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热点问题论文5000字(国际贸易热点论文广东荔枝)

外贸动态 2年前 (2023) admin
61 0

论文自由贸易区国际物流发展前景及研究的引言怎么写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大小适宜
理论性或现实性太强的大题目,可能会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一般来说,不适于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难免失之宽泛。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力戒太宽泛,太空廓。反之,若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就会欠缺学术性,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会有帮助。
因此,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就是应该选择一个适中的,既是自己可能写好的,而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的内容。
2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量力而行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要防止盲目性。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
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就是选择大小适宜,自己把握得了,材料比较丰富且易于收集的题目;量体裁衣就是选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现实性强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实践性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
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们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在学术上、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理论素质和专业积累程度,选做学术性较强的论题,多为综合前人旧说。而结合实际选题,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则针对性强,材料丰富,也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有关当前医药企业改革、国家医药行业政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研究题目,具体比如:医药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内部资源的整合、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医药连锁零售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等等,这些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很好的选题。针对这些选题,在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运用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则会使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湖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 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 湖北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 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 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 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湖北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湖北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湖北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湖北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
2.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3.企业的跨国经营
4.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5.启示与借鉴:企业迈出国门
6.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与对策
8.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9.关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思考
10.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1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1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15.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16.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17.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
18.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19.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31.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32.跨国公司的文化管理问题探讨
33.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
34.××地区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行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36.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37.跨国公司与制造业基地
38.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
39.跨国公司的经营案例研究
40.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41.关于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产业等)的影响
2.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
3. 欧元启动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4. 与X国经贸发展的对策研究
5. 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运用
6. 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探讨 7.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8.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9.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10. 知识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新趋势 11. 增加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探讨 12. 外贸代理制探讨 13. 经济全球化对对外贸易战略的影响 14.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15.入世后某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6.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17.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18.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
19.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20.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21.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
22.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
23.——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2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
25.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6.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27.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
28.我国外贸改革问题
29.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30.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31.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32.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3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34.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35.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36.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国际市场的开拓问题
38.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9. 竞争分析与国际市场战略
40. 全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市场定位
41. 全球市场进入和扩展的可选择战略
42. 全球市场货源决策与价值链分析
43.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产品决策
44. 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价格决策
45. 国际营销活动中渠道决策
46. 全球营销沟通决策
47. 合作战略与全球战略联盟
48. 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49.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小岛清的互补效应、蒙代尔的替代效应理论知识(国际贸易论文)

两种FDI模式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此较研究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发布时间:2007-01-19 浏览:23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回顾
  国际直接投资与商品贸易作为调整资源在国际间分配的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替代还是互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就是蒙代尔的替代模型以及小岛清的互补模型.
  蒙代尔最早提出了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模型,认为在存在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沿着Rybczynski线实施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
  小岛清基于与蒙代尔的不同假定条件及对于外国直接投资本质的不同理解,提出了投资与贸易的互补模型,直接投资并不是将资本作为一般生产要素分配到东道国的行业中去,而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不单是资本的流动,而是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知识的总体转移,其核心不是货币资本的流动,而是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及技术、管理、营销等技能的转移.因而在理论模型中,可以不考虑投资母国与东道国间相对为数不多的货币资本的增减与转移,而只需把直接投资视为包括销售问题的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移植,这就意味着投资母国与东道国间存在不同的生产函数;(2)直接投资是资本、技术、管理知识的综合体,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的特定企业,向接受投资国的同一产业部门的特定企业的转移,而不是作为流动性很高的一般货币资本流入东道国.基于以上观点,小岛清得出结论认为,由技术先进国家的“边际产业”(即处于比较劣势)进行的直接投资将会促进商品贸易.
  小岛清认为,日本企业的国外直接投资,正是通过这种“边际产业扩张”,由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企业进行国外直接投资,因而是促进贸易的;美国企业则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凭借技术优势,在优势产业进行国外直接投资,因而是替代贸易的.
  小岛清提出的模型和观点是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总结.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间,日本企业的投资模式又有了哪些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引进日本投资的不断增长,日本企业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是真如小岛清认为的促进作用吗?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两个阶段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比较
  1.两阶段的划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商投资20多年来的实践,为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实践基础.
  根据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及发展速度,一般将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9-1986年).
  改革开放之初,外商对来华投资的顾虑很多,大多持观望态度.
  该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中小资本居多,来自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很少,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不足百万美元;投资项目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层次较低.
  (2)逐步发展阶段(1987-1991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加强立法及实行优惠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并对产品出口型及技术先进型外资企业给予更优惠的待遇,改善了投资环境,使外商投资兴起了一个.来自美国、日本以及西欧国家的投资日益增长,同时来自地区的投资也随缓和而呈迅速增长之势.
  (3)高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1992年同志在南巡讲话中,针对“姓社”与“姓资”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彻底打消了外商对我国经济改革政策稳定性的顾虑,此后,的对外开放开始出现崭新局面,外商投资项目和金额成倍增加.1992年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587.36亿美元,超过以往13年的总和,实际利用金额110.07亿美元,首次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形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开始进入市场,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经济结构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小、卢圣亮(2000)也认为,与初期阶段相比,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吸引外资最重要的变化,是大跨国公司投资数额的增加-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这一时期外国直接投资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上与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初期阶段,我国吸引的直接投资以港澳地区的中小资本为主,即使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也以中小项目为主,并且投资企业的技术并不比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先进,因而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是当时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之一.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
  500强企业在我国进行的投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1年).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环境的限制,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投资中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因而500强企业在我国的投资项目不多,实际完成的项目就更少,且主要位于深圳等少数沿海城市,投资的行业也以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利用型为主,并且主要来自日本跨国公司.
  (2)大规模发展阶段(1992-1996年).
  这一阶段500强企业的投资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以欧洲、美国和日本制造业企业为主体,其中来自欧美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年均超过3000个.投资行业包括电子与信息、石油化工、通讯、汽车、建材、医药及大型机器设备,项目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000万美元.
  (3)调整阶段(1997-2000年).
  虽然1992-1996年,500强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已有较大增长,但由于我国的市场尚不够成熟,许多企业尤其是欧美企业的投资项目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且受1997年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500强企业对我国的投资进入了调整阶段,投资项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投资规模仍然较大.
  (4)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年至今).
  经过挫折与调整,在投资问题上原本就比一般企业要慎重的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从2000年至今,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入了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2002年,500强企业在我国共投资2.50多家企业,其中欧洲企业占40%,美国、日本各占27%.
  中小资本的外资企业与跨国公司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从以上我国引进外资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初期的外商投资以中小资本为主,多投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属于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但跨国公司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投资的行业范围也比较广泛,并且是以最能发挥其技术优势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投资的动机也是多元化,即部分是被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吸引来进行投资,部分是为·了在我国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直接度量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存在困难,而且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相对的,但一般来说,由于充足的资本是先进技术的基础与依托,投资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其技术水平也相应地比较高,因此可以用投资的规模大小来近似地表示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
  图1显示了1983-2003年根据外国直接投资的项目总数及实际利用外资额测算的直接投资平均规模的变化.
  该图显示,外国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在1992年达到波谷,1983-1992年呈波浪式变化,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从1992年开始,平均规模开始迅速增长,到1999年达到高峰,虽然从2000年开始,又有下降,但整体上还是比1992年之前要高.
  结合前面对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三阶段的划分及本节中对跨国公司的代表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四阶段划分,从外国直接投资的项目规模考虑,我们将整体引进外资的“起步阶段”与“逐步发展阶段”合并在一起;将500强企业投资的“大规模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和“恢复性增长阶段”合并,即以1992年为界限,将1992年之前与之后引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两阶段影响的实证分析
  (1)1980-1992年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到形成生产能力,并形成出口,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要将外国投资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整体移植到这些企业中,更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因此,投资对贸易的影响是动态的,具有滞后性.
  这种滞后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及我国的总出口额并不只受年度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影响,还受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影响.
  因此,这里为了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将FDI(当年外国直接投资额)、FDIC(截止当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FDI-1(上一年外国直接投资额)、FDIC-1(截止前一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FDI-2(前两年外国直接投资额)、FDIC-2(截止前两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作为可能影响出口额(EX)的变量,运用EViews软件,分别测算了这些变量与出口额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下(见表1):
  表1显示,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与出口额间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其中,不论是当年、前一年,还是前两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都要小于当年的直接投资存量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而且,当年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相关系数小于前一年,而前一年的又小于前两年的;在直接投资存量数据中,前一年的存量与出口的相关性最高,前两年次之,当年的最低.这些比较都显示出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影响明显的滞后性.
  综合以上各变量与出口相关系数的比较可以看出,前一年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与出口的相关程度,在整体上比当年及前两年的更显著.FDI-1与FDIC-1的相关系数经测算达到了0.978530,说明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保留FDIC-1作为解释变量的估计方程为:
  该估计方程中,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比调整前略有提高,达到了0.9953,F统计值为2331.963,整体方程显著,且解释变量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FDIC-1的系数为2.7463,说明前一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亿美元,出口额就会增加2.7463亿美元.
  (2)1993-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993-2004年FDI、FDIC、FDI-1、FDIC-1、FDI-2、FDIC-2与出口EX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
  与表1类似,表2也显示出,不论是当年、前一年,还是前两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都要小于当年的直接投资存量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
  但表2与表1的不同却更加明显,1993-2004年各变量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中,最大的也只有0.9256,而最小的只有0.7690,而1980-1992年的对应值中,最小的都达到了0.905031,最大的更是达到了0.997863.可见,1993年后的这一阶段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与出口的相关程度要明显地小于1992年之前的时期.
  而且在当年、前一年、前两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与出口的相关系数比较中,不论是流量值,还是存量值,都是当年的最高,前一年的次之,前两年的最低,但前一年与当年的值相差不大(尤其是FDIC与FDIC-1).为便于与1980-1992年间的回归模型比较,将FDIC-1作为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为
  估计结果表明,出口主要只受当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影响,当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亿美元,商品出口额就增加0.8382亿美元,前一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亿美元,商品出口额就增加0.9570亿美元
  (3)两阶段的对比.
  根据以上两个阶段建立的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在1980-1992年的这段时间内,前一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亿美元,出口额就会增加2.7463亿美元,而在1993-2004年间,前一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相等的1亿美元,出口额的增加只有0.9570亿美元,相同的直接投资存量增长引起的出口增加下降了65.13%.而且,从两阶段相关系数的比较也可以看出,出口与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相关程度下降了.
  三、日、美在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中关出口贸易影响的比较
  1.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中日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向日本的商品出口还受到日本的“购买力”,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可以将进口国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作为对日本出口额的解释变量,依然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当年、前一年及前两年的日本直接投资(FDI).截止当时的日本直接投资累计额(FDIC)及其国内生产总值(GJ)与对日本出口(EX)的相关系数,结,果可见表3:
  表3中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相关系数要小于其存量,即累计直接投资额的对应值,且当年的值最高,前一年次之,前两年最低.
  由于直接投资与累计投资额之间存在相关性,经计算得相关系数为0.893817,比较高.舍去当年的直接投资,将FDI、FDIC及GJ作为对日出口(EX)的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估计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0.9778,整体模型显著,且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出口受截止当年累计日本直接投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每增加1亿美元的累计直接投资,对日本的出口就增加1.8712亿美元.
  2.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出口贸易的影响
  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当年、前一年及前两年的美国直接投资(F01),截止当时的美国直接投资累计额(FDIC)及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U)与向美国出口(EX)的相关系数,结果可见表4:
  相关系数的比较表明,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相关系数要小于其存量,即累计直接投资额的对应值.另外,直接投资与累计投资额间的相关系数,经计算也达到了0.914071,说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当年累计直接投资额与出口的相关系数要稍大于前一年及前两年的值.舍去直接投资以及t检验值无法通过的GU以及常数项,保留FDIC作为对美国出口(EX)的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估计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0.9603,整体模型显著,且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出口受截止当年累计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每增加1亿美元的累计直接投资,对美国的出口就增加1.8262亿美元.
  3.比较分析
  比较日本与美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对两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可以看出,虽然两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日本直接投资对我国向日本出口的促进程度要大于美国(1.8712比1.8262).
  这说明,与美国依靠巨大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寡头垄断和企业内部统一化进行投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当地市场相比,日本主要是依靠中小企业对东道国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产业进行投资,利用东道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且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对外销售.所以,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两国的出口贸易.只是由于两国直接投资特点的不同,使得促进程度存在差异,以成本导向为主要投资动机的“日本式直接投资”要大于以市场导向为主要投资动机的“美国式直接投资”.
  四、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促进程度减弱的原因
  1.“内销限制”的取消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程度在1992年之后比之前下降了,而且,这种下降却伴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表5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该表将我国最大的12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按产品内销比率高低,分成6组,将内销率超过50%的企业认定为以内销为主,则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为93家(57+15+17+4),占120家总数的77.5%.
  外商投资企业这种较高的内销比率与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变化紧密相关.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并履行人世承诺,我国对《外商独资企业法》及《中外合资企业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对外资企业产品内销比率的限制,使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品销售上拥有了更大的自.
  2.外商主要投资动机的变化
  美国学者帕特瑞根据动机不同,将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三大类.:市场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其中市场导向型对贸易的影响主要是替代效应,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对贸易的影响则主要是促进效应.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所作的一项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见表6),虽然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仍以成本节约型(即生产导向型)为主,但大型跨国公司以占领我国国内市场份额为主要动机的市场开发型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正迅速上升.由于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随着我国国内市场逐渐成熟,市场开发型直接投资的比重还会继续上升.
  3.日本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演变
  下面进一步分析被称为中小企业主导的“日本式直接投资”的主要投资动机.
  据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编(海外进出口企业总览1996年版)的调查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我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中,“占领当地市场”占首位(22.6%),利用劳动力则仅占第三位(17.0%),此外还包括文化亲和力、引资优惠政策及支持及良好的企业运营环境等因素.
  李国平、田边裕(2003)根据日本《周刊东洋经济》增刊《海外进出企业总览(会社别篇)》(1994年版、1998年版和2001年版),对2000年与1993年相比的日本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主要动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可见表7.
  2000年与1993年相比,“劳动力保证与利用”的动机所占的比重由18.6%下降到14.8%,下降了3.8个百分点,而“建立国际性生产与流通网络”与“开拓东道国市场”则分别上升了6.8%和3.0%.据此,两位学者认为,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正处于从成本型向生产主导的复合型(生产+市场)的转变过程中.
  原口俊道(1994)认为,“日本企业向发展家的项目投资大多着眼于运用廉价劳动力”的观点很多都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调查.通过对80年代日资企业最主要投资动机的调查,原口俊道发现,与在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日资企业相同,日资企业在投资的最主要动机也是“当地市场的发展及销路的扩大”,排在第二位的动机才是“运用廉价劳动力”.只是由于以“市场”为投资动机的企业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很少,才使得80年代的日本投资看起来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并以利用廉价劳动力为主,而“当地市场的发展及销路的扩大”的投资动机却仍然为日资企业所看重.原口俊道还认为,随着90年代日本对的投资渐具规模,投资额一定会有更快的增长,分布地区也将会扩大,而且“当地市场的发展及销路的扩大”作为日资企业对投资的最主要的动机,也会真正显现出来.
  可见,即便是日本企业对我国进行的直接投资,在投资的规模与动机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显示出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新特点:跨国公司的投资迅速增加,以往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日本式直接投资”正逐渐向跨国公司主导的“美国式直接投资”转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谢谢邀请,因为我本身不是这个专业,所以不太清楚,但是论文的写作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方向,我不知您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一般都会有选题方向,你可以根据方向跟指导老师多交流,若是研究生可能稍微难一点,这个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时跟导师讨论交流才可以定题目。祝你好运

大家都在问

国际贸易论文答辩,老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提出一些国际贸易局势分析、技能技巧、实际案例解决等问题。

大家都在问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结合这两年国际国内贸易形势与政策以及背景方向好写一些,比如单边主义盛行形势下的国际贸易走向、贸易保护政策下国际贸易的生存与发展、贸易战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机遇、防控际贸易的应对策略等等

急急急我最近在写论文,题目是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问...

内容来自用户:四库网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报告确定要写论文、、选题源、目意义二、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三、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四、采取研究办、技术路线、实验五、研究计划进度表

阅读全文 >

汉译英 我的论文题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FTA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on agriculture export of Southwestern Chin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