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贸易战争最近(中外贸易战争的起因)

外贸动态 2年前 (2022) admin
120 0

战争能力强大本身就包含制造业强大。美国虽然产业空心化,但是尖端装备制造从没有减弱。如果有需要,那些依赖进口的器件随时可复产。毕竟美欧日掌握了这个世界最多的专利技术。并且战争能力强大反向确保了贸易安全。比如在封锁敌方贸易线的同时,确保自身国际运输线路安全,还有确保美元的国际霸权,世界货币地位。全球大多数贸易结算主要用美元。因为美元保值,并且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否则利比亚,就是下场。

制造贸易战争能力哪个更重要?

战争能力强大本身就包含制造业强大。美国虽然产业空心化,但是尖端装备制造从没有减弱。如果有需要,那些依赖进口的器件随时可复产。毕竟美欧日掌握了这个世界最多的专利技术。并且战争能力强大反向确保了贸易安全。比如在封锁敌方贸易线的同时,确保自身国际运输线路安全,还有确保美元的国际霸权,世界货币地位。全球大多数贸易结算主要用美元。因为美元保值,并且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否则利比亚,就是下场。

战争前中英贸易清国是否存在关税不固定和?

个人觉得应该不存在

在战争之前,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自以为是天朝上国,根本看不起西方那些蛮夷小国,别说在中英贸易的时候出现关税不固定这个现象,我觉得清应该就不屑于主动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这是从清本身的心理上来讲。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战争前,的君主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作为君主的帝国,它的经济必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换句话说,作为泱泱大国,有能力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根本不需要购买外国的商品,所以英国销往的产品是压根没有市场的;反之,这样的文明古国,文明大国,所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传统工艺,却是在西方等国家十分畅销的,这就出现了贸易上的逆差。正因为如此,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才开始向销售,借以打开市场的大门,最终爆发了战争。

1898年到1910年有哪些国家攻打过?

10个,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荷兰、葡萄牙。

1、英国

英国对的兴趣源自18世纪末,当时英国成为茶叶的进口国。茶叶进口导致了英国方面巨大的贸易逆差,因此英国希望通过从印度向出口来平衡开支,虽然这么做违背了的禁令。因贸易所引起的两次战争都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战争之后,英国与保持了一种复杂的关系。虽然英国获得了,英中贸易主要还是通过几个开放了的港口进行。

因此英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因为的崩溃意味着其他西方强权就可能与英国一起瓜分,而使得英国所拥有的特权地位受到挑战。

同时,英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因为这就意味着将取消或要求重新协商一些原本签订的条约。

这种态度解释了看似矛盾的英国对华政策:一方面协助清廷太平天国起义,另一方面却和法国联手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2、美国

美国帝国主义者和英国一样,也是最早运到来的贩子。1839年在广州查禁的,很多一部分是出于美国贩子手中。战争中美国海军统领基尔尼亲率舰队到海面声援英军。1844年7月又强迫满清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最先创立了“治外法权”与“利益均沾”条款。望厦条约是满清与外国最早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在1853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我国,进攻天津和北京时,美舰也参加行动,并乘机胁迫满清订立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取得限制关税及内河航行等项特权。

3、法国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战争。1857年3月,英国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

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英军4600余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成立联员会并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

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签订《天津条约》后陆续南撤。次年,在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时,英国公使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拼凑联合舰队再次兵临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余人,各种军舰20余艘,战败而归。

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海面。

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文化的巨大损失。

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条约》规定的对英法兵费赔款全部交清后退出广州。

4、德国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再次要求取缔义和团。2月1日,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相持数日,并破毁铁路,至14日,德军扬言要以武力。

3月13日,帝国主义列强在渤海举行海军,显示要用武力干涉。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密令,联合照会清朝“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

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

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义和团,以“保护”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同意。

5、俄国

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扩张野心由来已久。早在第二次战争前,就派兵先后抢占了我国黑龙江的重铁庙街和库页岛等。

第二次战争爆发后,沙俄又起火打劫,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 1.通过中俄《理解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我东北地区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8年5月,沙俄以武力相威胁,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爱珲条约》,割占我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海边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划为中俄两国“共管”。

1860年11月,沙俄以调停有功,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强迫清承认了《爱珲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自括库页岛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6、日本

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贸易,通称。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战争从掠夺大量书籍、文物、白银等战略资源,为进一步强大和发动侵华战争做铺垫。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

7、意大利

1899年意大利王国强占大清帝国三门湾。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实力较弱的意大利亦欲染指,乃于1899年2月向清提出了强租浙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的要求。

但这一要求遭到了清的强硬拒绝,并积极在三门湾增兵布防,严阵以待。意大利人见清朝早有防备,又迫于其他列强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这一要求。三门湾事件以取得外交胜利、成功守护领土告终。8、奥匈帝国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之实。

侵华的联合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放火、抢掠。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9、荷兰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后被荷兰人驱逐。

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 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开垦。

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缴纳各种租税,掠夺的米、糖,将其收购的生丝、糖和瓷器经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的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

10、葡萄牙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

直至1887年葡萄牙与清朝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两伊战争听说是一场用现代武器打的中世纪战争?

两伊战争是1980-1988年和之间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双方开战的原因有边境领土争端、教派、油气资源的争夺、中东霸权的竞争等多方面原因。1980年9月22日当时的总统率先对发动进攻。在战争过程中两国除常规正面作战之外还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并向对方军民使用生化武器。

历史上所处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相继由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统治。然而自从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吞并以来的两千余年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再没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在这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两河流域先后被波斯帝国、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

这其中的波斯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都兴起于高原。换句话说历史上的疆域曾多次覆盖过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双方的边界线上出现了一块模糊地带: 阿拉伯河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境内汇合而成,阿拉伯河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和两国的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的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签订协议: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

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随即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取消。1918年同盟国阵营在一战中战败后作为同盟国成员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肢解。就是在这时被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割出来成为英国托管地。1921年8月王国独立,于是当年波斯王国同奥斯曼帝国的边界纠纷就成为了和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1937年与签订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不过该协议的签订并未给两伊之间的领土纠纷画上句号:的胡齐斯坦省(称阿拉伯斯坦省)有10%的领土原为所有,但在1923年被划入了,方面就始终坚持认定对该地享有,而阿拉伯河作为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又具有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

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平分是对大大不利的。由于当时是英国的托管地,所以最早的两伊边境谈判是在和英国之间展开的。独立后认为当初的谈判结果对自己不利,为此与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争端。的海岸线几乎完全被科威特堵住了,留下的唯一出海口难以支撑的石油贸易,因此也希望通过对与有争议领土的控制获得更为畅通的出海通道。

是以波斯人为主的国家:波斯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6%左右,语言以波斯语为主。以及中东绝大多数国家则以阿拉伯人占多数。波斯人一直把1400年前加西亚之战中被阿拉伯人打败看成是永远的耻辱。当波斯人和希腊、罗马、古印度、古等古典文明并立时阿拉伯人还是沙漠中的游牧民,事实上阿拉伯帝国在征服波斯后虽然使波斯皈依了教,但阿拉伯文明自身也被波斯文明同化了不少。

我们今天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就是从印度经由波斯传入的阿拉伯。这就使波斯人在面对阿拉伯人时具有一种复杂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波斯人对历史上自己曾被阿拉伯人征服引以为耻,另一方面又始终以祖先曾经的辉煌为荣并在阿拉伯人面前自觉高人一等。波斯复国后在其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及波斯湾沿岸地区生活着一部分阿拉伯人。这里的阿拉伯人就像当年波斯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一样不断发动起义追求民族独立。

这就加深了波斯和阿拉伯两大族系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和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而两国均支持对方境内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削弱对方。尽管在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皈依了从阿拉伯地区传来的教,但信奉的是教什叶派,而尽管也是一个拥有大量什叶派人口的国家,然而的统治阶层却出自逊尼派,与此同时逊尼派也是阿拉伯各国的多数派。

领土、民族、教派等多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两伊关系异常尖锐。为保险起见还试图将对的战争塑造成为阿拉伯人对波斯人的民族宗教,从而使自己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万众敬仰的英雄:他假装站在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时提出了一个和并没直接关系的问题——就是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的归属问题。

这些岛屿原本被英国所占有,60年代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沙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并与阿布扎比、迪拜、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5个酋长国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将自己摆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领袖的位置上要求将这三座小岛归还给阿联酋。

作为直接受益者的阿联酋并不领情——公开声明这三座岛屿是阿联酋与的问题,和并无关系。不过这只是发动对的战争的借口而已,所以阿联酋的态度其实根本无所谓。1980年9月16日在会议上决定一周后将向全面开战。一开始小心谨慎地命令占领了边境的两个小村庄,对此方面没做出任何反应。

1980年9月22日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全方位的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两伊战争是为争当阿拉伯世界的老大而主动挑起的。当时的国土面积约为164.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的国土面积约为43.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的国土面积只有的四分之一左右,人口也只有的二分之一左右。显然在战略纵深、人力资源上更占优势。

如果是正常状态下是不敢轻易挑衅的,然而当时的情况却恰恰处于不正常的状态。1979年爆发的革命了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以霍梅尼等教什叶派教士为核心的共和国。在经历剧烈的革命运动后对效忠原的和成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一时间的财政、、社会体系出现混乱局面。

新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之举使其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恶化:那时的内部刚经历大规模的清洗,又被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鼓励制裁。反观一方正处于空前繁荣强大的时期:1978年的外汇储备接近400亿美元,而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1980年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32位,而当时总人口只有1300万。

这年的人均GDP超过3900美元,而当时的韩国人均GDP只有1704美元。当时的韩国尽管还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正值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与地区、地区、新加坡并称亚洲四小龙。1979年局座张召忠曾在工作时的收入只相当于当地人的1/30左右。用充足的石油财富武装起了一支在当时号称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

当时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此外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

在战略纵深、人力资源上占优势;在武器装备、经济实力上占优势。的背后有美、英支持;的背后也有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站台。总之双方就是半斤对八两——谁也不具备彻底碾压对手的实力。这就决定了两伊战争与未来的海湾战争将会是完全不同的战争形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然而两伊战争却是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之间爆发的战争。

战争中如果一方占据绝对优势,那么战争就会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如果战争中双方实力相当,那么战争就会打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两伊战争这场拉锯战如今被形容为一场用现代武器打的中世纪战争。战争期间双方都没什么可圈可点的表现——这场战争被双方打成了没胜利者可言的消耗战。尽管双方的都装备了现代化武器,但双方的战术模式就像是用这些武器打了一次冷兵器时代的群架。

首先双方的指挥人员水平都比较有限:这边的领袖霍梅尼是通过教会的力量发动群众了巴列维王朝后上台的,所以他对如何发动群众组织是在行,然而他在打仗这件事上可就是门外汉了。这边的倒是军人出身,可他在此之前实际上也从未指挥过实战。上台是通过发动起义实现的,然而他从未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战争期间两国的技战术水平都不高:战争爆发时空军对军事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当时根本毫无防备,所以防空火力反应相当迟钝。按说这种情况下闭着眼睛都可以命中,然而飞行员的命中率却很低。当时德黑兰的梅拉巴德机场上飞机整齐停放在跑道上,但前来偷袭的飞机在狂轰滥炸之后只炸毁了波音707客机和F-4战斗机各1架。

战争期间两国空军交战时不是用飞机的炮火击落敌机,而是用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互相追逐的战术,结果就是双方不断在空中兜圈子,总之是你追不上我、我也打不着你。空军水平不行,陆军也强不到哪儿去。在进攻城市霍拉姆沙赫尔时竟不会巷战,结果被民兵打得满地找牙,最后还是在特种部队的支援下才得以脱身。最后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占领了这座城市。

方面的战术水平如此,方面也并不高明多少。1982年3月方面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开始。方面对的已提前有所准备:在阵地前布下了长达12公里的雷区。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并没出动专业的扫雷部队,而是让几千名毛拉、孩子和士兵挂上霍梅尼发给他们的可以打开天堂之门的塑料钥匙,然后高喊着“真主伟大”的口号冲向地雷阵。

这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杀开了一条血路:随着地雷被触发使一排排血肉之躯纷纷倒下, 然而紧接着又一批热血青年冲了上来。这样的场面固然向世界展示了战士无惧生死的壮烈精神,然而当别国都已发展出自己的扫雷部队时还在用这种排雷只能说的战术水平完全还没达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水准。在这次战役之前为阵亡者准备了2.5万口,然而战争结束后发现这批远远不够用。

战前空军的飞行员几乎都是巴列维王朝时代培养的。霍梅尼上台后在清洗巴列维王朝官员的过程中顺带把空军也给清洗了。当时很多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都被投入监狱,换上了一群没任何实战经验的新兵蛋子。尽管空军储存有大量美制凝固汽油弹,然而换上的新兵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武器怎么用。奇葩的一幕就此出现:明明不缺先进的武器,然而缺乏能使用这些武器的士兵。

结果只好放弃最先进的武器不用,转而使用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武器。当时的实际上是由一群新兵以及临时强征来的平民所组成:这其中混杂有大量老人和少年。这些根本就没接受过正规训练的人上战场的表现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战争期间常放着先进的武器不用(因为他们用不来)。最常用的就是人海战术:一大群士兵高呼着“真主伟大”向的阵地冲去。

这样的场景总能令人想起二战时期高呼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的苏联红军,然而80年代的两伊战争竟还在用二战时期的老战术也确实不敢令人恭维。一场20世纪80年代的战争愣是让当时的和打出了一战、二战的水平。这样一场战争最终打成了一场没胜利者可言的消耗战。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的战争期间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战后却发现这仗打下来什么也没改变。

战前拥有37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作为对手的也欠下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人、伤70多万人,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战争结束时已攻入本土,所以名义上这场战争是以的胜利告终的。

作为两伊战争名义上的胜利者将这场战争塑造为阿拉伯逊尼派国家对以波斯人为主体民族的信奉什叶派的的宗教。因此在战争期间获得了阿拉伯各国的支持,然而却在战争中蒙受了重大损失。战争期间阿拉伯各国对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而更多是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的,这意味着必须偿还高额的贷款。打了一场损失巨大的战争已令在国内的威信开始动摇。

这时要他还钱且不说还不起,就算还得起也必将动摇在国内的地位。于是提出:与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关于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而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偿还债务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高达140亿美元(这还不算利息)。

1990年8月到墙角的悍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美国立刻组建多国部队介入到同科威特的战争中。这时趁机迫使接受了自己的和平条件:承认对阿拉伯河的一半并从领土撤出了。至此在战场上略占下风的又通过外交手段扳回一局,在经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后和两国又重新回到了战前的原点。

七国家要求瓜分土地?

看了这个问题,默默地点了根烟,我想静静思考下。

我想对小编说的是: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野心,包括当时的新兴国家---美国。他之所以不加入这场瓜分的盛宴,主要还是为了他自身的利益考虑,并不是“良心发现”。

18世纪中后期,原来傲视世界的清王朝,在外忧内患下,已经变得衰弱不堪,疆域内千疮百孔,如一个百病缠身的老人,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下。

而西方列强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由原来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了工业强国,资本的力量推着他们不断前进,让他们变成了凶狠的殖民者,开始了瓜分世界的征程。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先进的热武器,和强硬的军事素养,快速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地区,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进行疯狂地掠夺。

各强国们不在乎殖民地民众的死活,他们在乎的只是财富。在这种时候,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强大的热武器面前,原来锋利的刀枪完全失去了作用。疯狂的掠夺后,世界各地几乎都被西方强国们瓜分完毕,只剩下疆域庞大而又富庶的清朝,依然屹立不倒。

起初的西方各强国,对这个历史古国还是充满敬畏的,都没有轻易招惹他。但是经过长久的试探后发现,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在支撑他的不倒。于是,一场“饕鬄盛宴”即将开始。

1900年,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年。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意大利、奥匈帝国、美国、日本八国组成的联军,共计5万多人,在天津港集合,用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帝国的大门,并且迅速占领天津,兵锋直指北京。

对于当时的清来说,5万真的不算多。可惜的是,朝中多是贪生怕死之辈,清军装备又陈旧落后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后,一触即溃,清领导者也仓惶,使得八国联军几乎不费什么周折就攻下了北京城,开始了疯狂地烧杀抢掠。

搜刮了北京城后,联军指挥官们集中开会,商量下一步动作,是继续进攻还是暂时休整。

这次商议,8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提议继续进攻,把版图彻底瓜分,制定势力范围,唯独美国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主张让清进行巨额赔偿,并且开放贸易,准许美国资本进入建厂投资等。会议陷入僵持,双方各持己见。

联军中,意大利和奥匈帝国都只是来了几十个人,属于打酱油角色。而日本出兵最多,达到20000多人,其次到俄国的13000多人,第三是英国的12000多人,法国3400人,美国3300人,德国900人。

这里面有着传统的陆权帝国:俄、法、德,他们渴望瓜分;有着海洋霸主:英国,他的想法是能分则分,不能瓜分就掠夺一波再走;美国这时候的实力还不是很突出,属于低不成高不就,陆军要稍强海军,却提出了反对瓜分的意见,令人不解。而日本则是由于国家地理位置问题,对陆地有着非一般的渴望,强烈要求瓜分。

按理说,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应该也是渴望才合理,那么是为什么他提出了反对瓜分的意见呢?

一、实力不够

美国在1900年时,国家刚建立不到100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跟老牌的欧洲强国相比,还是缺少底蕴,军事力量还不够强大。他这次派来的3300多士兵,几乎是他除了本土外的所有军事力量,如果联军分散,凭借这几千人,在幅员辽阔的境内,很难有大作为。

大家此时一起瓜分的话,吃亏的肯定是美国这些少的,而且一不小心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得不偿失。何况他们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一路搜刮、掠夺,已经获得了想多丰厚的财富。此时很多士兵想的是怎么把这些财富运回去,享受生活,军心涣散了。

再者说,美国跟距离遥远,鞭长莫及,如果有意外,根本无法救援。

二、时机不对

此时的美国,正忙着在北美洲大陆上扩张。前不久又为了抢夺西班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跟西班牙大打出手,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但是自身也不好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几个殖民地刚刚抢到手,需要时间去消化。

再说,这时候的美国还在密谋吞并夏威夷群岛,邻居加拿大又不安分。这些因素都牵扯了美国太多的力量,对于远在万里外的,真的提不起太大兴趣,总不能“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这样很容易顾此失彼,美国人奉行吃到嘴里才是自己的原则。

三、实力犹存

8国联军之所以能轻易攻陷北京城,其根本还在于清的“不抵抗”,带头撤离。

要知道联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慈禧太后派去对战的是那些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这些人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的农民组成的,刀枪不入都是骗人的,在洋人几轮枪击下,直接就溃败了,真正抵抗联军的清军几乎没有。清一看形势不好,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为了保存统治权利,直接就带队从北京跑了。

这也说明,清的其实是没损失多少的。加上8国联军一攻陷天津,东南各省就联合与联军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就是说,我东南各省不去抵抗你的入侵,你们联军也不要来惹我。这些东南省的封疆大吏包括: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等,他们都是手握几万精兵的人。

8国联军这5万人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像德、法、美、意、奥这几个国家都很难再增派过来,他们还要维护其他殖民地的统治。而这么大的版图,人口3亿多,就凭这5万多人就想瓜分,无疑是异想天开。

四、完整的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国际上海没有多少发言权,一直保持着他“正义”的形象,谨小慎微。而且这个新兴的国度的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他们认识到在不久的将来,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是不可阻挡的。在某个时刻,广袤的第三世界国家都被先进武器武装起来之后,西方的老牌殖民帝国们,不可能再像以前这样,凭借少量的,靠着新进的热武器,就能占领控制大面积的土地。未来注定了这些殖民者会灰头土脸地从各国撤走。

所以,美国与其到时候灰头土脸的走,不如现在就买一个人情给清,劝说其他各国放弃那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转而向推广他们美国的价值观,物质与精神,正如特迪讲的那样,“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就控制了他们的未来”。

如果不能征服他们,就把他们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另外的,美国其实在之前和都没有过任何,没出兵攻打过清,也没有占领的那块地方。相反的,还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从赚取了巨大的利润,这也是他们不愿看到列强瓜分的原因。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美国在这次会议中,扮演了一个调停者的角色,最终成功劝阻了另外七国放弃瓜分,转为和平谈判。

在谈判桌上,美国再次充当清“友人”,积极推动这次的谈判,并且帮助清多次压低自己和其他列强的赔款数额和利息,促使了谈判成功。晓是如此,清也付出了惨疼代价,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数额是如此的巨大。

《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可以说是压死清的“最后一根稻草”。

战争是中英贸易战争?

英国的主要目的在于扭转贸易逆差,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市场。战争前,英国对华贸易由于受到自然经济的,商品销路不畅,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了。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具有必然性。至于何时爆发,则取决于偶然性的因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这种偶然性的表现,它只是给英国提供了一个借口,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波兰为什么会遭到苏德两个大国夹击?

二战中,波兰遭到苏德两个大国的双面夹击。这其中既有苏德两国侵略既得利益需求,也有历史上波兰和苏德两国的恩怨情仇夹杂其中。由此,在历史恩怨和利益的诱导下,苏德两国都不约而同的进攻波兰。

一、二战前在苏德夹缝中反复无常的波兰

波兰不可谓不是一个"倔强"的国家,在苏德两个大国之间总想寻求机会崛起。二战时,波兰一系列令人傻眼的操作一直令人捉摸不透。二战前,英法等国已经开始对德国有所行动,英法通过努力帮助波兰恢复了正常国家的地位,由此德国的东面便是波兰,而西面便是法国。名义上,英法波组成了联盟共同限制德国。然而波兰自己却做了"25仔"行为。

1938年9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时,波兰也和德国参与其中。随后波兰自己单独跟德国签署互不侵犯合约。导致英法想限制德国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严重的是,波兰此举将欧洲大陆的平衡打破了,也将势必打破苏德两国之间的平衡,让东欧安全局势扭转急下。

此时的苏德关系也变得微妙。斯大林和都知道到苏德将爆发战争。双方都开始筹备战争。而波兰的行为反倒让苏联感到担忧。假设波兰跟德国真的结盟,那么波兰将成为苏联绝对的威胁。鉴于此,在英法对苏联请求联合漠视不管的情况下,苏德两国都进攻波兰,通过瓜分波兰,苏联得以让德国远离边界,保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

二、苏联进攻波兰是苏波历史恩怨的延伸

波兰历史上跟苏联/俄罗斯有过很深的矛盾。波兰曾在10世纪时属于欧洲强国,也曾是天主教的守护者。1569年曾和立陶宛联合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一度雄霸欧洲。在反法战争中,波兰接连被俄国和普鲁士瓜分,拿破仑最终战败后,波兰并入沙皇俄国,由此成为沙皇俄国的一部分。两国的仇恨由此开始。

一战后,波兰从俄国中独立出来。此时的沙皇俄国内政混乱,波兰领导人毕苏茨基趁势狮子大开口,在1918-1920年期间,通过战争逼迫苏俄割让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部分领土给波兰,苏俄和波兰之间的《里加停战协议》成为苏联的耻辱。而波兰不断吸收苏俄反叛分子,且利用高加索等来颠覆苏联的行为,导致苏联一直对波兰非常仇视,由此二战时,苏联进攻波兰就非常有自己的理由。

三、德国进攻波兰更多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德国历史上对波兰并无好感。普鲁士和奥地利都先后参与过瓜分波兰。在地理位置上看,波兰正好在德国东面,同法国一起限制了德国往东西两个方向的发展。而二战时,德国已经筹划对苏作战,进攻苏联则必须将波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进攻波兰成为德国的必选项。

波兰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但二战风云变幻,苏德两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最终牺牲波兰。

西方列强对进行的经济侵略行为有?

动性: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大门之后,强迫清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的通商口岸。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的海关。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海关的行。海关不仅不能起到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经济的落后和的贫困。

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的文化渗透,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能把外国人在所有的宗教、文化、教育、出版活动,一概说成文化侵略,也不应完全否定他们在传播西方文化、科学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资本—帝国主义确实对进行了文化渗透活动,其目的是宣传殖义奴化思想,麻醉的精神,摧毁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土积极参与了对的侵略活动,如担任外国侵略军的向导、翻译,起草不平等条约,甚至公开参与抢劫和等。尤其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甚至深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低价收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不法教徒,或者强迫教民抛弃传统习俗,甚至公开干涉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侵略活动,激起了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主动性:有人曾说:“战争一声炮响,给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客观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觉醒 明白向西方国家学习,从而摆脱陈旧的制度。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2年12月16日 上午2:14。
转载请注明:中外贸易战争最近(中外贸易战争的起因) | 外贸跨境电商导航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