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外贸数据(1-4月外贸进出口)

外贸动态 2年前 (2023) admin
97 0

大家都在问

2019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2967.8亿元,增长15.9%。出口2867.9亿元,增长13.7%;其中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509.4亿元,增长6.4%,占出口额的比重为17.8%;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2343.5亿元,增长15.0%,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81.7%。进口99.9亿元,增长159.8%;其中日用消费品进口86.2亿元 ,增长423.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小题1:各国贸易均迅猛增长。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遥遥领先。(2分)
小题2:英国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对外扩张明显加强。(2分)外贸的发展促使英国工业生产出现新的高涨。(1分)
小题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的大大提高是英国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其反映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2分)国际市场的开拓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1分)英国的发展在当时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分)

该题是以19世纪中期各国之间的贸易为主题来进行命题的。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通过阅读表格数据,可以发现1850—1870年各国贸易均迅猛增长。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遥遥领先。
小题2: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归纳小结能力。材料二反映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材料三显示了英国所需原料量逐年提高。由此可以得到结论英国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对外扩张明显加强。外贸的发展促使英国工业生产出现新的高涨。
小题3: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可以发现英国生产和贸易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国际市场的开拓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英国的发展在当时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一:改革丌放以来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情况(亿美元) 注:2007年我国国有企业进出口额为4945亿美元,外资及其他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793亿美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总额快速提升。近5年,是我国历史上外贸进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出口明显快于进口。但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国有企业进出口比重低于外资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大家都在问

2020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175.3亿美元,增长0.8%。中日贸易投资的逆势增长,既体现了中日经济关系的强韧性,又体现了日本经济对的依存度上升。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对促进日本经济复苏具有特殊意义,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都在问

2021年6月,货物进出口总值完成5113.08亿美元,同比增长34.2%,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创单月历史新高。其中,货物出口总值完成2814.17亿美元,货物进口总值完成2298.91亿美元,货物贸易差额完成515.27亿美元,同比增加15.0%。

大家都在问

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2468.3亿美元,同比增8.0%。其中,出口760.3亿美元,减3.2%;进口1708.0亿美元,增14.0%;贸易逆差947.7亿美元,增32.9%。  一、谷物  谷物进口3579.1万吨,同比增99.8%,进口额95.2亿美元,增80.9%。出口259.3万吨,减19.9%,出口额10.8亿美元,减15.6%。净进口3319.8万吨,增1.3倍。  小麦:进口837.6万吨,同比增1.4倍。出口18.1万吨,减42.1%。  玉米:进口1129.6万吨,同比增1.4倍。出口0.3万吨,减87.3%。  大米:进口294.3万吨,同比增15.6%。出口230.5万吨,减16.1%。  大麦:进口807.9万吨,同比增36.3%。出口78.4吨,减75.1%。  高粱:进口481.3万吨,同比增4.8倍。出口2.1万吨,减48.3%。  木薯(主要是干木薯)进口335.5万吨,增18.2%。  二、棉花、食糖  棉花:进口223.2万吨,同比增15.2%;进口额35.9亿美元,减0.3%。  食糖:进口527.3万吨,同比增55.5%;进口额18.0亿美元,增60.7%。  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籽:进口1.1亿吨,同比增13.8%;进口额432.7亿美元,增12.7%;出口104.3万吨,减10.1%,出口额16.0亿美元,减5.0%;贸易逆差416.7亿美元,增13.5%。其中,大豆进口10032.7万吨,增13.3%;油菜籽进口311.4万吨,增13.8%。  食用植物油:进口1169.5万吨,同比增1.5%;进口额87.2亿美元,增17.6%;出口17.2万吨,减35.8%,出口额2.0亿美元,减26.9%;贸易逆差85.2美元,增19.3%。其中,棕榈油进口646.1万吨,减14.4%;葵花油和红花油进口195.4万吨,增59.0%;菜油进口193.2万吨,增19.6%;豆油进口96.3万吨,增16.6%。  四、蔬菜、水果  蔬菜:出口149.3亿美元,同比减3.6%;进口10.4亿美元,增8.2%;贸易顺差138.9亿美元,减4.4%。  水果:出口83.5亿美元,同比增12.1%;进口110.4亿美元,增6.5%;贸易逆差26.9亿美元,减7.7%。  五、畜产品、水产品  畜产品:进口475.7亿美元,同比增31.3%;出口54.3亿美元,减16.5%;贸易逆差421.4亿美元,增41.8%。其中,猪肉进口430.4万吨,同比增1.2倍;猪杂碎进口135.7万吨,增19.8%;牛肉进口211.8万吨,增27.6%;羊肉进口36.5万吨,减7.0%;奶粉进口133.9万吨,减4.0%。  水产品:出口190.4亿美元,同比减7.8%;进口155.6亿美元,减16.8%;贸易顺差34.8亿美元,增77.7%。

主要国家每年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多少

<!--

1、日本进出口商品结构
自8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地域小,资源贫乏,因此经济贸易定位为“出口替代”,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深受战争创伤加上其自身的资源约束,日本的出口以劳动密集且资源消耗较小的产品为主,如纺织品等。到1960年,纺织品出口占到总出口30.2%的比重,而机械设备只占25.3%;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机械制品的出口迅猛增长,到1970年达到46.3%,1980年达到62.8%;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工业化转变基本完成,各项产品出口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1999-2001年间机械设备的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73%左右。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日本的进口商品构成与出口商品构成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关系,进口对出口起着一定的基础作用,其结构变化从整个发展过程看是与日本的总体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原材料,1960年进口原材料占49.1%,接近进口总额的一半,是日本在二战以后寻求增长的积累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改原材料进口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矿物燃料的进口,在1980年达到49.8%,其中对原油的进口达到37.5%,而此时的原材料进口只占16.9%,这种转变同出口在这一时期以机械设备为主是分不开的;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这段时期进口各产品的比重保持稳定,说明此时的产品结构基本达到一种平衡。
日本的进口结构。由于日本资源贫乏,因此对于矿物燃料、能源等的进口表征了其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一国的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又标志着该国工业化的程度。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呈倒U形,1960年之前,是日本进出口发展的潜伏期,1960年原材料的进口比重为49.1%,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小。同期,日本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纺织品。70年代,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需求剧增,这表明其经济处于腾飞阶段,此阶段机械设备的出口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激增到46.3%。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几乎达到了进口总额的一半,机械设备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2.8%。90年代后,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下降,这是前段积累的结果,表明其经济进入成熟期,进出口各种产业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1974年至1985年期间平均为4.3%,1986年日元升值,引发经济萧条,1987-1991年年均增长率为5.5%。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突然破裂,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之中,持续达8年之久。结合前述进出口商品结构变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经济波动周期大致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保持同步。
进口的增长可以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原材料和先进的设备,同时,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出口,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日本,由于地小物稀,它倡导的是以出口促发展的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其出口的主导产品。70年代以前主要是纺织品,80年代主要是机械制品,90年代主要侧重于电子,汽车等产品。随着出口主导产品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随之升级换代。
2、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日本有着相似之处。从出口来看,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11.8%降至2001年的2.7%;重工业产品迅速增长,从1980年的41.4%上升到2001年的80.8%;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连年下滑,由1980年的46.8%降到2001年的16.4%。尤其是纺织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更大,从1980年的29.0%降至2001年的10.6%,这说明韩国向工业化国家过渡,其产业从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进口来看,韩国的资本货物进口逐年上升,消费品进口基本保持稳定,总体略有浮动,而对原材料的进口有所下降,从1980年的65.0%下降到2001年的52.3%。

3、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进出口结构的如下特点:
第一,日本的出口指数大致处于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而韩国的出口指数却趋于下降。形成此特点的原因在于1975年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其他制成品,约占66.1%,随后几年,其他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下降,机械制品有所上升,到1993年时两者的比例大致都在44%左右,因此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有所下降;而日本在1975年时其他制成品出口和机械制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8.3%和49.2%,到1993年时两者比重分别为22.1%和68.3%,因此指数有所上升。
第二,日本的进口指数逐步下降,而韩国的进口指数小幅上升后就左右摆动。这一现象说明日本进口的产品多样化比较强,这是为满足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而进行的,再加上资源贫乏,其进口主要集中在原油和燃料,1975年对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大,达到34%,而1994年下降到了11.6%,这是影响日本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韩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燃料,其进口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指数保持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第三,日韩两国的出口指数普遍高于进口指数。这说明出口的产品集中度比较高,而进口产品比较分散,多样化。

查看全部

--> 1、日本进出口商品结构
自8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地域小,资源贫乏,因此经济贸易定位为“出口替代”,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深受战争创伤加上其自身的资源约束,日本的出口以劳动密集且资源消耗较小的产品为主,如纺织品等。到1960年,纺织品出口占到总出口30.2%的比重,而机械设备只占25.3%;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机械制品的出口迅猛增长,到1970年达到46.3%,1980年达到62.8%;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工业化转变基本完成,各项产品出口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1999-2001年间机械设备的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73%左右。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日本的进口商品构成与出口商品构成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关系,进口对出口起着一定的基础作用,其结构变化从整个发展过程看是与日本的总体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原材料,1960年进口原材料占49.1%,接近进口总额的一半,是日本在二战以后寻求增长的积累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这段时期日本的进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改原材料进口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矿物燃料的进口,在1980年达到49.8%,其中对原油的进口达到37.5%,而此时的原材料进口只占16.9%,这种转变同出口在这一时期以机械设备为主是分不开的;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这段时期进口各产品的比重保持稳定,说明此时的产品结构基本达到一种平衡。
日本的进口结构。由于日本资源贫乏,因此对于矿物燃料、能源等的进口表征了其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一国的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又标志着该国工业化的程度。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呈倒U形,1960年之前,是日本进出口发展的潜伏期,1960年原材料的进口比重为49.1%,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小。同期,日本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纺织品。70年代,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需求剧增,这表明其经济处于腾飞阶段,此阶段机械设备的出口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激增到46.3%。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几乎达到了进口总额的一半,机械设备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2.8%。90年代后,日本对矿物燃料和原油的进口下降,这是前段积累的结果,表明其经济进入成熟期,进出口各种产业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1974年至1985年期间平均为4.3%,1986年日元升值,引发经济萧条,1987-1991年年均增长率为5.5%。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突然破裂,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之中,持续达8年之久。结合前述进出口商品结构变迁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经济波动周期大致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保持同步。
进口的增长可以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原材料和先进的设备,同时,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出口,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日本,由于地小物稀,它倡导的是以出口促发展的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其出口的主导产品。70年代以前主要是纺织品,80年代主要是机械制品,90年代主要侧重于电子,汽车等产品。随着出口主导产品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随之升级换代。
2、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日本有着相似之处。从出口来看,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11.8%降至2001年的2.7%;重工业产品迅速增长,从1980年的41.4%上升到2001年的80.8%;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连年下滑,由1980年的46.8%降到2001年的16.4%。尤其是纺织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更大,从1980年的29.0%降至2001年的10.6%,这说明韩国向工业化国家过渡,其产业从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进口来看,韩国的资本货物进口逐年上升,消费品进口基本保持稳定,总体略有浮动,而对原材料的进口有所下降,从1980年的65.0%下降到2001年的52.3%。

3、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进出口结构的如下特点:
第一,日本的出口指数大致处于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而韩国的出口指数却趋于下降。形成此特点的原因在于1975年韩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其他制成品,约占66.1%,随后几年,其他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下降,机械制品有所上升,到1993年时两者的比例大致都在44%左右,因此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有所下降;而日本在1975年时其他制成品出口和机械制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8.3%和49.2%,到1993年时两者比重分别为22.1%和68.3%,因此指数有所上升。
第二,日本的进口指数逐步下降,而韩国的进口指数小幅上升后就左右摆动。这一现象说明日本进口的产品多样化比较强,这是为满足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而进行的,再加上资源贫乏,其进口主要集中在原油和燃料,1975年对原油的进口比重比较大,达到34%,而1994年下降到了11.6%,这是影响日本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韩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燃料,其进口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指数保持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第三,日韩两国的出口指数普遍高于进口指数。这说明出口的产品集中度比较高,而进口产品比较分散,多样化。

大家都在问

日前,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2020年服务贸易相关统计数据。据介绍,2020年,受肺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2.7亿元,同比下降15.7%。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服务进出口增速降幅逐季收窄趋稳,服务出口明显好于进口,贸易逆差减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2月26日 上午11:46。
转载请注明:一月外贸数据(1-4月外贸进出口) | 外贸跨境电商导航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