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亚马逊无货源店铺如何运营
【关于那些疯狂宣传的“无货源+店群”模式的一点看法】如果询问一个亚马逊卖家“你觉得发布多少条产品才可能出单”,这肯定是要遭白眼的。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的亚马逊卖家来说,大家都清楚的知道,出订单和上货数量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亚马逊讲究精品化打造,一个店铺发布一万条产品,也未必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相反,即便店铺只发布几条甚至是一条产品,也不意味着没单。就像我前几天在朋友圈发的店铺截图一样,一个用来讲课的店铺,3条产品,一天也出到100单左右了。可最近我却遇到了N多个准卖家(准备进入亚马逊行业的卖家)的询问,问题都是围绕所谓的“无货源+店群”模式的。刚开始这些问题还真把我给问懵逼了,什么叫“无货源+店群”模式呀?经过多番求证我才知道,市面上有多种所谓的为亚马逊卖家服务的ERP软件公司,打着“无货源+店群”模式的噱头,在内地的一些省份大肆宣传和招募用户,他们通过收取ERP费用+销售佣金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个ERP软件的账号或者端口,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可以通过他们的ERP软件可以无限量的将各种产品搬家发布到自己的亚马逊店铺里。说实话,一键搬家式的上架模式早已有之,类似的ERP软件也在早些年就流行过,不过在当时,大家是从淘宝搬家到速卖通,从eBay搬家到Wish等,而如今,居然有人将这类软件做改装,推出了亚马逊一件上架的服务了。且不论购买这样的软件和服务之后的风险,比如售卖ERP软件的公司倒闭,软件停止更新,服务器关闭等(这是已经有卖家遭遇的情况),仅仅从运营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卖家就必须得足够警惕的了。第一、亚马逊流量倾向于向FBA的Listing倾斜,采取“无货源+店群”模式的卖家,普遍采取FBM的,普遍缺少流量,自然也就没什么销量了;第二、当前平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打击力度非常大,采用“无货源+店群”模式的卖家,普遍采用批量搬家式上架产品,动辄一天发布几百条产品,根本无法识别所上架的产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风险,把自己账号置于风险之地,极有可能很快就把玩死了;第三、大批量的铺货,采取FBM的,因为权重低而流量少订单少,终于订单来了,又可能会出现缺货或者发货慢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账号的绩效表现,很容易导致账号表现差而受限的情况;第四、采用“无货源+店群”模式,前期需要付出高昂的ERP软件费(据说最低价的也得一两万,贵的,五六万有之,还不乏十多万的),而在运营中大部分服务商都缺乏运营技术和指导辅导的耐心,卖家在这样的操作中,根本无法学到任何的运营技巧,没有积累,只会白白浪费了金钱和时间;在和这些来自内地的准卖家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大家从实体向电商转型的迫切,以及对亚马逊的看好,亚马逊固然是个不错的平台,但如果选错了路,结果可能就大相径庭甚至大错特错了。
跨境电商怎么做
我是Dora,从事谷歌SEO超过10年时间,为7-Eleven、微软、腾讯等集团提供Google SEO营销顾问服务。点头像关注,有需要直接留言即可,感谢。
做还是可以做的,这可能也是电商类经营模式的一个特点:对“硬件”要求低,对“软件”要求高。
意思就是比如你是做电商的,不管跨境还是做国内,只要你能把货源对接、店铺运营、流量做好,那你在哪里,有没有办公室其实影响都不大。
这和一些其他的商业模式差别太大了,比如你是做保险的,如果没有一个气派的办公室,可能没人会相信你。但是电商不一样,只要是东西的质量没问题,那是坐在气派的写字楼里运营店铺,还是坐在自己家里运营,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可能有的时候,“居家办公”的模式更适合一些初创电商公司或者是“家庭店铺”,低成本、快速、办公时间灵活,也是个优势。
当然了,做电商想赚钱,光看到这些优势是不行的,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干活,几点小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厂”、“店”分隔容易出问题的是哪里?
所谓的厂店分隔,就是你的日常办公场所远离货源地,当然,问题中没有明确说你的货源是在小县城还是在其他地方。
这种情况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发货问题,所以建议一定要定时去厂里看看,多沟通。不要找到一个货源就一直做甩手掌柜的。
现在的电商不是说把东西卖掉就结束了,而是要链接后面的售后环节,一旦售后问题比例上升,会把你的店搞死。
在一个就是发货的时间问题,外贸本来发货时间就相对比较长,要是厂家在发货上再不上心一点,一个订单拖你个三五天不发货,基本就可以等着差评了。
厂家和你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不是你求着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先小人后君子,合作之前一定要把这些责任划分清楚,他出现问题,按规定赔偿就是了。
2、开始做跨境电商,硬件上要准备什么?
最基础的,电脑、手机、网络环境这些是一定要有的。电脑的数量看员工多少,如果是小工作室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的话,可以更灵活一点,随用随买就是了。
网络贷款建议高一点,不然平时店铺装修上素材网络卡顿严重会把人搞疯掉。
另一个就是一些基础的拍照设备、补光灯、收音设备建议配置一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店铺的素材自己拍更灵活一点,另一个是给社交媒体用,至于为啥建议做社交媒体,后面详细说。
3、怎么把货卖出去?
这和在你家楼下卖早餐一个道理,有了厨房设备,有了早餐,还要有个店面。这个店面放在网络电商中,就是你的店铺。
跨境电商的“店铺”主要有几个形式:亚马逊类电商平台、自建的独立网站、社交媒体。
亚马逊类的好处是平台很成熟,就和国内的淘宝、京东差不多,你可以享受到平台内部的流量,收款。但是这种平台就需要完全按照他的规则去走,不管你做多大,最后都是攥在平台手里,前段时间亚马逊近乎疯狂的封店行动大家应该也知道,就是这个道理。
独立站的好处是可控性很强,网站是你的,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你想怎么做活动就怎么做活动,没人管得着你。当然,缺点就是独立站需要时间成长,也就是需要一定时间、配合seo等手段才能看到效果。
社交媒体的好处是相对平等,意思就是只要是你有好的内容,那就可能会被算法推荐给大量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刚开的账号还是做了十年的账号,权利对等,你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缺点是对内容的创意要求比较高。
这里既然说到这个,就多说几句。现在社交媒体需要的内容更多的其实并不是“李子柒”式的精致内容,而是需要哪些深入生活、好玩、夸张的视频。这点无论是从我们实践的经验还是平台给出的官方建议都是如此。
所以想做社交媒体的,大可不必过分在所谓的精美上死磕,而是多在表演、创意上下功夫。这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表现得尤其强烈,最近看了很多海外网红的内容,他们可能没有一个想成为“李子柒”的。
写在最后:
1、定期分享海外推广流量市场走势、出海推广操盘方法,关注我或私信都可;
2、偶尔会写一些SEO职业发展问题,避免走弯路,让SEO新人同学可以活得很好的一些建议;
亚马逊新手如何将一个新的Amazon店铺从零开始一步步运营成长
目前亚马逊店铺上两种比较常见的运营模式,一种传统模式,一种无货源模式,这两种模式我们简单说一下,权做抛砖引玉之言。第一种。店铺注册之后,首先做数据分析,根据一些选品分析工具和相关数据数据分析得出哪些商品可能销量会更好一些,然后联系产品渠道。接着发FBA上架少量的商品开始测试。测款往往只会上家一个SKU,这样会大量的较少库存压缩成本。然后运营会开始做优化推广,开始烧钱。首先花时间把Listing做好,一个好的Listing包括好的标题,图片,关键词,五点描述等。标题尽量写满200个字符,关键词可以对比一下同类商品,在后期关键词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广告策略来进一步优化,产品描述一定把最大的卖点,产品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图片符合标准,尽量带入一定的场景。产品上架之后可以联系产品测评师给listing增加评分,刚开始的站内广告推荐使用automatic来测试,对广告数据要做相应的分析。针对转化高的词在做manual广告投放。然后就是针对自己产品和广告不断优化的过程,根据数据表现的不同来做针对性的调整,最后可以尝试一些站外的推广,更有针对性的做自己的产品。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无货源模式,这个模式下前期的很简单,就是利用ERP系统大量的铺货,争取在某一细分类目下的占到一定的份额。这种模式下肯定是只能走自发货的模式了,建议直接找货代会省掉很多麻烦。但是这种模式在后期一定要转精品模式,不然走不长的。15-6年淘宝无货源卖家月入百万的卖家如今几乎已经不再玩这种模式了,国内众多性价比这么高的商品总有一些商品会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跨境电商的模式有哪些
我是Dora,从事谷歌SEO超过10年时间,为7-Eleven、微软、腾讯等集团提供Google SEO营销顾问服务。点头像关注,有需要直接留言即可,感谢。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适用,尤其是在做生意方面。科技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是做生意赚不赚钱,还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这个从古到今都没变过。
比如前几年兴起的共享单车,值钱的并不是那些单车可以实现共享的功能,而是这个商业概念和模式。
说回跨境电商,做外贸的公司非常多,能不能赚钱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的网站做得好不好看,服务器运算能力高不高决定的,而是要选择一个适合你,并且足够有变现能力的商业模式决定。
电商的4种基础模式
如果你打算从事跨境电商行业,那这4种基础模式都必须要掌握。这就好像是树根,人和其他的商业模式都是从这4种模式衍生出来的。
1、B2C——企业对消费者
这是最传统的商业模式,由企业直接向消费者提品或者服务。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企业旗舰店买的任何一件商品,可以说都是B2C的组成部分。
这种商业模式最大的好处或者特点就是销售周期短,企业通常就可以花费更少的经营资金来进行销售。
因为是直接的企业对客户,没有任何的中间环节,所以你可以把所有的营销预算都花在找客户上。
但是另一面,这也决定了客户的数量和平均客单价不容易做高。想象一下,你是企业直接面对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全国的代理商分别对应当地的客户,哪一个客户体量会更大?当然是第二种情况。
短期来看,B2C模式更适合那些暂时野心没有那么大、预算不是很多的企业。这个时候如果花费大量的预算和精力去做区域代理,那会极大地拉长转化周期,从而造成企业的现金流难以维系。但是通过B2C的模式,直接触达消费者形成订单就好得多。
2、B2B——企业对企业
这种模式其实可以按产品的最终适用人来划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你的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C端客户,但是你只负责把这些产品卖给另一个B端客户,由他们最终卖给成千上万的C短。
比如你是成产燃气炉的,你不想费力自己做C端零售,那就完全可以直接把做好的产品批量卖给一些采购商,让他们去卖。
另一种,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就是B端,那你的客户就是B端客户。比如离心机、专业的医疗设备,这些东西C端消费者不会买也不会用,使用这些产品的是另一些企业,比如医院、比如检测机构。
当然,这种产品你也可以卖给大的经销商让他们最终卖给需要的企业,这是另一回事。
3、C2B——个人对企业
这里的C我更愿意把他解释成个人而不是消费者,这样更好理解一些。
这种商业模式是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最简单的比如Fiverr、国内的猪八戒等等都是。
不过这种模式对大部分的外贸公司来说没什么参考意义,模式的局限性比较大。
4、C2C——消费者对消费者
消费者直接链接消费者,他们存在的平台通常只是赚取服务费或者交易的分成。
最简单的,现在的短视频个人带货,其实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C2C的模式,消费者直接对消费者。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觉得对这个模式对企业的价值在于,我们可以把这中间接上一环,变成B2C2C。
意思就是企业提供最终的产品,由消费者触达更多的消费者。是不是看起来就熟悉得多了?现在大部分公司在做的社群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模式。
不过现在的社群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说并没有完全发挥B2C2C的真正威力。现在的社群经济只能算是B2C和B2C2C的过度阶段,中间包括裂变拉新还是在由企业为主导去做。
B2C2C的意思是企业只承担产品的提供一个角色,后面的C2C是消费者自发出现,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制,让消费者从消费之后自动转化成下一个2C端,这样就形成了一张无限裂变的网格。
最近一直在思考和测试这方面的玩法,不过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没整理完,过几天整理完了会发出来。
对基础商业模型的2种创新做法
在广告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Banner-blind,中文意思可以翻译成广告盲目。意思就是潜在客户如果长时间看到一个广告,那么就会选择性地忽视它,造成广告效果直线下降。
这个概念放在商业模式上也同样适用,如果消费长期面对一个销售模式,那就会选择性忽视这个模式下的诱惑力,从而降低或者分散消费注意力。
这就需要作为经营者的我们可以不断创新、优化商业模式,来适应更加多变的消费者和市场。
1、D2C——直接面向消费者
可以理解为B2C的发展和变种,砍掉中间商,直接面向消费者。不过和B2C的一些区别在于这个时候的企业不是简单的把产品卖掉,而是把中间商的一些功能纳入到了自己身上。
D2C不是让企业做批发商直接批发给消费者,而是自己变成一个巨型平台,集合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用户运营能力于一身。
这可以有效地解决消费者客单价低和用户不忠诚的问题。
2、“订阅服务”——从报纸到产品
我们对订阅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比如订报纸,我们会按时给出版社付钱,出版社出了新的报纸就会按时送过来。
那么这种模式对经营实体产品的企业有没有一些借鉴的价值呢?
比如你是经营花卉绿植的,做相对传统一些的2C服务当然可以。顾客想要什么花就从你的店里购买。
那另一种模式是推出一个月199的“订阅”服务,在一个月之内可以随时更换花卉,每周客户在家里都可以看到新的花。这个时候你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其实还是一盆花,但是这个商品变成了可再流转的了。
这个模式的另一个应用就是现在一些企业在搞的云农场,你每年花些钱包一块地,按照农作物成熟周期定期给你快递过来一些。
道理都是一样的,可玩的东西也很多。
写在最后:
1、不定期分享海外推广流量市场走势、出海推广操盘方法,关注我或私信都可;
2、偶尔会写一些SEO职业发展问题,避免走弯路,让SEO新人同学可以活得很好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