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二十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配置”或“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规模报酬仍然不变.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在赫克歇尔—俄林体系中徘徊多年的国际贸易理论又活跃起来,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研究新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政策,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学说已逐渐成熟.其中一部分已被编入教科书,另外部分仍在继续讨论之中,仍是贸易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并阐述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为贸易原因提出新解释的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这一理论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1)a〕的发展是建立在两个与以往理论不同的假设上:(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
具体讲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
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囊括一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但具体哪一国集中生产哪一种产品,则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自然(竞争)产生,也可以协议分工.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二、国际贸易、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进行.在经济学文献中,虽然已有许多理论阐述了技术在贸易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是最新一系列的研究则把技术作为一种内生变量,不仅讨论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也分析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把技术变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等结合起来研究,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前沿课题.
国际贸易理论的这一新发展的背景也与战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有关.在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理论说明了当前“北北贸易”和同类产品之间贸易的原因之后,人们自然就会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有规模经济?产业的规模经济和国际分工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说技术的差异与发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技术又是怎样产生、发展、传递的?技术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学者们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中,关于国际贸易、技术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文章很多.从其理论渊源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沿着李嘉图的模型,仍把技术作为一种外生变量,但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变动对贸易模式和各国福利水平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把技术作为一种内生变量,不仅研究技术怎样影响贸易和增长,同时把技术发展作为科研、投资、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一种结果,研究技术变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间的关系.
1.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
(1)技术差异所形成的贸易模式
除了“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贸易学说外,技术作为外生变量上的差异亦被用来说明发达工业国家之间和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马库森和斯文森(Makusen and Svenson,1985)在他们的研究中假设两国的资源配置比例和需求偏好都是相同的.产品生产需用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但不具有规模经济.但如果两国在生产技术上有某种细微的差别,劳动生产率就会略有不同.在两国的贸易中,各国都会出口其要素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
戴维斯(Davis)在他1994年的研究中也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业.其中第一种产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而第二种产业生产两种不可完全替代的产品.假设其中一国在第二种产业的生产中与国外略有技术上的不同,在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比别国略胜一筹.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要素价格的相等会使该国生产和出口这种产品,而别国则会生产出口另一种产品.
马库森、斯文森和戴维斯的研究说明,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技术上的差异亦可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intra—industry)的贸易.
(2)技术变动对贸易模式和福利的影响
克鲁格曼1986年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福利的影响.在他的模型中,他假设有两类国家: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发达国家)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家),产品亦分为两类:技术密集型产品与非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些假设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有些相似,它的发展在于:假如技术变动了(而不管为什么会变动),会对各国的贸易模式和福利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这种技术进步发生在发达国家,则结果是没有坏处.第一,对发达国家来讲,它技术更高了,产品更先进了,由于本来就在技术上领先,更新的技术的产生并不面临什么竞争,也不威胁别国,别国也威胁不了它,所以技术进步对它有好处.第二,对落后国家也没坏处,因为技术差距拉大了,给后进国家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和赶超.所以技术进步发生在先进国家对这两类国家均有利.对先进国家唯一的不利之处是对一些本来就有技术优势的产品,技术进步和生产出口能力的提高,有可能使这些产品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有可能变得不利.
假如技术进步发生在后进国家呢?克鲁格曼认为结果是缩小了两类国家之间的差距,对原来先进国家是一种竞争,对他们不利.后进国家会因为自己有能力生产这类产品而减少进口,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使该类产品价格的下降,对先进国不利,二是如果这种产品需要密集使用后进国本来就稀缺的资源,那么对后进国来说也不利.
2.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
贸易理论的另外一方面发展是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来分析,研究技术变动的原因,也研究技术的进步作为生产和贸易的结果对贸易模式与社会福利的影响.技术变动有两种源泉,一种是被动的,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而是从看中、干中学会的,是通过经济行为学来的,这叫“干中学”(learningby doing).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另外一种是主动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技术变动是一种革新(innovation).技术革新一般是研究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的结果.
(1)“技术外溢”(Spillovers)与“干中学”(Learing—by—Doing)
所谓技术变动或技术进步并非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发明.在许多情况下,所谓技术进步只是学到了别人已有的先进技术.这种学习过程有时并非是最初的目的,而是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自然产生的副产品.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也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自然地输出了技术,被称为技术“外溢”(Spillovers).不管什么技术,都有一个外溢的过程.“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大部分是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技术外溢,又可分国际、国内、行业间和行业内几种不同情况.
a)国际技术外溢
国际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如通过贸易)的途径传播到了别的国家,从而使别国的生产者也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
为了说明技术在国际间的外溢,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各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在两国没有贸易时,各国的生产是由本国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决定的,A国有生产X的比较优势,B国则有生产Y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国会专门从事X的生产和出口,B国则专门生产和出口产品Y.这是贸易发生后的最初均衡.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技术是无法垄断的,可以通过商品贸易“外溢”到别国.贸易的结果,AB两国的生产者都掌握了彼此的生产技术并有可能对本国的生产进行调整.这种国际范围内的技术外溢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情况是,A国本来有生产商品X的比较优势,但B国生产X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A国引进了B国生产商品X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结果发挥了本国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有利于A国的长期增长.另外,商品X本来就是B国相对短项,在两国实行分工和贸易后便不再生产.A国多生产X可以使B国的进口价格下降,也有利于B国.这种技术的外溢使原来由“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模式变成了由“绝对优势”决定.技术外溢的结果,两国都从中受益.
但是如果B国生产商品Y的技术比A国先进,A国从B国中学到这种技术并用此来改进发展其本来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Y.对A国来说,这种技术引进的结果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但对B国来说则是一种威胁和竞争.如果A国生产Y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的资源,对A国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参见Yanagawa,1993).
b)国内的技术外溢
国内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在本国范围内的传播.由于地理、语言、文化等原因,国内技术外溢比学习外国技术更快.
八十年代后期,克鲁格曼和卢卡斯(Lucas)分别讨论了国内技术外溢的问题.在克鲁格曼(1987)的模型中,他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一系列产品.其中任何一国会在一些产品的生产技术中有最初的领先地位.尽管技术可以在国际间传播,但本国内的技术外溢会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较快的国内技术外溢过程,该国原先的领先的行业会有加速发展的可能,原有的比较优势会增强,“国内技术外溢”也会使别国在他们原来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更有领先地位,技术的国内传播使各国的差异扩大.
卢卡斯(1988)的模型与克鲁格曼有些相似,只是他假设一系列国家,生产两种产品:X和Y.各国的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相同,但对两种产品的技术知识的最初掌握程度不同.一些国家生产X,另一些国家生产Y,形成最初的国际分工.由于技术在国内的外溢,生产X和生产Y的国家都会在各自的专业生产中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各国对两种产品技术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很难改变,除非产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改变原先国际分工的地位,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向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也只能是那些原来就在边缘上的国家(marginal country).
克鲁格曼和卢卡斯的分析说明: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与它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但最初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国内生产技术的外溢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生产率比别国提高的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这与国内的技术外溢是有关系的.而且,一旦形成了某种生产格局,改变是不容易的,因为产业规模与国内的技术外溢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成本增长的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就会有利可图而继续存在.历史在决定一国长期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c)行业间与行业内的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行业之间(inter—industry)和同行业之内,许多行业虽然产品不同,但所用的资源有许多是相同的,如何提高要素生产率对各行业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这里的“技术”概念,也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生产,也包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因此,一个行业拥有的技术优势也可能外溢到别的行业,使别的行业的生产率也有所提高,并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1)c〕
同一行业内也可能有不同的产业集团(industry clusters),各集团生产类似产品但生产技术不会完全相同.与国外类似的产业集团相比,生产上也会有不同的优势.国际贸易以及由此产生的竞争和技术外溢会缩短各产业集团的技术差距.
(2)发展研究(R&D)与技术创新(Innovation)
技术变动的另一个来源是技术创新,它是一种投资、开发与研究的结果.新技术的开发主要表现在:a)提高要素生产率,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保证产量的情况下,使用更少的资源;b)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
技术创新或开发型技术进步可以在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出现.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最终产品可以由一个企业变成许多个企业来生产.同一企业中也可分为许多部门,每个部门只生产产品的一个零部件.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每个部门只集中于一个小范围的大规模生产,而在这个具体的零部件生产中,企业有可能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利润.换句话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利润不再只是从最终产品中获得,每个生产环节都独立出来,都有获得利润的可能性.对利润的追逐使生产的每个环节上都有改进技术的动力.
开发型技术进步也常常是在对新产品的研制中获得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产生出新技术.
与“干中学”不同,技术创新或开发型技术进步是需要大量投资和研究的,因此,只有在保证这些投资能够获利的条件下,企业才会去研制新技术.因此,一国能否获得大幅度的开发型技术进步,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没有保护的话,企业开发新产品所冒的风险与其收益不对称,也就没动力去投资、研究.(2)要鼓励对科研的投资.干中学虽然也能提高技术,但毕竟有局限性,毕竟只能缩短与先进技术的差距,一个国家要想技术上领先,就必须有开发型的技术进步,但开发型技术进步是需要有法律和投资来保证的.
国际贸易与开发型技术变动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迫使各国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也通过国际技术外溢给各国互相启发的机会.新技术的开发不再只是个别国家的行为,而成为各国的共同努力.这里边也有一个技术开发的规模经济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贸易和技术的国际流动可以使开发研究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各国的科研开发成本.一项新技术从一国开始后,另一国可以马上引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不应重复同样一个过程.当然,这样做需要许多政治条件和技术条件,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最优.
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也会影响贸易模式.在技术作为外生变量和“干中学”的模型中,最初的贸易模式都是给定的,都假定各国在生产技术上有差距但没有讨论为什么有差距.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的模型则揭示了产生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综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技术的国际国内外溢和干中学的过程有可能缩短各国技术上的差距,本国原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对于一国的长期发展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发展研究的投资和不断开发新的技术,是改善一国的贸易地位和保证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措施.
三、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启示
过去十五年来,我们虽然在开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贸易政策上仍受许多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在出口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是开放国内市场方面顾虑重重.在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过程中,我们把扩大进口和开放市场看作是一种进关贸的代价,是为了获得某种权利而不得不承担的“义务”,其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
仍是发展家,对某些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怎样选择保护对象?采用什么来保护?保护的前景与代价是什么?我们必须充分估计为保护所付出的代价,并努力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我们发展先进或幼稚工业的目标.
古典和新古典的贸易理论已经分析了保护给消费者和整个国家福利所带来的损失.关于技术外溢和干中学的学说又为我们揭示了保护所失去的“外部效应”,尤其是对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进口的限制,损失的不只是消费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拖延了技术外溢和干中学的过程.电脑等科技知识产品与一般消费品不一样,电脑的使用和普及包含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电脑迅速普及所能带来的外部效应,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况且电脑行业发展的关键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和市场需求来促进软件的开发.通过贸易壁垒的办法来保护幼稚产业,其代价和结果都是必须考虑的.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还为我们的贸易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的贸易理论揭示了当代国际市场的垄断竞争和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的特征,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来生产、出口全部的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即使在同一行业内,也可能既进口又出口.现代的国际竞争并不局限于个别产品的得失,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限制外国优质产品的进口,不一定非要通过保护来生产国外已占优势的产品.对外开放某些市场,并不等于国内的同类产业就不能发展了.别人生产了一些种类型号,我们可以集中资源生产别的或新的种类型号,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向国外出口.
怎样使某些产业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提出了一个“战略性贸易保护”的问题.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和现代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如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某些有发展前途并能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的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帮助其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话,对本国利益和发展都会有利的.这种贸易保护着眼于一国长期的战略发展,被称为“战略性贸易保护”.
不少国家曾采用过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如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对许多产业有过保护.它将一个产业保护一段时期,然后就转移.保护的目的只是希望在保护期内,让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技术外溢和自行不断壮大的能力,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保护的时间是短暂的,保护的行业是不断变动的.克鲁格曼借用了吉文斯(Givens,1982)的说法,将其称做“狭窄的、移动的保护带”(the Narrow Moving Band).
无论是自由贸易的政策还是“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选择的依据都是如何使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不仅要从静态上估计,也要从动态上考虑.对什么产业采取什么政策,都要有尽可能精确的利弊分析.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并不告诉我们应不应该保护的问题,而是为了我们贸易政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需要考虑的问题.简单地利用贸易壁垒来保护幼稚工业是一种被动和陈旧的,代价是不小的.而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某些产品(不一定是整个行业)实行保护也许会带来长期的优势和利益,但是这些产品不一定是幼稚产业,保护的手段也不一定是贸易壁垒,可以是代价较小的产业政策或消费政策,保护的时期应是短暂的,这种保护是一种积极的,有前途的保护.
贸易流程及详细步骤
一、外贸流程全步骤1.客户开发通过外贸建站营销推广,线下参展拜访等一系列手段,获得外贸询盘,客户会先跟你了解一些产品和业务流程方面的细节。2.报价报价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数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产品的材质等内容。报价内容越详细越认真和规范,越有可能获得客户的下一步沟通。其中最需要关注3个信息:1)汇率:要关注实时汇率,换算时留点空间,报价表里注明一句,汇率浮动如果超过2%,需重新报价。标明报价有效期。2)价格条件:FOB“船上交货”、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形式。由于交货的地点不同,产生的费用不一样,一般以港口码头作为交货地点。3)付款最常见的是TT, LC, 不同公司选择的付款不同。3.洽谈这里边涉及很多外贸谈判的策略,这块可以在网上搜索小渔夫的外贸谈判课程学习。至于做生意的原则和底线。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想做长久生意,就应该用真诚打动客户,和客户彼此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信任。4.签订合同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签订《购货合同》过程中,主要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付款条件、结算、索赔、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并将商谈后达成的协议写入《购货合同》。签订购货合同一式两份,由双方盖各自公司公章后生效,双方各自保存一份。 以上这些都完成了也不算接了单,收到了订金才算。5.下单与跟单流程得到客户的订单确认后,如果是工厂,就给工厂下生产通知,按照合同逐一落实生产计划。如果是外贸公司,就下采购单给供应商。这个环节要随时了解工厂生产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客户,做到详细准确,因为万一做错货,后果是难以承受的。为确保货物质量没问题,在交货期前一周,进行验货,客户一般会指派专门验货的机构(第三方),如SGS,OMIS,BV等来验货,这时最好提前2周约验货时间。如果客户不验货,一定要随同QC去工厂验货。确认没问题然后跟货代订舱,并告知客户确认货运相关信息,在约定日期将货物装柜。6.商检与报关流程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经过海关的审单、查验、征税、放行4个海关作业环节即完成通关。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7.货运根据合同进行投保,常见的保险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陆空邮货运输保险等。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8.收汇如果付款是信用证L/C付款,应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时间内, 备齐所有单证,确保没有错误,才交银行议付。如果付款是电汇T/T的话,客人已先付过定金,余款则根据公司和客户的具体情况付清。9.核销与退税流程凭收汇银行流水单、核销单、报关单核销联等到外汇管理局和国税局办理核销与退税,大概1-3个月。
一个女孩子如果想从事外贸工作,应具备什么条件,这项工作好做吗
谢邀请其实没有什么工作是好做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做专,做精,总能最好的!那我们来聊一下,女孩子如何做外贸!顾名思义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挣外国人的钱!那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做外贸做外贸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找客户,不管什么行业,找到目标客户都是不容易的,找到目标群体还要通过专业知识,公司实力,经典话术,完美案例等等来达成合作意向!那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和参加相应展会,网上发布信息成本低,效果低,参加展会成本高,效果也好!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渠道!这就要看你个人实力建立自己的渠道了!网上我们最好去国外的网络上发布信息,这样找来的大部分是国外的企业,我们也可以注册国外的email地址信息等,让外国友人感到亲切友好有诚意!当然国内的网站也不要放弃!展会就更重要了,外国人尤其注重礼仪,所以着装方面一定要注意,穿女性职业装!去网上多看一些国外人的穿做搭配,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找到意向客户剩下的就是靠你的销售技术手段达成合作了!以上就有一些需要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等!有不同看法的可以留言谈论!点赞,谢谢!
做外贸10年了,英语专业八级,想创业了,想法太多却不知道做啥了,有过来人的经验吗
现在出来自己做外贸,手里没有几个固定的客户,西北风你都喝不上。阿里巴巴现在基本平台已无任何效果,就像个官网,想有效果就要投入,那是个无底洞,一年投入一二十万像扔水里一样。参加展会你没有实力,况且展会成单的几率也不大,我去美国参加过两年展会,总共成交一个客户,一年的下单金额不超过一万美金,钱都打水漂了。再说国内的广交会,现在来的客商真是鱼龙混杂,但是就是没有真正的买家,有的都是来会见现有的供应商的,有的是来找新产品的,他不是针对某种产品,而是考查全部产品,陪这些客户逛展会,能把腿给你遛细,他们是每个展厅都去,每个摊位都逛,你说这种客户有什么意思?有多大机会成交?现在除了付费B2B和展会寻找客户,就是在线搜索了和免费的B2B了。免费的平台就不提了,除了会给你的邮箱带来更多的垃圾邮件和更多的骚扰外,起不到任何作用。谷歌搜索就像大海捞针,运气好的话,也能碰上客户,但这种客户绝对不能支撑你的事业。说了那么多,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有其他门路,在没资源,没金钱,没人脉的前提下千万不要开启外贸创业,你会举步维艰,死的很惨。英语好不是做外贸的必要条件,老外不会天天和你面对面,最多的还是邮件和在线沟通,翻译软件那么多,有点英语基础的完全可以应付过来。以上是一个过来人的发自肺腑的真诚建议。或许你感觉自己有特殊能力,也可以试试,任何事情也不能听片面之词。总之,祝你好运。
进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3个条件是什么
加入wto的三个条件:【1】必须按章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履行接受世贸组织章程和乌拉圭回合各项多边协定的手续。【2】必须按乌拉圭回合各项多边贸易协定作出关税减让表和各种非关税承诺表。【3】必须在服务贸易领域作出具体的市场准入承诺表。
做外贸需要注意什么
做外贸其实不难,首先肯定的是要英语好,要不就被人家忽悠了,还有就是头脑冷静反应灵敏!因为你要记住:奸商奸商,无奸不商!他们都很精明,何况是外国人到来采购!1、你推销的产品一定要质量好,有特性,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2、认真对待客户的询盘,即使人家是询盘,你也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决定,回复人家,如果你耽误了最佳时机,那么就会被别人抢了生意,哪怕你的价格比别人家便宜,但是说不定人家在你报价的时候已经签订合同3、像网站、刷盘那是最基本的,为了吸引人家的眼球,外国人对供应商的工厂规模、环境、交货期很注重的4、和客户沟通一定要语言流畅,回复及时,不能机械式的问答。在报价方面要千万谨慎!要能让客户觉得你也在为他们着想,生意不成,人意在,说不定下次人家就会给你订单5、如果你是新手,那你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迈出第一步很难,但是只要有了第一步,那就会有第二、第三步6、别以为懂英语就可以做外贸了,社会经验很重要,业务知识一定要懂些,人家也有不会讲英语外贸照样也能做的,建议你在做外贸之前,可以做做国内订单,克服自己的一些紧张心理7、新手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一定要有兴趣!这样才能做好这份你认为很难的工作!对待工作一定要心态摆正!不管做什么工作,心态不正,再简单的问题你照样会犯错误!8、当然,做外贸并不是这几句就能概括的,自己多多思考
请问外贸业务员应该都取得什么证书
外销员 报关员 报检员 外贸跟单员 国际商务单证员 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 以上是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但对于个人来说,适合以后就业趋势的证书, 还有结合自己的兴趣或性格等。另外,口语要流利,老外说的能够听懂,你说的老外也能明白就行了。证件那些东西,即使有了商务英语中级证书,说不出来照样是枉然。做外贸业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2个方面资源,一是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二是有稳定的工厂和你配合。两方面都要靠你平时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证书这东西太表面了,一般公司是不会看的,不必在此花过多精力。作为一名外贸业务员至少要具有以下条件:1、 专业资质:大专以上学历、国际贸易或与之相近的专业;2、 工作经验:两年或以上外贸单证员及相关工作经验;3、 专业技能:熟悉单证工作流程、英语四级及以上;4、 个性特征:能稳定就业,工作主动,勤奋踏实,细致耐心,有团队观念及合作精神。主要是会说会写外语,能和外国客户交谈或邮件来往,最好能有一定等级的外语资格证书,其他的看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