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实务答案第八版(《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最基本内容是)

外贸动态 2年前 (2023) admin
100 0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题问答题:1.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运输标志有何作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问答题:
  1.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运输标志有何作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如我出运货物100箱,目的港为(HONGKONG),收货人为ABC公司,据此如何编制运输标志?
  运输标志作用:便于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对商品的识别、点数,防止错发错运,以有利于运输和海关对商品的查验.
  构成:简单的几何图形加上字母、数字和简单的文字.包括主要是收货人代号、发货人代号、目的港名称、件数、批号.此外,有的运输标志还包括原产地、合同号、许可证号和体积与重量等内容.运输标志的内容繁简不一,由买卖双方根据商品特点和具体要求商定.
  2.CIF是“到岸价”吗?CIF LONDON成交,是否表示卖方要在伦敦交货?
  (1)不是.从价格构成来看,CIF=运费+保险费+成本,包括到岸的运费和保险费,经常被称为到岸价格,但本质上并不是.原因:①从交货地点来看,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其他两个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解释.CIF价格条件下的卖方交货地点不是目的港,而是装运港.
  ②因为CIF的风险转移界限也是装运方船舷而不是目的港.
  ③在CIF的条件下,由装运港至目的港的保险属代办性质,卖方只需按规定会惯例承担正常保险费用.如果没有特别规定,卖方只需投买最低的保险险别就算是完成了CIF的保险义务.
  (2)CIF LONDON成交不是表示在伦敦交货.CIF价格条件下的卖方交货地点不是目的港,而是装运港.
  3.比较FOB、CFR、CIF与FCA、CPT、CIP的异同.
  答; 1.适用的运输不同
  FOB、CFR、CIF三种术语仅适用于海运运输,其承运人一般只限于船公司;而FCA、CPT、CIF三种术语适用各种运输,包括多式联运,其承运人可以是船公司、铁路局、航空公司,也可以是安排多式联运的联合运输经营人.
  2.交货和风险转移的地点不同
  FOB、CFR、CIF的交货地点均为出口国装运港的船上,风险均以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从卖方转移至买方.而FCA、CPT、CIP的交货地点为出口国指定地点或交承运人,至于货物损坏的风险,则于卖方将货物交由承运人保管时,即自卖方转移至买方.
  3.装卸费用负担不同
  按FOB、CFR、CIF术语,卖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但由于货物装船是一个连续作业,各港口的习惯做法又不尽一致,所以,在使用程租船运输的FOB合同中,应明确装船费由何方负担,在CFR和CIF合同中,则应明确卸货费由何方负担.而在FCA、CPT、CIP术语下,如涉及海洋运输,并使用程租船装运,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时所支付的运费(CPT、CIP术语),或由买方支付的运费(FCA术语),已包含了承运人接管货物后在装运港的装船费和目的港的卸货费.这样,在FCA合同中的装货费的负担和在CPT、CIP合同中的卸货费的负担问题均已明确.
  4.运输单据不同
  在FOB、CFR、CIF术语下,卖方一般应向买方提交已装船提单.而在FCA、CFR、CIP术语下,卖方提交的运输单则视不同的运输而定.如在海运和内河运输下,卖方应提供可转让的提单,有时也可提供不可转让的海运单和内河运单;如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或多式联运下,则应分别提供铁路运单、公路运单、航空运单或多式联运单据.
  5.运输负担不同
  FOB、CFR、CIF主要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海运费,而FCA、CFR、CIP主要是出口国指定地到进口国指定地,中间可能涉及集中不同的运输.
  6.投保险别不同
  FOB、CFR、CIF卖方或买方要为货物头孢海洋货运险,FCA、CFR、CIP买方或卖方要根据具体采取的运输而投保相应的海运、陆运、空运等险别.
  案例分析题:
  某年某月某地粮油进出口公司A与欧洲某国一商业机构B签订出口大米若干吨的合同.该合同规定:规格为水分最高20%,杂质最高为1%,以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单价为每公吨美元,FOB某港口,麻袋装,每袋净重20公斤,买方须于11月2日派船只接运货物.B并没有按期派船前来接运,其一直延误了数月才派船来华接货,当大米运到目的地后,买方B发现大米生虫.于是委托当地检验机构进行了检验,并签发了虫害证明,买方B据此向卖方A提出索赔20%货款的损失赔偿.当A接到对方的索赔后,不仅拒赔,而且要求对方B支付延误时期A方支付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它费用.另外,保存在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坐后仍然完好,未生虫害.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A要求B支付延误时期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
  2.B的索赔要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1.成立,因为按FOB条件,由买方指定船只并订立运输合同,如果买方指定的船只不能在规定日期到达,则应由买方负担一切由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在本案中,B并没有按期派船前来接运,造成逾期提货,违反了双方之间的合同约定,应当对延误时期A方支付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负责.
  2.不成立,因为按FOB条件,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风险.买方A只能保证大米在交货时的品质,对运输途中所引起的大米品质变化不属卖方责任,而且合同规定:以商检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而保存在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因此可以肯定卖方A交货时的品质是完好的.

高尔夫国产和进口区别 高尔夫进口版 有点不太一样的

高尔夫 参考价:12.98万起 查看参配 获取底价 购置税优惠 经销商报价 车主点评 (4602条)

国贸计算题.急.我国A公司向英国出口一批箱装货,对外报价每箱550CFR LONDON.后英商要求改报FOBC2%价.如接受英商要求.A公司应报价多少

(1)先确定计收运费癿标准,是按重量吨还是按尺码吨.经计算每箱体积为0.45m× 0.40m ×0.25m=0.045立方米 ,而每箱毛重为0.035MT,基本运费的计收方法是W/M选价高者,所以应选择0.045立方米来计算运费.(2)每箱收运费=...

沃尔沃xc60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 沃尔沃xc60是国产还是进口

沃尔沃XC60 参考价:37.39万起 查看参配 获取底价 购置税优惠 经销商报价 车主点评 (520条)

为什么有些商品出口到外国很便宜

优质的产品质量,低廉的价格,出口到国外,欧美还不满意,整天抱怨的产品价格太低,扰乱了他们的市场,“叫嚣”给产品加税,以提高产品抵达欧美的市场价格。大量的贸易顺差,换回来的美元,央行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借给他们发展他们的经济,然后印刷相应数额的,这就是外汇占款。为了弥补中美之间的大量贸易顺差,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大豆,肉类,能源等产品,霸道的美国根本不卖给高科技产品,甚至还我们的中兴,华为等等高科技企业,欧美根本不值得我们辛辛苦苦,供应他们最物美价廉的产品。

升值了对外贸有哪些影响

我是一名股票投资者,我主要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当今世界金融主导权已成为大国争夺的重点,汇率市场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的汇率变动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型企业的利润,更关乎股票市场的情绪变化,分析股票市场必须关注离岸汇率的变化。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为大家通俗讲解一下汇率变动问题。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全球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后,美国又打起了美元和石油挂钩的主意。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1974年强迫沙特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要求中东主要产油国家在进行国际石油交易时必须以美元结算,后来的铁矿石和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也被美国控制用美元来结算,至此,美元再一次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另外,美国掌握着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其他国家的货币无法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国凭借着美元的国际货币优势大量发行美国国债,实施汇率操纵,间接掌控了世界贸易金融体系。二、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①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分类。一类是进口型企业。通常包括航空、钢铁、科技、农产品等行业等。航空企业主要是购买国外的大型飞机。钢铁企业主要是采购国外大量的铁矿石。科技企业主要是大量采购国外的芯片和高端设备。农产品企业主要是大量采购国外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一类是进口型企业。通常包括纺织、服装、化工、家电、玩具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行业,有的甚至处在国际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率非常低。②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影响。当对美元升值时利好进口型企业,例如,某国内企业要进口1台精密设备,汇率是1美元兑10元,设备价格是100万美元,企业要支付1000万,升值后,汇率是1:8,此时,企业需要支付800万,少支付了200万。当对美元贬值时利好出口型企业,例如,某国内服装企业出口一批服装,汇率是1:8,订单价格是100万美元,企业收到的是800万,贬值后,汇率是1:10,此时,企业收到的是1000万,多收入200万。一种是间接影响。有的企业可能会存在大量的外汇存款、外汇债务或者外汇应收账款,这样即使没有对外贸易行为,企业利润依然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例如,汇率是1:10,某企业外汇存款是3亿美元,折合是30亿。对美元升值后汇率是1:9.8,那么企业的外汇存款折合是29.4亿,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汇兑收益就是-6000万,企业的汇兑损益也会计入企业的当期利润中,对企业的年度收益产生直接影响。下图是格力电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所以,每当贬值,股票市场中的纺织服装板块就会有所表现。而当持续贬值时又会对股市造成较大的利空影响。下图是离岸汇率走势图,从2018年3月——2018年10月大幅贬值,离岸汇率最高达6.9801,这段时间也正是上证指数持续调整的时间。三、的国际化趋势有的投资者认为对美元升值好,有的投资者认为对美元贬值好,其实,现阶段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是最重要的。目前,我们持有1.0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有3.0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我们时刻面临美国让我们升值的压力,但我们4万亿的美国现金资产是保证汇率稳定的最大“砝码”。面对被美国完全掌控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要绕开美元的束缚,近几年来,国际化趋势迈出了坚实步伐,截止今年我们已经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2016年由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8年3月上海原油期货上市,这些都推动了去美元化的趋势在全球蔓延。以上是我们的回答,希望能对大家理解汇率有所帮助,如果认可我们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支持我们,我们也将诚恳为大家提供指导,有问必答,有疑必解,谢谢!

什么是汇率

先说这第一问题,两个国家的汇率是怎么确定的。金本位时代没什么可说的,按照各自货币的含金量直接换算,童叟无欺。无锚货币时代,没有比较参照物,那就比较麻烦了,怎么确定美元和的比值呢?答案是贸易。比如一家服装厂商,一件衣服在国内卖500,漂洋过海到美国后卖100美元,那兑美元的汇率就是5:1,在这个汇率下服装厂商在两边的利润差不多。当然了,真实的情况要稍微复杂一点,因为贸易品不可能都是衣服,汇率要综合各种可贸易品价格,而且这是你往别人家卖衣服,你还得考虑买别人往你们家卖汽车,所以汇率是平衡两个国家各个贸易厂商共同博弈后的结果。这就是汇率最初也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从卖方的角度来看汇率,要保证卖家把东西卖到哪儿都能赚到相同的利润。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从买方的角度来衡量汇率是不是也是一样呢?比如设置一个兑换比例,让我用同样的钱在和美国能买到同样的东西。某些情况下确实是一样的,比如刚才说的衣服,500和100美元是等价的购买力,用购买力计算的货币比值也是就是真实汇率。但是如果是汉堡这种食品,那就不一样了,在可能15,但是美国是5美元,要按购买力这个比值应该是3比1,这就跟真实的汇率违背了。还有更离谱的,比如理发,在一线城市洗剪吹可能30元,但是在美国一线城市可能是30美元,以这个为参考汇率应该是1比1,哪儿出了问题?原因是汉堡和理发其实都属于非贸易品,生产的汉堡运到美国可能连运费都不够,纽约的老美也不会来北京请托尼哥理发,这两种东西看起来好像在哪儿都差不多,实际上只能在本地消费,对汇率的影响为零。当然了,通过购买力计算也不是全无用处,比如国际通用有一个购买力评价指数,选取一堆消费品,根据其加权平均价格计算两个国家的货币价值比,这样计算出来值就叫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也就是PPP,这个指数跟汇率无关,国际贸易也不会参考这个指数,但是利用PPP可以换算GDP。我们常说的GDP多少美元是通过汇率计算的,如果通过PPP计算,也能得出一个GDP,也就是购买力平价GDP,表示一个国家整体的货币购买力,但这个指数包含很多非贸易品,不具有普遍可比性,用来比较各国的GDP有点鸡肋,所以国际上不太用。多说一句,如果通过PPP计算GDP,兑美元的比率大概是4:1,按照这个比率换算,我国GDP早就成了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一直说被低估原因,他们的理由是购买力强,如果按照50%的利润计算,一双袜子成本4元钱,售价8元钱,在国际上卖两美元就能保证利润。但是如果按照国际贸易按照实际汇率6:1,在国际上卖1.5美元就能保证50%的利润,这就是国内购买力强导致的成本的比较优势,这部分优势,老美认为这是汇率被低估导致的。上面说的是两个国家之前的汇率,多个国家之前的汇率怎么定的呢?比如对日元、欧元、卢布什么的。有一种办法就是以美元为中间媒介,大家都盯住美元,比如1美元兑换6,同时1美元能兑换60日元,那对日元的汇率就是1:10。这么干的好处很明显,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中日都需要美元,所以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用美元来计价和结算,而且因为美元的结算体系遍布全球,同各国的货币都有成熟的兑换机制,通过美元来做兑换,有时候比和日元直接兑换成本还要低,这种模式下通过美元这个中间商换算和日元的汇率就是顺利成章的事。这种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特别适用于对外贸易结算货币是美元的情况,我们国家在2005年之前,汇率就是采用盯住美元的。但是如果对外贸易不用美元结算,这种的毛病就很明显。比如我们按照1:10的汇率和日本做生意,一件衬衣在日本卖5000日元,能够保证50%利润。但是如果美元对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换120日元,按照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对日元的汇率升值到1:20。这个时候如果要保证50%的利润,衬衣在日本就得卖到10000日元,相当于成本上升,也就没什么竞争力。这个例子里,其实和日本的基本面没什么变化,单纯的就是因为美元和日元汇率变化,我们也跟着躺枪。八十年代我们吃过这个亏。当时的日本已经预计到日元会升值,所以提前打着谢罪的名义给包括我们在内的亚洲国家提供低息贷款,当时大家一度以为日本良心发现,等还钱的时候才发现日元已经大幅度升值,当年借的铁,现在得用铜还,日本元还在一边说风凉话,说借一吨还一吨,我可没收你利息,惹得东南亚那帮国家都大骂日本不讲武德。后来日本再提贷款的事就没人接茬了,这也是日元没有完全国际化的原因,国际货币就得讲点担当,老夹带私货这谁受得了。盯住美元容易被误伤,所以还有第二种,也就是盯住一篮子货币。方法就是根据外贸的结算货币比例设定一个篮子,比如对外贸易结算大头是美元、日元、欧元,那就把这三种货币扔到篮子里,汇率会根据篮子里货币的汇率变化和贸易占比实时调整。如果美元对日元升值,会在对美元贬值的同时,对日元适度升值,实际上是把汇率的变化平摊在外贸的各个结算货币上,整体上减小风险。我们国家从1994年汇改开始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策略,从2005年开始,换成一篮子货币方案确定汇率。当然我们的货币篮子里美元还是占大头,所以总体上来说对美元的汇率还是我国汇率政策的核心。多说一句,最近兑美元汇率一直在贬值,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日元和欧元都在对美元贬值,按照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方案,的汇率在对日元、欧元升值的同时对美元适度贬值,让汇率保持均衡,属于正常调整。一句话总结一下,汇率主要是由两国的可贸易品之间的价值兑换关系决定,如果涉及的贸易国比较多,采用一篮子货币方案确定汇率更有利于外贸。二、哪些因素会影响汇率变化首先说一个大原则,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影响汇率波动的就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意愿,在正常市场交换情况下,如果市场上多出一部分美元要兑换成,那汇率就要升值,有点像市场上抢大白菜的人多了,白菜自然要升值;如果市场上多出一部分要兑成美元,汇率就要贬值,相当于有人抛售大白菜,白菜自然要降价。这个是最根本的逻辑,有这个逻辑咱们再分析具体的因素。首先是贸易,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贸易逆差会导致汇率贬值。比如对美贸易逆差3000亿美元,相当于我们做生意挣了3000亿美元,这些美元进入国内后需要兑换成,符合咱们前面说的有多余的美元兑换,要升值。如果对美国贸易逆差是3000亿美元,相当于我们在国际市场多买了3000亿美元的货物,这3000亿美元不是凭空出来,必须是卖掉买入美元,符合有人抛售大白菜导致的降价,所以贬值。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嘛,对美国多年贸易顺差,也没见连年升值啊。这个其实是人为干预的原因,咱们后面再说。接下来的问题是,美国连年贸易逆差,按照咱们的理论,美元指数应该是连续下跌,可是看起来美元指数跟贸易关系不大,是不是咱这个理论有什么问题?这个原因就在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天生需要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也就是美元必须通过一定渠道输送到其它国家,而贸易逆差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美国来说,贸易逆差是个常态。事实上,长时间的贸易逆差确实对美元指数造成很大的下行压力,如果连续下跌会造成美元的信用崩塌,反过来影响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特别是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年代,美元的价值是固定的,如何在持续输出美元的前提下保证美元稳定就成了一个难题,也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后来还是美国人聪明,干脆和黄金脱钩彻底放飞自我,用航母给美元注入信用,用石油给美元背书,才给这个游戏续了命。这也是为什么美事实力一枝独秀,而且特别喜欢当世界警察的原因。按照经济规律,长期贸易逆差条件下,本币币值必然走弱,如果要维持美元的信用,只能是在其它地方付出代价,特里芬难题其实一直阴魂不散。汇率另外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投资,也就是现在经常提的资本项目。如果投资资产收益率高,比如老外觉得人工成本低,要来东莞开个厂子,或者觉得利率比较高,想把钱挪到吃利息,或者觉得股市遍地黄金,想来股市淘金,都得先把美元换成,这种情况下就属于咱们前面说的抢购大白菜,也会导致汇率升值。等老外赚了钱回家过年的时候,会把换成美元落袋为安,这个过程相对美元弱势,会压低汇率。影响资本流入流出的关键因素是收益率,而影响资产收益率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利率,所以利率和汇率的相关性很强。从资本的角度看,资本追求利润,肯定是从利率低的地方往利率高的地方流动,这种情况下至少能吃个利差,的利率大大高于美国利率,自然有很多美元进入国内吃利息差,也会导致升值。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那我想吸引外资或者拉高汇率,是不是只要使劲提高利率就行了,只要超过美联储的利率,美元不就自己就来了?其实也不是,吃利息差有个前提就是汇率一定要稳定,比如俄罗斯前一阵把利率提高到20%,但估计没有美资敢进去,因为有汇率风险,100美元进去兑换1000卢布,一年以后银行还给你1200卢布,但如果汇率下跌,1200卢布只能换成50美元,你这笔投资就亏到姥姥家了。所以外资一般会选择那些社会稳定,有强大制造业支撑,信用好的国家进入,其它国家想吸引外资只能是把利率提高到天价,利率的诱惑能够覆盖汇率产生的风险,这才会有偏爱风险的资本进入,这个跟信用不好的商家只能借是一个道理。对于那些输出投资的国家来说,比如美国,日本、欧盟,他们的利率一定不能太高,否则资金就会留在国内吃利息,这些利息最后还得买单。而且这些国家大部分本币债务率很高,每年大量的财政收入都支付了债务利息,如果利率太高,搞不好每年的财政连利息都不够还,只能借新还旧,债务的雪球只能是越滚越大。当然了西方国家利率低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老龄化,消费不振,没有新的经济点等等,只能是靠低利率刺激经济。大家不要以为低汇率资金就不喜欢,在全球经济增长期,大家都喜欢到新兴发展家折腾,因为这些地方落后嘛,有上升空间,所谓人傻钱多,去了就能转到。但是在经济萧条期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或者有战争风险,因为担心汇率带来的风险,资金就会迅速,回到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虽然债务高企,利率也低,但是币值稳定,国债也从来不违约,是资金避险的首选地方。所以影响汇率主要因素就是两个,第一是国际贸易收支,第二就是资本项目的流动,也就是资金的流动方向,而影响资金流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率。所有影响汇率的因素归根结底都可以分成这两类。有不少人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汇率下跌,他们的理论是市场上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其实这个理论有问题,货币有很多出口,如果这些放水出来的进入股市、楼市、消费市场,但是没有进入外汇市场,就不会引起汇率变动。如果有影响也是心理上的,大家觉得多了,本能的对汇率贬值有了一个预期,预期可能会真的导致汇率贬值发生,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反身性,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说了这么多,咱们举个例子,分析下最近的日元贬值。其实日元币值一直相当稳定,是全球避险货币之一,这次下跌有很多原因,不过从咱们前面说过的外贸和资本两个方向都能找到影子。首先看贸易,由于去年开始大宗商品涨价,石油、煤炭,铁矿石价格都上了天,而日本是个岛国,能源极度依赖进口,这就导致进口端成本大幅上升;而日本的出口端产品替代性很强,比如汽车,随便涨价分分钟丢了市场,只能站着不动。进口增加,出口不变,这就造成了贸易逆差,这是汇率贬值的第一个原因。再看资本流动,美元加息以后,会引起资本回流,正常的做法是提高本币利率,挽留这些美元资产,但是日本经济疲软,人口老龄化严重,利率降到头都没法在这个死气沉沉的社会激起一点浪花,这个时候再提高利率搞不好会整成冰冻模式,所以挺着不加息,日美利差增大,自然有一部分日元要变成美元资产,汇率也就跟着下跌。随便看两个专家分析,都缺不了这两条。到此为止,汇率的钥匙,咱们这就算掌握一半了。

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哪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更好

我是某财经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这三个专业哪个发展前景好,答案的关键不在专业本身。选择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解,从专业名称去猜测“发展前景”。例如,有人说经济学偏理论,金融学偏实务,所以金融学比经济学“有前景”。这种说法有点想当然拍脑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金融学和经济学同等对待,将来到就业岗位上,这两专业毕业生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差异。国际经济与贸易同理。第二个误解,从“行业”去猜测“发展前景”。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很多人说现在进出口不景气,所以这个专业不能读;金融学,股票市场寒冬,不可以读;经济学,去部门分析经济的,有前途,可以读……看着专业名称,根据自身不知道如何形成的刻版印象展开幻想,是人们经常掉入的思维陷阱。打个比方,什么动物最会抓老鼠?相信大多数人会说“猫”—这叫刻版印象。然而,家里当宝贝养的猫看到老鼠,比老鼠还慌。现实和想象有很大差距!科学理性的专业选择,不能来自于想象,而是基于真正的市场需求。首先,如果以后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并非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很多种类的岗位,一种岗位也会需求多个相关专业。就这三个专业来说,基本上可以看成同一把钥匙。其次,如果以后从事“宽泛专业”和“不限制专业”的工作:市场上有很多工作,不限制专业的,例如管理培训生、互联网产品经理等等。也有一些需求很广泛的专业,例如“财经类专业优先”、“理工类专业优先”。技术类岗位对专业要求的限制窄一点,非技术类岗位通常很宽泛甚至不限。就“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来提问的,显然考虑的不是“技术类岗位”了,将来就业时“不限专业”和“专业要求宽泛”的概率非常大。感觉说了等于没说,尽扯虚的,对吧?没法不扯虚的!因为从“专业”去向这三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什么不同的思维本身不科学。如果把学校层次、学历层次、实习经历、个人特长和所学专业这五大因素列为读大学对“发展前景”的影响的关键,所学专业排在第几位?就这三个专业而言,我觉得,“所学专业”应该排第五位。但不能因为“所学专业对发展前景的影响不大”,得到结论说“专业不重要”——专业是重要的,因为能否学好很重要。首先,它影响学校层次和学历层次。其次,影响“个人特长”。高中生高考志愿选择建议首先,从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选更可能学得好的。学得好,将来读研,更有利于“发展前景”。经济学和金融学可以看做一类,对数学要求比较高,很多专业课用到高数。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外语要求比较高。其次,从硕士招生名额来分析。首选金融学、次选经济学、最后选国贸。因为无论国内硕士还是国外硕士,金融对应的硕士阶段招生名额最多,然后是经济学,最后是国贸。国贸专业的硕士阶段大概率要考虑去读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或者企业管理等相关但非直接对应的方向。已经进了大学就读三个专业的建议首先,理解职业=行业+岗位,想一想自己可能也许或者大概朝哪些“职业”发展。想不明白的就去找人聊天。(学院里的大四学长学姐和研究生学长学姐、学校就业中心老师等)。其次,上招聘网站,找“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看一百几十份校园招聘的信息后,起码能对“招聘要求”会很清楚。(工作内容的认知,要通过别的,如实习)第三,根据目标职业要求来决定自己大学怎么过,包括选课安排、升学目标、实习方向等等。例如读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将来想做财务,大学应该怎么过?将来想做数据分析师,大学应该怎么过?将来想进证券公司做研究员,大学应该怎么过?……一切皆有可能!用两三年去准备,制约将来发展前景的不是专业。很多大学生等到快毕业,找工作或者升学的压力像巨浪一样扑过来了,再想职业目标,会被拍扁在沙滩上,最后的留言是“千万不要读xxx专业”!我是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如果觉得我的解答有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有关专业选择、大学规划、考研出国、求职就业等困惑,欢迎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