打头。能给合作伙伴带来商业利益,特别是金钱上的利益,是最好的。而且金钱上的利益还不能少,少了还看不上,所以就跟下面的用户流量有关。
2、用户流量:有些合作伙伴合作的初衷不是金钱利益,而是流量利益,即使一开始不能赚钱,没关系,先给我用户,有用户后面好办事。也有一些合作伙伴是完全不看重在平台上的金钱转化的,而是看重品牌传播、宣传。
3、用户数据:假如没有流量,但是能给到精准的用户数据,那也不错。因为传统行业很多是不能精准知道自己的用户的,互联网是了解用户的一个重要渠道。
4、政治、公益等非盈利利益:商业合作伙伴看重金钱利益,还有、事业、组织,他们的利益点在于能有政绩或者成绩。
二、第三方:第三方是辅助合作伙伴进驻平台的角色,有些平台并不需要第三方就能让合作伙伴进驻,第三方提供增值服务。第三方的利益来自于合作伙伴的利益。例如只有公众号的运营者觉得能从公众号获益,才会雇佣开发者团队(也就是第三方)对公众号进行增值开发。
1、目前市面上的第三方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零散服务,一种是自立平台。大部分是零散服务,也就是单纯的外包开发团队。很少能成为自立平台的第三方,这种第三方吃透了大平台的规则,利用大平台提供的能力搭建自己的服务体系,合作伙伴按照服务体系就能轻松接入。例如公众平台上的“有赞”,提供在公众号开商店的能力,形成了帮助接入公众号的电商平台,公众号的合作伙伴成为了他的合作伙伴。
2、采取的是让第三方自由竞争的,不从平台的角度去扶持任何一个第三方。对于第三方自己发展起来的案例,会进行研究。同时也会研究第三方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发相应的能力,比如第三方统一登录等功能。但是公众号的产品经理接触第三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公众号比较强势,指定规则后,第三方按照规则来完。这也是因为公众号运营者和用户都能从公众号获得利益,公众平台有良性增长和大的流量。
三、最后是广告主。两种广告主:平台的广告主、合作伙伴的广告主。平台如果过早切入广告主这一块会让合作伙伴以为平台再利用他们给用户提供服务后,只给平台自己敛财,不与合作伙伴共赢;甚至会担心自己的广告主被平台抢走。两种解决一种是帮助合作伙伴去获得广告主,从中获益。另外一种是平台自己获得广告主,与合作伙伴分成,共赢。至于取哪种要看平台有多大的流量,有多大的话语权。
四、能力
第一个问题:平台能力有什么?
平台需要搭建能力在满足平台上不同角色的需要,进而让平台流量越来越旺和健康,让生态越来越繁荣。怎么搭建能力呢?有三种思路。第一种是做信息架构,第二种是做渠道,第三种是做具体功能。
公众号是典型的第一种思路。公众号最初提供的能力是消息推送能力和会话承载形态。用户知道关注了公众号之后,可以收到一条消息,还可以跟其对话,就像加了一个好友一样的。这是个很好的固定认知,用户有需求,就会来。同时这是个很好的功能的度,公众号并没有跟用户说,你将会收到什么消息(最早在做的时候可能想主攻媒体类,收到媒体类消息,后来外延都扩了),只是让用户感知可以收到消息和对话,这样各个运营者在上面的可发展空间就大。这种抽象出来的信息架构的式的平台,给公众号奠定了很大的成功的基础。
这种平台就类似于苹果系统。定义手机是个能玩应用的系统,定义ui,定义统一的接口体验,让开放者接进来。用户很好理解,体验很好,流量大,开发者就越来越愿意接近来。
第二种思路是做渠道,就有点类似于安卓系统。安卓的很多东西都是开源的,每个手机都是不统一的,甚至每个app在每个手机上都是不统一的,同个手机上不同app的体验也是不统一的。用户只是到手机上有app,但是没有预期会是怎样的体验,这就是渠道类平台。渠道类平台,只给运营者提供了一个渠道,给运营者非常大的空间,可以自定义大部分的内容,会导致越来越丰富多采。但是坏处就是用户没有固定的认知、预期、体验,用户没能很好地买单,流量下降。摇电视平台在早期就是这个思路,因为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不知道用户喜欢的多屏互动是什么,所以全开放给电视台去做。电视台就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尝试,用户就不知道摇一摇可以干嘛,用户没有自来流量,只有运营方带来的流量。
第三种思路是做功能。微博、空间等就是这类平台。先有统一的功能(发微博、发文章或相册),然后再接进来各个运营方也一样来参与这个功能。这种平台的好处是用户预期非常地明显和统一,坏处是对运营方的限制比较大,空间比较小。这类平台适用于不能大到称为信息架构类平台的平台。摇电视、卡券、后来走的都是这些道路。
第二个问题:平台能力是以模版形式提供,还是接口形式让第三方来进驻?
无论是哪种思路,判断是否采用的前提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其次是提供满足合作伙伴b端需求的能力。
提供给b端能力,还有需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是提供简单的模版给b端,还是提供接口,让第三方来开发。我的思考是,前者是用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的,让更多合作伙伴非常轻松地进来给用户提供服务,是把量做大的。而后者是提供增值服务的,更加个性化的幼稚服务,并且让更有能力的合作伙伴脱颖而出。
第三个问题:平台的能力对任何角色都一样吗?
不是。在我看来。对用户的能力,尽量随之。对合作伙伴的能力,首先是抽象之,其次之,再者是克制之,最后是立标杆而后推广之。意思是抽象出来普适的b端需求和能力;开发出来合作伙伴进驻;但合作伙伴的需求又不能样样都满足,因为合作伙伴由于商业利益的诱导会提很多损害用户体验的事情,例如默认关注公众号,对于这部分需求就要克制之;最后,确定好的能力,可以先找些合作伙伴做标杆和试点,其他合作伙伴看到了如果觉得好会自动来申请使用,这样不断迭代控制范围,也让合作伙伴珍惜能力。
五、环境
构建平台产品,环境非常重要。环境是指一个平台产品养成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多方生存,这个道理就像我们社会是否有利于我们人类多个利益主体生存,或者森林系统是否适合多种生物生存一样。
平台产品构建环境有两招:鼓励和避免。鼓励包括功能鼓励和公关鼓励。功能上的鼓励是指开发一些功能来鼓励好的生产,例如公众号原创。公关鼓励就是从导向上树立标杆,宣扬正面信息。避免包括平台规则、惩罚措施、审核去粗等。
公众平台花了很多功夫在优化环境。主要目标是,避免垄断、避免黄赌毒政治敏感、避免低俗谣言,分别从角色、大的政策、内容质量三方面出发。具体的体现就是账号体系管理和审核,文章内容审核和过滤,拒绝诱导拒绝谣言拒绝低俗等规则制定,惩罚机制。除了运营环境,还有功能环境。例如原创功能保护和赞赏激励,例如语音视频等功能。
总而言之,以用户为依归,均衡各方角色,为各方角色提供能力,最后保护好平台环境。
有没有比较正规的保险代理平台?
选择保险服务行业,选择保险经纪人||从全球保险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的转变,洞悉保险行业的未来
保险代理公司是市场成熟之后的产物,是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销分离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保险中介早已成为保险市场的中坚力量,它迫使各家保险公司必须研发优质产品,如果公司既是研发,又是销售产品,那么一定会自己说自己好,这是非常不客观的,难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所以呢,他就不会给出一个公正公平的答案,那就需要有保险代理中介这样一个平台,也就出现了产销分离模式。
国外保险公司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产品设计师,精算和投资上,而保险销售一定交给更加专业的保险中介来完成,只有销售端才能通过一个中立的立场来给客户匹配最最需要的产品,才能良性循环,因为保险业务员只能为保险公司说话,也因为它卖不了其他公司产品。那么作为保险经纪人就不一样了,哪家产品好,服务好,哪个方案适合客户,我们就帮客户配置哪家的产品。
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了,现有3200多家独立的保险中介公司,是保险公司的4倍,已经成为保险市场销售的中流砥柱,业务范围包括财产险,人寿险与再保险的领域,这个市场份额是保险公司业务的60%以上,一般人寿业务的20%,占养老保险的80%,所以呢,不管是这个老牌保险公司,还是大陆的,其实早就已经出现了保险代理公司,这是一个趋势。
那么美国是人员多,规模大,也是建立在保险制度上的一个国家,没有保险是寸步难行的,我们上学需要保险,工作需要保险。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在美国2007年左右,中介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越了单一主体保险公司,逐步达到了整个市场的74%左右,全国乃至全球排名第一的保险代理公司marsh,除了是保险中介服务,还是资产管理服务,全金融服务,做一些资产管理,信托,基金等。
欧美国家市场是这样的,那么亚洲市场如何呢?
我们来看看大陆保险最发达的,2016年友邦一夜之间解散了所有销售人员,帮助他们转型到代理经济渠道,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亚洲保险市场,也震撼了保险业,这就说明保险中介的春天来临了。同时是亚洲保险市场最成熟的发达地之一,目前呢,专业的销售代理机构有300余家,贡献了市场保费收入的3/2以上,份额也在持续的扩大。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市场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样支持的
原在2010年就发布了一个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的意见,它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保险中介开展合作,建立稳定的专属保险关系和销售服务的外包模式,其实是大力支持的,且大力推进的。
同时在2015年的时候,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中说到,产销分离其实是促进保险中介更好的发展,发挥对保险业的一个支持和支撑作用,在2016年时又颁发了一个《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明了,要稳步发展保险中介市场,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险中介市场的服务体系,所以呢,这个产销分离不光在国外发展这么多年了,很成熟了,在咱们国内也是非常支持。
那么就出现了保险中介,无论是选择产品,客户的匹配,产品线的丰富,还是我们的三大服务,对客户或者市场来讲都是良性循环的。所以呢,我们选择了这家被评为北京市的模范试点单位,其实保险这个东西,它是非常专业的,但在市场当中,其实百姓与保险公司的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那么就需要一个保险业务员来做这个中间的环节,对吧?那么这个业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这家公司只卖一家公司产品,它不能做到中立客观帮客户选择产品,而是去推销,因为它卖不了其他公司的产品,只能卖自己的,也避免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在保险中介就不一样了,保险中介代理几十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这时候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收入,家庭经济结构、及疾病遗传史,按需匹配,帮助客户选择搭配适合客户的保障方案,也就是我们能真正站在客户立场帮他去规划,做组合方案;而不是老王卖瓜,自己有什么卖给客户什么。
提供一站式“风险保障与资产配置”的管家式服务
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站台
忠诚于客户权益和职业操守
瑞蚁客服外包靠谱吗?
瑞蚁客服外包靠谱。
随着2022年中战略会议的收官落地,吉林瑞蚁对当下行业态势、竞争优势,生存环境详细分析后,对集团的战略性规划发展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理解。除了继续扎根客服行业外,转而把目光投向了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规划,这也将带动瑞蚁全体成员奔向更高的巅峰。
吉林瑞蚁坚持“用数据说话,为服务而生”的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全渠道、全生态的的电商客户问题。通过在互联网全平台构建标准化客服内训体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垂直行业金牌客服育成计划,为各大品牌客户及中小型网店运营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突破运营业绩提供人力及技术方案支持。
做app外包行业的前景?
本人曾在一家软件外包公司干了六年,从程序员干到技术经理再到事业部经理,然后跳槽到现在公司的互联网项目部担任研发经理,谈谈自己在外包公司的经历和感受。 当时不知道做软件外包和做软件产品有啥区别,只要有个工作干着就行了。在第一家公司主要是做软件开发、和国企的网站开发等。我进去时的是互联网工程师,做的是各种定制网站,定制的投票系统,报名系统,业务工作系统等等,反正有啥做啥,而且时间压缩得比较紧,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事,因为跟客户签定的合同都是有期限的,到期完不成,不仅整个项目的利润要受影响,一堆子人的奖金都要受影响,开发线上的人压力都是蛮大的,当时我们基本上都是一个项目做完马上做下一个项目,想重构一下代码,想整理下工具类,想总结一下业务知识和项目经验,根本不会给你时间。这不能怪公司,因为外包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得靠不停接项目才能生存,项目越多,利润才会多,压缩开发周期才能使利润最大化,至于软件质量,我知道的就是能用,能满足功能,至于好不好用,代码好不好维护、规不规范,软件性能之类的,用大脑想一想就知道了,这得额外设多少个岗位,增加多少时间呀,甲方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帮忙评估和验收的话,谁愿意花这钱? 软件外包公司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项目外包(接各种各样的定制系统开发),第二类是人力资源外包(比如中软件国际就长期为华为招聘驻场人员,华为那边一个人开3万,中软给求职者1.5万,公司1.5万)。
软件外包公司和软件产品公司如何区分呢?主要是看该公司有没有核心产品,开发人员的主要精力是在升级完善产品,还是在接各种项目,盈利模式是靠不停的接活还是靠赚钱,当然有基于核心产品做一些定制开发的公司,这种公司我愿意称之为软件产品公司。 那么软件外包公司能不能学到技术和经验呢?以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为例,刚毕业的底子好的同学可以独立实操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的难度都不大,能收获的东西也就是巩固下语法,找找各种业务场景的数据库设计和代码操作的感觉,在界面上呈现数据,提交表单,做JS验证之类的,至于GOF设计模式,领域驱动设计、面向对象设计、面向接口编程、AOP、IOC、多层架构这些东西即使你听说过,你也很难理为什么要用,也很少有机会用。因为外包开发的软件的生命周期对公司来说,交付客户就结束了,不像产品一样需要不停的升级和迭代,所以你很难体会到大牛们所说的扩展呀,灵活呀之类的好处了,况且要设计一个扩展性且架构良好的面向对象系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而且好的架构都是演化和重构而来的,你从事的工种决定了你很难有机会经历系统的演化,入驻甲方一起办公的,别人会有核心的框架,即使框架再强大,你干的也只是脏活累活,更不用说接触到互联网行业里海量高并发处理的技术了,这也就是很多做互联网的攻城狮看不起外包公司技术人员的原因。而且你就算有那个能力,公司也很难会认可(公司需要的是开发速度快),你的客户更不会认可(客户需要的是按时交付他要的软件),你很难只靠工作时间来提升你的技术水平和技术修养。我个人的建议,如果的公司没有设立核心技术小团队的话,你又不善于沟通,不喜欢写方案,不适合走管理路线的话,你要么在外派甲方时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积极争取留在甲方的机会;要么顶多操练两年就去软件产品公司或互联网公司,跳槽之前,建议去网上找几个代码质量比较高的开源系统看一看,不管有多难,都要啃下来,绝对会进步飞速,让面试官刮目相看,不会因为你软件外包公司的出身就嫌弃你,否则只是做一般的技术人员待下去很容易浪费青春,以后外包公司没那么多项目了,再出去做技术,你会的太浅,又不甘心跟刚毕业两三年的拿一样工资,别人精力比你旺盛,能加的班比你多;做领域专家吧,你接触过的业务虽多,但是不精。 接下来谈一谈软件外包公司的薪资待遇。据我了解的大多数软件外包公司的薪资结构都是由基本工资+项目奖金构成。我在成都这边,09年入职时工资是3000元,然后加上项目奖金的话,大约一个月能拿到4K多接近5K的样子,今年4月面试过一个外包公司跳槽来的哥们,他是一般开发人员,各种收入加完能拿到7K左右,他们公司是四川某上市软件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另一外包公司的项目经理大约能拿到10K左右,外包公司的项目奖金会有很大的风险性,得等项目回全款时才会发,如果项目没有做完或未回款时就离职,这个奖金基本上就是打水漂,很多公司都会找理由不给,一个项目的总奖金会由多个人来分(项目经理、设计师、开发和测试等等),很容易产生矛盾。就一般的软件外包公司来说,涨薪空间不大,薪水也不具备想像空间,因为业务模式决定了他不能像软件产品一样具备可复制性,也不能像互联网平台一样具备海量用户,有多种变现渠道,公司想赚更多的钱就得接更多的项目,接更多的项目,就需要招更多的人,没有更的利润来涨薪,而且老板也会觉得性价比不划算,所以我在之前待得最久的公司做到了事业部经理时还是离职了,离职后接到国内某大型外包公司成都分公司的(某软国际),让我去面试技术总监,他们薪水能给到15K以上,回顾了下30岁前的职业生涯,实在不想再忍受很多软件明明有优化空间,却只能束之高阁,很多工位干几个月就换面孔了,然后断然拒绝了,一入外包深似海,只剩两行泪,劝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