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你都用过什么工具听音乐
我自己最开始用的是唱片机,相信现在很多的朋友都没有见过了吧,这个体积巨大的设备,在当时是多么幸福的,它的唱片还是类似光盘状的,但是比光盘又要大一些。后来的话,就慢慢接触到了录音机,是装磁带的那一种,有时候不小心卡带了,那是一种比较烦恼的事情了,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有相同的体验呢?那时候上初中之后,就有一种叫复读机的东西了,而且音乐和英语都会发一些磁带,让我们回家复习,不过一般都是英语的磁带都是放在抽屉里睡大觉的吧,有时候无聊也会把磁带里面的磁条拉出来玩呢,有多少朋友也玩过磁带的磁条呢?不过到了高中之后就没用这个,一般都是mp3和mp4了,不过那时候由于个人原因,只用过mp3,一到电脑课的时候就拿着mp3去机房下载最新的流行音乐了,比如去下载当时候还比较火的许嵩,周杰伦的歌等等。大学之后就接触了手机了吧,这个时候还是直板机和翻盖机比较多,并且那时候应用中心的系统是冒泡系统吧(文件后缀是mrp文件都可以运行的一个系统),相当现在安卓系统一样,那个时候还是用冒泡音乐播放器呢,这个可是可以联网下载播放器呢,可以包月下载一些音乐文件呢。步入社会之后就开始有了安卓系统的手,说实话一般下载音乐都是用酷狗音乐,那时候音乐版权还不是很重要,并且还可以轻松下载各种无损的音乐,那时候还不知道音乐,版权越来越被重视,很多音乐都播放不了,直到被收购以后,现在一般用音乐和网易云这两款软件。
网易云音乐、音乐、百度音乐、虾米音乐等等,众多音乐产品各有什么优势
题主说的这几款目前只有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是主流音乐APP了吧。说错了,别喷我,我就只用过这两款。要说优势?那音乐的优势就是打开就能听音乐啦!哈哈哈哈,这算不算优势!
为什么优酷视频现在资源越来越少,是行业的冲击吗
不是优酷资源少,是视频网站多,竞争力太大,优酷给我的感觉原地踏步走,各种会员没用,什么黄金会员,白银会员,都是鸡肋,看部分电影还是得花钱看,没什么意思,很多视频网站只要开通会员都是免费,优酷则不然,只是一部分免费,你说这个会员开的有意思么?优酷的广告特别多,特别长,我开通的会员基本不看,因为有很多可以替代它的
动物世界电影周冬雨什么工作
《动物世界》周冬雨首演小护士 。
哪个app音乐最全
最常用网易云音乐!也是大音付费使用的音乐APP!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开会员选择哪一家好
我这三家都有,就我的感觉而言,目前腾讯视频的资源最多,爱看综艺节目、喜欢追新剧以及喜欢纪录片的适合腾讯视频。此外因为腾讯手握阅文,所以那些经典网络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动漫都在腾讯视频独播。优酷目前资源最少,比较热门的影视作品很少有优酷独播的。但是他修复了大量经典港片。把优酷界面拉到最底部,可以看到周星驰,成龙,李连杰等人的作品24小时播出,而且都是1080P的画质。而且优酷比较热衷喜剧,爱看德云社相声,以及一些喜剧类综艺节目的不容错过。爱奇艺比较适合念旧的人,如果你喜欢回顾以前的经典电视剧,以及儿时看过的动画片,爱奇艺最适合。另外爱奇艺自制的综艺也不少,看个人喜好。总之这三大平台各有优势,其实只要平时多留意,有很多免费可以获得这些会员的机会。一、腾讯视频会员.腾讯的大王卡每年都会有活动,冲300块钱话费就会送一年的腾讯视频会员,有大王卡的不要错过。前几天腾讯视频还有一个活动,最低88块钱就可以开通腾讯的年费会员,同时还附赠一年京东会员其实腾讯的活动非常多,只要多关注腾讯的产品,经常会有送腾讯视频会员的活动,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个月,总之积累下来十分可观。二、爱奇艺会员如果使用京东比较多的话,可以开通京东的年费会员。京享值在5000以下是198块钱一年,5000以上是148一年。开通之后会附赠一年的爱奇艺会员以及知乎的读书会员。而且你开通京东会员之后,它还会送你一张50块钱的代金券,任何店铺都能使用,不过期限好像只有24小时。也就是说,最低只需98块钱,就可以得到京东、知乎以及爱奇艺的年费会员。三、优酷会员如果大家淘宝的淘气值超过了一千,可以试着开通淘宝的88会员。这个会员权益非常强大,每年只需88块钱,就可以同时得到优酷会员,虾米音乐会员,饿了么会员,以及天猫超市会员。淘宝的重度用户可以考虑。如果支付宝达到了铂金会员,也可以用支付宝积分换取优酷会员。如果你的淘气值没有1000,支付宝也不是铂金会员,那么可以等优酷的周年庆,通常都会有半价优惠。只需99元便可开通一年的优酷会员。
上海为什么被称为“魔都”
我们总是讲“帝都”北京,“魔都”上海。“魔都”几乎成为上海的代名词。那为什么将上海称作“魔都”呢?这就要从一个日本人说起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有一个热爱的文人,他甚至将比作恋人,此人就是村松梢风。村松梢风村松梢风生于1889年,逝于1961年,出生在静冈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村松当过教员、记者,也曾办过杂志,但是直到28岁时仍籍籍无名。1917年,他将小说《琴姬物语》投寄到《中央公论》杂志,没想到得到了总编辑的赏识。从此,村松跻身于文坛。而将上海称之为“魔都”的说法也正出自于村松的笔端。1923年,村松梢风来到上海。作为“用脚写作”的作家,村松此行是为了寻找新的写作素材,当然也受到了芥川龙之介的影响。芥川于1921年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华之旅,回国后,芥川在报上发表了《上海游记》等游记,许多日本人因此认识了上海,村松正是其中之一。在上海,村松结识了许多“新文学”的作家,与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来往密切。他还结识了“青年绅士”朱福昌,在朱福昌的引导下,村松游遍了上海。在他的笔下,沪上餐馆、、茶馆、戏园等都有所提及,并且被描绘得十分生动有趣。闻名上海滩的“大世界”,在他看来,则“反映了全的传统,又体现了的众相世态”。在上海感受到的复杂而奇特的感觉,松村将之集中浓缩在“魔都”这个词汇里。回到日本后,村松将《不可思议的都市“上海”》发表在1923年8月号的《中央公论》上,第二年,又将几篇记述上海的文字与《不可思议的都市“上海”》合集出版。并且自创“魔都”一词,用以新作书名。在村松看来,“魔都”的“魔”同时表示了“摩登”与“魔鬼”的意思。这正是目前所知的“魔都”最早来源。《魔都》出版后,这一词汇在日本逐渐被接受。如1986年出版了《上海魔都文学》,1995年出版了《魔都上海 十万日本人》等作。“魔都”一词引入,则到了20世纪末。这个词首先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熊月之先生主编的《上海通史》收录了《魔都》一书。1998年,徐静波教授在日任教期间,研读《魔都》并着手翻译。另外,王向远教授在所著《题材日本文学史》中称,“魔都”成为了日本语中“上海的代名词”。近十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魔都”一词也由学术界转移至大众,迅速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并形成了一种关于上海的新的城市认同。参考文献肖峰:《“魔都”一词的前世今生》,《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16日,第16版。郭晔旻:《朗朗上口的“魔都”一词,竟出自这位日本作家之手》,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