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下大雨时鸟类都躲藏在哪里?
下雨时鸟儿去哪里躲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鸟窝,但很快你就会反应过来:鸟窝大都开口向上,而且“粗制滥造”,根本就防不了雨!
那么下大雨时,鸟类都躲藏在哪里呢?生活中常见的麻雀和喜鹊,是如何避雨的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
1、千奇百怪的鸟巢
说起鸟巢,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那种像杯子或者碗一样的形状,它搭建在树枝或者树杈上,外围由较粗的树枝组成,内里则铺上树叶、干草或者绒毛等柔软的材料。这其实是鸟巢中的一种,可以称之为杯状巢,它是最常见的一种鸟巢。
除了杯状巢,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鸟巢,形状、大小、筑巢位置、使用材料等都不相同,这让鸟巢的种类丰富多彩,千奇百怪。
有些鸟类会在地上挖个“洞”,在洞里铺上细软,这种鸟巢被称为洞穴巢。鉴于鸟类挖洞的能力有限,它们通常在松散的泥土或者鸟粪堆积物等软质区域挖洞,这个洞可能是个很浅的坑,也可能是一条通往筑巢室的长廊。穴居猫头鹰和翠鸟等的巢穴就是洞穴巢。
啄木鸟也是住在洞里,不过它们住的是树洞,这个树洞可以是树上原本就有的洞,也可以是啄木鸟自己凿的洞。洞内铺上树叶、干草、羽毛等柔软保暖之物,方便产育雏。
有些鸟巢非常精美,比如织布鸟、黄鹂和太阳鸟等,它们的巢穴像一个球一样吊在树上。与开口向上的杯状巢不同,球状巢穴的开口通常在侧面或者侧下方,有些洞口还有个盖子,十分精美。
而像老鹰这样的猛禽,它们的巢穴就比较粗狂,通常建造在悬崖边或者大树的顶端。它们的巢穴很大,需要把树枝一根一根叼上去,搭个巢穴往往需要数月之久。而且,它们每年都会回到同一个位置筑巢,这让它们的巢穴非常大,比如秃鹰的巢穴,重量可达1吨。
生活中常见的麻雀一般将巢穴建在老房子的墙缝里或者墙上的洞中,小时候喜欢掏鸟窝的小伙伴对此比较熟悉,有时候把手伸进洞里,会有壁虎爬出,把人吓个半死!喜鹊通常把巢穴筑在大树顶端,乍一看跟乌鸦的巢穴十分相似,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乌鸦的巢穴开口向上,而喜鹊的巢穴开口在侧面。
还有一些鸟类压根就不筑巢穴,比如像杜鹃一样的巢寄生鸟类,它们直接把鸟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中,孵化和育雏让他人代劳。游隼、海鸦和帝企鹅也不筑巢,它们四处游荡,繁殖时将鸟蛋产在相对隐蔽的地方,没有巢穴结构。
与大部分人的理解不同,其实鸟巢并不是鸟休息的场所,更不是它们的家。鸟窝的主要功能是孵化和育雏,只有在繁殖季,鸟类才会搭窝,为鸟蛋和雏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一旦雏鸟能飞了,成鸟便会放弃巢穴,继续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
鸟类之所以不以鸟巢为家,是因为一旦它们这样做了,活动范围就会受限,不能飞太远,而且每天光为了飞回鸟巢就需要耗费很多能量,还不如到处漂泊,飞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鸟巢只是它们为了繁殖后代而不得已才搭建的固定场所。
事实上,我们看到有些鸟在下大雨时会飞回鸟巢,这是为了保护鸟蛋和雏鸟,尤其是那些开口朝上的鸟巢防雨能力很差,鸟爸鸟妈需要用身体为孩子们遮风挡雨。
2、鸟类在哪里躲雨?
既然鸟窝防雨能力差,而且也不是鸟类的家,那么下大雨时,它们都躲在哪里避雨呢?
1、躲在天然庇护所中
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000种鸟类,它们当中很大一部分都生活在植被茂盛的密林之中,还有些生活在远离人类的大草原等环境。当下大雨时,这些生活在野外的鸟类会寻找天然庇护所躲雨,比如树叶下、草丛中等可以挡雨的地方。
其实大部分在树上搭建的鸟巢,都位于树叶下面,较小的雨水根本就淋不到鸟窝。即便遇到大雨,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范作用,这是利用了天然的避雨场所。
除了密林之中,还有些鸟类会躲在洞穴里,有些是天然形成的,有些是人工改造的。鸟类虽然到处飞,但它们总归喜欢待在栖息地,对方圆几十里哪里有洞穴,哪里能避雨十分清楚。因此当大雨来临之前,它们就会飞往附近的避雨场所,躲避大雨的袭击。
2、躲在人类建筑物下
相信大家经常会在网络上刷到鸟类在窗边避雨的视频,它们可能已经被淋湿,躲在窗外梳理自己的羽毛。没错,人类的建筑物也是鸟类避雨的好地方,房檐、窗台、墙缝等都可以让鸟类躲雨。
不过有些时候,鸟儿在飞向建筑物时,由于分辨不出透明玻璃,很可能会直接撞上去,这也是造成一些鸟类死亡的原因之一,对鸟类的生存是个不小的威胁。
3、避无可避,直面风雨
如果是在繁殖季遇上大雨,成鸟为了保护鸟蛋或者雏鸟,就不得不飞回鸟窝,而鸟窝通常不是一个很好的避雨场所,它们就只能直面风雨。
而有些鸟类本身就生活在既没有茂密的丛林,又没有人类建筑物的草原、海边等环境,它们也只能直接承受大雨带来的冲击。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被雨淋的鸟竟然不会生病或者被冻死,这跟鸟类特殊的身体结构有关。
3、鸟类为什么不怕被雨淋?
其实大部分鸟类在面对小雨时根本就不用躲,只有面对特大雨时,它们才会找地方躲雨,那么鸟类为什么不怕被雨淋呢?这跟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关:
1、鸟类的羽毛具有防水作用
鸟类的羽毛分为绒羽、半绒羽和正羽,绒羽是最贴近皮肤的一层绒毛,半绒羽将绒羽与正羽隔开,让鸟类羽毛蓬松,这有利于保暖。而最外层的正羽就是我们常说的羽毛,具有很好的防水作用。
我们看到鸟儿经常用喙梳理羽毛,其实它们是在将从尾腺中挤出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这可以防止羽毛吸水,从而达到防水的作用。鸟儿的羽毛交错钩连、排列紧密,再抹上一点油脂,让雨水淋不到它们的身上。
为了减少雨水在身上停留的时间,它们还时不时抖动身体,将雨水甩掉。有些鸟儿还会迎风站立,头部上扬,让雨水顺着倾斜的身体快速流走。而像海鸥等水鸟,就更加不怕雨水了,这一点不用多说。
2、鸟类的脚部结构可以防止失温
大雨给动物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雨水,还有可能将身体的热量带走,造成失温。鸟类身上覆盖着厚厚的羽毛,但是脚部却在外,它会不会因为脚部而失温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说,恒温动物想要保持全身温度一致,需要很多热量。比如我们人类的血液在循环时,温度较高的动脉血从躯干直接流到脚部,而脚部的体温远高于外界的低温,那么脚部时会丧失大量热量。
温度较高的动脉血变成了温度较低的静脉血后开始回流,回流到躯干后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来回温,这一来一去间,需要很多热量来维持体温,因此在冬季保持脚部温暖非常重要。
但是鸟类的脚部结构与人类不同,它们脚部的静脉与动脉不仅距离近,而且缠绕多,这会形成一个“逆流交换”系统。换句话说就是:动脉血从躯干流到脚部的途中,会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静脉血,当动脉血流到脚部时,温度已经降到与外界温度差不多了,这让它们的脚始终保持冰冷状态,那么就不会损失太多热量。而回流的静脉血在途中吸收了动脉血的热量,回到躯干时已经升温,也不需要躯干再浪费热量来回温。
这种结构有利于鸟类在寒冷的气候下节省热量,避免因热量流失过快而造成失温,也让鸟类在大雨天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体温。数据显示,绿头鸭从脚部流失的热量只占全身比重的5%,的脚部不会让鸟类流失太多热量。
所以说,鸟类特殊的身体结构让它们不惧风雨,羽毛可以防水,脚部结构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这让鸟类在风雨中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被冻死。
4、麻雀和喜鹊在哪里避雨?
麻雀和喜鹊是比较常见的鸟类,这是因为它们主要栖息在有人类居住的环境,区别在于麻雀主要在村庄里活动,而喜鹊则主要在外围觅食。
那么当大雨天气时,麻雀和喜鹊最好的避雨地点就是人类建筑物和大树底下了。麻雀大都躲在墙缝里、老旧的房子里、屋檐下等。而喜鹊更喜欢躲在大树底下、田地里的庄稼下,凡是能挡雨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它们的避雨场所。
当然了,如果是在繁殖季,麻雀和喜鹊都会飞回自己的巢穴里,它们要为自己的鸟蛋和雏鸟提供庇护。麻雀的巢穴在墙缝或者墙洞里,防雨效果比较好,而喜鹊的巢穴在大树顶端,防雨效果没那么好,不过好在喜鹊的巢穴开口在侧面,住所有“天花板”,多少可以挡点雨。
5、结束语
野外的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对于鸟类来说,有太多的地方可以让它们躲雨了。无论是天然庇护所,还是人类建筑物,都可以成为它们的躲雨场所。
而且,即便它们淋了些雨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鸟类的羽毛可以防水,脚部特殊的结构可以减少热量流失,这些结构就是为应对雨天而演化出来的。
但没有方向?
我是喝了蜂蜜的小熊,我想分享。想法到具体实施,需要一个计划,而计划需要可行性。很多创业的商业计划没有可行性,因此就感觉没有方向,比较迷茫。从创业的角度出发,打磨一个商业计划,可以有效解决迷茫问题。
1、最可行的商业计划,是建立一个创业团队。
所谓可行,就是可以实施,有过程,还能有结果,当然投入产出比还比较不错。最好的创业者,就是能说服一群人组成团队的领导者。创业团队和部门团队不一样,主要是能力互补 。
什么是能力互补?
创业团队中最好的搭配是,一个行业销售专家、一个技术专家,一个创意设计精英,一个市场营销战略专家。
如果实在难以找到,就要建立最简单配置,一个是公关专家,一个是人力资源专家组成核心创业团队。
在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出色的团队,怎样才能防止团队成员不去腾讯、阿里巴巴,或者是百度、谷歌工作?
如果你能让这些人才为了你的一个想法,一个还没有成形的、没有任何具体形态的东西,义无反顾投奔你的时候,就证明你是个出色的创业者。
有了团队,很快就会推出产品和服务,就有的忙了。
2、最简单的商业计划,是如何应对风险。
这里的风险就是当你的企业碰到最坏的结果。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危险的是什么?当然是不懂目标顾客。如果你不了解目标顾客,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市场。
什么是目标顾客?
首先是顾客。顾客消费,形成了市场。顾客不是你一个人所有的,而是你和行业对手共有的。
其次是目标顾客,每个企业只能满足一部分顾客的需求,那么这一部分顾客就是你的目标顾客。一个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不要贪心。贪心的结果就是关门。
最后就是顾客分为B端和C端,你的顾客是商家还是最终消费者?如果是商家,意味着你必须做产供销。如果是最终消费者,意味着你只需要做销售一个环节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的顾客是谁?
大家都以为是乘客,其实不是的。滴滴打车的客户是“私家车主”和部分“出租车”。通过私家车主,滴滴才能给顾客更便利的体验。
搞错目标,对于创业者来说,风险就太大了。
3、最标准的商业计划,当然是讲清楚商业模式。
衡量一个企业,没有什么比商务模式更能准确描述的了。商务模式简单说就是你如何赚钱,并且你如何比对手赚到更多的钱。
那么创业初期,最标准的商业计划当然就是只做一件事,而不是什么都做,更不是什么热就卖什么。你必须做好一件事,聪明的创业者就是集中所有资源和精力在一件事上。
举个例子:乔布斯的苹果公司。
乔布斯回到苹果,砍掉了很多项目,集全公司之力,在一个新产品iPod上。为什么呢?他想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想让消费者,从口袋里就可以获得音乐。
消费者可以购买一个iPod,付费从itune上下载音乐,再也不用去购买碟片了。这不是乔布斯的首创,而是STEAM游戏平台G胖的首创,但是乔布斯模仿了G胖,把口袋装音乐的这一件事做的很好。
也就是这样一件事情拯救了苹果,iPod的成功也带动了麦金塔电脑的成功,最后又引发了iPhone的成功。
4、总结
想创业,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让团队告诉你该做什么。要么了解一下顾客,按部就班去满足客户需求,要么就是做一个标准的商业计划,说服投资人投资。这样也就不迷茫了。
-END-
皱鹰的意思是什么?
鹰的名称 拼音:Yīng 英文:hawk(s) [编辑本段]词条种类2种:1.动物 2.火影——鹰 1.动物鹰 繁体字:鹰 部首:鸟,部外笔画:13,总笔画:18 ; 繁体部首:鸟,部外笔画:13,总笔画:24 五笔86:YWWG 五笔98:OWWG 仓颉:IOGM 四角号码:00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E70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小说《雕鹰》(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雕鹰,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王,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很难逃脱它的捕捉。 鹰雕鹰的这一本领是如何练就的?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鹰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鹰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梢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鹰活活摔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鹰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在成长的翅膀中大部分的骨骼会被母鹰折断,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幼鹰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反而成了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编辑本段]鹰的种类 它们狡诈而凶残异常,猎人们很难将它们用枪打下来。但是,有的猎人却用另一种鸟做诱饵,用网将它活捉,用熬鹰的方法,把它驯练成为人类卖命的抓兔能手。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东平原常见的鹰科鸟类中,有一种叫白尾海雕,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鵟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鵟鹰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鸟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鵟鹰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鵟鹰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鵟鹰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鸟将濒临绝灭。 鹰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真鹰),包括苍鹰和雀鹰。hawk一词常用来称呼鹰科(Accipitridae)的其他种鸟类(如鸢、鵟和鹞),广义的hawk包括某些隼科(Falconidae)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caracara〕)。 绝大多数的鹰对人类利多害少,但人们仍普遍对之抱有偏见。虽偶然捕食家禽和小型鸟类,但通常以小型哺乳类、爬虫类和昆虫为食。有多种觅食技能,但主要的追捕猎物方法是掠过或敏捷地追逐拼命逃跑的动物。一旦用它强有力的爪抓住猎物,就以其尖锐而强健的喙肢解猎物。 分布於6大洲。大多数种类营巢於树上,但有些种类(如泽鹰)营巢於多草的地面,其他种类营巢於悬崖上。每窝产3∼6枚,具褐色斑点。 所谓的「真鹰」──鹰属(Accipiter)成员(有时亦称鹘)──的代表种类是︰条纹鹰(A. striatus),体长约30公分(12英寸),背部灰色,腹部具细窄的锈色横斑,分布於大部分地区;柯柏氏鹰(A. cooperii, 即鸡鹰)产於北美,貌似条纹鹰而较大,体长50公分(20英寸)。尾长,翅圆形,飞行低而迅速,十分灵活。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苍鹰和雀鹰亦是鹰属成员。 鵟(鵟鹰)翅宽,尾宽,善高飞,见於、欧亚大陆和非洲。红尾鵟(Buteo jamaicensis)是最普通的北美种类,体长约60公分(24英寸),羽色各异,但通常背部淡褐色,腹部稍淡,尾赤褐色。这种占尽优势的猎手主要以齧齿类为食,但也捕捉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以及各种鸟类、爬虫类(包括响尾蛇、铜头蛇)、两栖类动物,甚至昆虫。赤肩鵟(B. lineatus)常见於北美东部和太平洋沿岸一带,体羽呈红褐色,体长约50公分(20英寸),腹部具密集的横斑。 黑鸡鵟尾短,翅特宽,黑色,共2种。大黑鸡鵟(Buteogallus urubitinga或Hypomorphnus urubitinga, 又称巴西鵟)体长约60公分(24吋),分布於墨西哥到阿根廷一带;小黑鸡鵟(B. anthracinus, 又称墨西哥鵟),有白色斑纹,分布於南美北部到美国西南部。这两种都以蛙、鱼和其他水生生物为食。 其他鵟类有:栗翅鵟(Parabuteo unicinctus)型大,黑色,肩部为不明显的褐色,腰为亮白色,见於南美向北到美国西南部。巨翅鵟(B. platypterus)大小如乌鸦,体呈灰褐色,尾具黑白带斑,见於北美东部,成大群地迁徙。斯温氏鵟(B. swainsoni)产於北美西部,迁徙到阿根廷。两种著名的毛脚鵟类包括最大型的北美鵟──王鵟(B. regalis),体长达63公分(25英寸),以及分布於新、旧大陆的毛脚鵟(B. lagopus)。 非洲鹞鹰(Polyboroides typicus)和热带美洲的鹤鹰(Geranospiza nigra)似鹞,中等大小,灰色,但翅短而宽。 鹰科与隼科在分类及物种的命名上均造成一些混乱,至少在外行人看来某些名称可以换用。如在美国,Circus cyaneus称为泽鹰,但在英国仍称之为鸡鹞。许多隼在产地称为鹰,但也有其他应用更广泛的俗名,如雀鹰又称红隼(kestrel);鸭鹰又称游隼(peregrine falcon);鸽鹰又称灰背隼(merlin)。鱼鹰与隼有亲缘关系,又称鹗(osprey)。 值得注意的是,名字叫“鹰”的动物并不都是鹰。比如,猫头鹰就不是鹰,而属于鸮。“夜鹰”同样不是鹰,而是雨燕及蜂鸟的亲戚。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苍鹰(Accipiter gentilis): 俗称鸡鹰或黄鹰。是一种大型鹰,雄性体长49-57cm,翅展93-105cm。雌性体长58-64cm,翅展108-127cm。雄性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白色,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白色,体下面有纵斑。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它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尔也捕食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以至云南、广东、文本等地。繁殖于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小兴安岭等地。此鸟嗜食鼠等,对农业有益。幼鸟常被驯养作为猎鹰,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鸟。 苍鹰雀鹰(Accipiter nisus): 雄性体长29-34cm,翅展59-64cm,体重131-180g。雌性体长35-41cm,翅展67-80cm,体重186-345g。成鸟上体青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很容易识别。飞翔时主要是扇翅和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并常在空中呈圈状的飞翔。常栖于山地林间,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带,飞翔力很强,善捕食小鸟等动物。繁殖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北 部大、小兴安岭等地,冬时常见于四川、云南以东的地区。此鸟也能驯养作猎鹰,用以捕捉小型鸟类。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 比雀鹰稍大,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无眉斑,淡灰色。飞翔姿势与雀鹰同,常栖于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 赤腹鹰赤腹鹰 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 1821 异名: Falco soloensis Horsfield, 1821 英文名:Chinese Goshawk 别名:鹅鹰、红鼻士排鲁鹞、鸽子鹰 分类: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鹰属(Accipiter)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白
厦门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在投资上取得诸多成功投资人蔡文胜先生曾在2017年说过:想要让生活更好的与工作结合,那就请到厦门来吧。蔡先生提到:在厦门地区,创新创业氛围如今已成为了一种流行,对于许多行业来说,厦门俨然成为创业最佳的选择地,像互联网、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而证明其投资价值最明显的表现则是在近些年来瑞幸咖啡、美图秀秀、4399等公司在相近在厦门成立。
其中美图秀秀作为大名鼎鼎的互联网企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女性朋友们争相使用,而其总裁发家于广东却选择厦门作为公司的成立地址,自然是厦门以其自身独到的优势吸引了投资。同时,还有一些如厦门本土投资的企业厦门美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最初只是用于记录女性经期的软件,而现今择成为一个纯女性互联网平台,选择使用美柚用户当前已越过1.5亿大关,日平均在线用户的数量为700多万。除了像美图秀秀、4399等互联网企业选择投资与厦门外,还有如同像瑞幸咖啡等明星企业入驻厦门。
以旅游城市命名厦门,被人们所不知的则是发展互联网最早的地区,过去被称作域名之都,从1998年开始就成立厦门软件园,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企业,成立起来包括3M在类的一大批优秀互联网企业,其中3M指的是美图秀秀、美亚柏科、咪咕动漫。因此厦门被称作西雅图也不无道理。而现今,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各种新兴行业地不断出现,厦门在保持其传统互联网城市基因的基础上,依旧大力发展相关互联网企业,同时也要有规划地发展相关新兴行业。其中,最近厦门市提出了几项重点发展方向:
1、 平光显示光电:其中重点代表的企业有友达光电、光莆显示企业。 2、 集成电路:代表企业包括紫光、晨星等一系列相关优秀台企。 3、 生物医疗与健康:代表企业派格宾。
之所以厦门对于投资者们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厦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厦门在气候、居住环境上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这也使得更多的的北上广深各地的人才投奔于厦门。其次是,厦门作为老牌互联网城市,具有良好的互联网基因,保证了投资的稳定性。同时最重要的则是厦门的大力支持,成立相关软件园,目标建设四大重点发展的区域,为上诉提到的各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生活中最常见的鸟主要吃的食物有哪些?
我国鸟的种类大约有1185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30%以上,其中40%是候鸟。 1、凌波仙子———游禽 游禽善于飞翔、潜水和在水中捞取食物,却拙于行走。我省有70多种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等江汉湖群,为冬候鸟,著名的“洪湖野鸭和大雁”就属于这一类群。
2、湿地之神———涉禽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饶的自然环境,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涉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
涉禽大多数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我省水域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涉禽的生息,近几年,来我省涉禽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布越来越广。常见有鹭科鸟类。
3、空中雄鹰———猛禽 猛禽有强大有力的翅膀,弯曲锐利的嘴、爪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无声、自由地升降,准确无误地捕食猎物。我省有猛禽51种,著名的有金雕、白尾海雕、红隼等。
4、攀援冠军———攀禽 攀禽的攀援本领名不虚传,它们凭借强健的脚趾和紧韧的尾羽,可使身体牢牢地贴在树干上,攀禽中食虫益鸟比较多,如啄木鸟、杜鹃、夜鹰等。
5、竞走健将———陆禽 陆禽的腿脚健壮,具有适于掘土挖食的钝爪,体格壮实,嘴坚硬,翅短而圆,不善远飞。
雌雄羽毛有明显差别,一般雄鸟比较艳丽。
繁殖期常一雄多雌,雄鸟间有激烈的争偶行为,并有复杂的求偶表现。
如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白颈长尾雉等等。
陆禽分鹑鸡和鸠鸽二类。
6、无冕歌王———鸣禽 在鸟类王国中,鸣禽是极富生机和色彩的一大类群。鸣禽种类数量最多,绝大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著名的有灰喜鹊、喜鹊、黄鹂等。
鸣禽体态轻盈、羽毛鲜艳、歌声婉转,多可欣赏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72千米/小时。 其他世界鸟类之最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 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
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了。
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 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
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 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
它的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0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quot;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水平飞行最快的鸟:欧绒鸭,76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的鸟: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角蜂鸟,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 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 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因为它总是 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人们又称它“白昼鸟”。 最凶猛的鸟: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尾羽最长的鸟类: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如果让它站在四层楼房的阳台上,它的尾羽则可以一直拖到底楼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鸟类羽毛。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长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它的嘴峰的长度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长鸟喙:澳洲鹈鹕,长47厘米。 最宽鸟喙:鲸头鹳,宽12厘米。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最复杂的鸟巢: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最大的鸟巢: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产最少的鸟类: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是产最少的鸟。 窝数最多的鸟:灰山鹑,每窝15~19枚。 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鸟类:信天翁雏鸟达到性成熟的过程也是鸟类中最长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鸟化石:17世纪中叶以前,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生活着一种象鸟,现在已经绝迹。象鸟的化石的长径为35.6厘米,相当于148个鸡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鸟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最大的鸟类化石是隆鸟的化石,估计它的身高达5米左右,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在公元7世纪时绝灭。
哪种动物是所有蛇类的天敌?
一位养了10年蛇的老师傅告诉我:千万不要被骗了,蛇根本不怕雄黄,而是怕这8种东西,其中一样,只要蛇挨了一点,就会立马的毙命。
每年一到夏天,草丛里总是藏着一些毒蛇,一旦有路过的行人,难免会被咬伤。
在去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这一年被毒蛇咬伤的人 ,就高达22万,其中2万人的伤势比较严重。
让人害怕的蛇类,有哪些动物是它的天敌?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能让蛇感到害怕?今天就带大家来科普一下。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蛇到底怕不怕雄黄?
老一辈子的人,都觉得在夏天喝上一点雄黄粉,就能够防止毒蛇咬伤。
而这种做法,并没有任何科学方面的证实,之所以会这么做,都是跟电视剧上面所学的,就像《新白娘子传奇》一样,一丁点雄黄,就让白素贞现出了原型。
所以为了搞清楚蛇到底怕不怕雄黄?早些年央视就给出了答案。
当时央视整了一道关于科普方面的实验节目《科学大求真》。
节目组找来了三条常见的蛇类:王锦蛇、水律蛇,眼镜蛇。
分别将它们饿了七天,然后再关进实验室里,在小白鼠的另一头,用雄黄粉隔离起来,如果这三条蛇想要吃到食物,必须要接触雄黄粉 ,没想到这三条蛇根本不怕雄黄,直接越过雄黄粉,将老鼠吃进了肚子。
在驱蛇方面,雄黄粉并不像传言那么灵,而蛇是根本不怕雄黄的。
二、有哪些动物是所有蛇类的天敌?
1、老鹰
超强的视力,锋利的刀爪和尖锐的嘴巴,让老鹰成为空中最佳的猎食者。
大部分蛇类,都有一个克星,当遇到老鹰以后,就算是剧毒的眼镜王蛇,体型比较大的蟒蛇,都会成为老鹰的盘中餐。
锋利的爪子,会直接穿透蛇的身体 ,而且在老鹰的双腿上,长着厚厚的鳞甲,可以抵挡毒蛇的咬伤,只要是被老鹰盯上的蛇,基本上都不会有好下场。
2、蜜獾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是非洲平头哥的座右铭。
平头哥其实就是蜜獾,是属于鼬科、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动物。
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西亚以及南亚地区,这种动物生性特别的凶猛,就算面对强大的狮子,只要蜜獾不高兴,也敢上前拼命地攻击,所以才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的说法。
而且蜜獾是所有蛇类的天敌,就算是眼镜王蛇在蜜獾眼里也只不过是蚯蚓而已。
蜜獾这个动物特别喜欢吃蛇,每次遇到毒蛇,凭借着自己灵敏的身躯,直接用自己的牙齿将蛇头咬碎。
而且在蜜獾的血液当中,对蛇毒有一定的抗体,就算是被剧毒的眼镜王蛇咬一口,只需要睡上两个小时就能自我恢复,这种动物也是蛇类的克星。
3、王锦蛇
王锦蛇,游蛇科锦蛇属的蛇类,体大凶猛,且无毒,食谱广泛,野外捕食鼠、鸟、鸟蛋及其他小型动物。
主要分布在河南 ,山东等地带,在其他的省份,也有王锦蛇的身影,这种蛇的别名又称:菜花蛇。
王锦蛇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同类当做食物,就算是乌鞘蛇,在王锦蛇的面前,也是一顿美味佳肴。
有的时候,蛇类的天敌,不是其它种类的动物,而是自己的同类。
4、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在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而这种蛇的蛇毒,虽然不是蛇类当中最强的,但是是所有蛇类致死率最高的一种。
除了铁山烙铁头蛇以外,眼镜王蛇可以说是体型第二大的毒蛇。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其它同类的蛇,只要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基本上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所以眼镜王蛇也是其他蛇类的天敌。
三、除了动物以外 ,有哪些植物是蛇类的天敌呢?
1、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属于百合科重楼的植物,在民间有很多叫法比如:枝花头,草河车,七叶莲。
这种植物特别的普遍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而且对于蛇类来说,这种植物就是它们的天敌。
因为七叶一枝花能够散发出硫磺的味道,这种味道会让蛇感觉十分难受,很多山里面的朋友,都会在家的附近种上七叶一枝花,就是为了防止蛇靠近家里。
2、青藤香
青藤香就是一种中药名,它有很多叫法比如:青木香、蛇参根,兜铃根等等。
这种植物主要是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和广东,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山坡灌丛、山谷石砾间和林缘较荫湿地方。
开花的时候会散发出一种香味,正是这种香味,会让蛇感到害怕,所以在蛇类的天敌当中,也是害怕这种植物。
3、半边莲
半边莲属于一种:桔梗科半边莲属多年生草本。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省区;印度以东的亚洲其它各国也有分布,这种植物含有多种的生物碱。
对于变温动物(冷血动物)的蛇类来说,这种生物碱是一种致命的东西,一旦吃了一点,会导致血压飙升,心脏剧烈跳动直接会造成死亡。
而且半边连的花朵,会散发出一种刺鼻的味道,这种味道会让蛇感到难受,能够起到驱蛇防蛇的作用。
四、除了动植物以外,蛇还怕哪些东西呢?
1、蛇害怕烟油
老话说:“吞了烟油的蛇,离死不远了”,烟油其实就是尼古丁。
之所以能够让蛇死亡,就是因为烟油里面的生物碱成分。
这些生物碱对于变温动物来说,绝对是一种无法弥补的伤害,一旦吃一点,会让它们的血压体温直接飙升,心脏负荷过大,剧烈地跳动,到最后直接引发死亡。
对于蛇来说,这种烟油就是一种毒药,而且味道也是十分的刺鼻,闻多了以后会感觉不适,自然而然也十分害怕这种烟油。
2、蛇害怕鹅粪
在农村鹅粪特别的常见,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当肥料,但是鹅粪还有一个作用。
就是能够驱蛇 ,之所以蛇怕鹅粪,是因为以下的这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鹅粪的气味特别的刺鼻,而且这种气味能让蛇感觉十分难受,所以也不愿意靠近有鹅粪的地方。
第二个原因:在鹅粪里面有一种寄生虫:隐孢子虫,一旦蛇从鹅粪旁边经过,很容易会感染上这种寄生虫造成疾病。
3、硫磺粉
硫磺粉作为一种非金属物质,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在气味方面,特别的刺鼻。
有些植物能够散发出硫磺的味道,而且正是这种味道,能够让蛇感觉十分难受,也能够起到驱蛇的作用,特别是住在山里的朋友,每到夏季都会准备大量的硫磺粉,就是为了防止蛇进入家中。
写在最后:
在动物界中,有很多动物都是把蛇当成主要的食物,比如:刺猬、黄鼠狼、蛇鹫,等等, 这些都是蛇类的天敌。
但是在自然界中,最大的天敌,除了他们同类以外,就是我们人类。
对此,你还知道蛇怕哪些动物呢?
会不会有一天会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1000多年前,唐王为了和平,将文成公主远嫁吐番。路途遥远,怕宝贝闺女思乡心切,便在临走前赐予能够看到家乡美景的日月宝镜。哪知文成公主才走到一半就想回家,便取出宝镜,果然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长安美景。她泪如雨下,但作为一国公主,她肩负着使命,便果断的把宝镜扔了出去,没想到,宝镜金光闪闪,化作了一座美丽的湖泊——青海湖。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版本有很多,比如:青海湖原来就有,文成公主路过时发现湖水不断从东南部向外流出,湖泊即将干涸,周围土地龟裂,生灵都出现衰败的迹象,于是让日月宝镜造了一座山挡住了东南部最大的支流,这座山就是著名的日月山。而这条最大的支流则是流入黄河的倒淌河。
图:红域为被截断的倒淌河
青海湖的形成
实际上,青海湖早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当时它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的确与黄河相通。那时周围山脉还没有这么高,湿润的空气不断流入,气候温和多雨,雨水加上多处溪流不断汇聚于此,为黄河源源不断的贡献新鲜的“血液”。13万年前,板块运动剧烈,周围的山脉快速隆起,日月山与野牛山的形成阻断了倒淌河,从此与黄河别离。
同时周围山脉挡住了空气流通,雨水逐渐减少,而周围盐分不断渗入其中,水分蒸发,水位下降,由此逐渐变成了咸水湖。
2018年,科学家测量青海湖的面积,发现它相比2017年增加了7.3平方公里,相较2008年增加了97平方公里,目前为4440平方公里。近几十年都在不断扩大,那么青海湖是否撕裂大陆,形成新的海洋呢?
其实上面的故事已经隐含了答案。青海湖日益壮大其实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地质、气候关系不大,想要知道它是否会变成海洋,看它是否具备起源条件。
图:世界的屋脊——喜马拉雅山脉
地球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高山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地壳变动,所形成的板块构造。通俗点说:我们可以人工挖坑造个湖,但是海洋的坑是无法通过改造地表完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原本是海洋,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浮出水面,逐渐隆起成为了“世界的屋脊”,而青海湖同样是这两块板块相互挤压下的产物。200万年前板块挤压断裂错位,部分断层向下塌陷,从而具备了储水的条件,这种湖称之为断陷湖。那么板块断陷会形成海洋吗?
人类与新海洋共生
目前,主流科学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考古学家在埃塞尔比亚的阿尔法地区挖掘出大量我们最直接的猿类祖先化石——阿尔法南方古猿。其中最著名的是“人类的祖母”之称的“露西”。阿尔法南方古猿揭示了猿过渡人的大量特征。
图:黑猩猩、露西、人类
人类的出现源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由于裂谷两边山脉隆起,阻挡了空气的流通。因此同一纬度南美是亚马逊雨林,而东非则从雨林退变成稀树草原。树少了,猿类下地,脚部、胯部、髋部、关节等演变成直立行走的姿态。猩猩所处的位置森林依旧,因此依然留在树上演化,脚部保持握住树枝的形态不变。
裂谷的形成造就了人类,而新生海洋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伴随人类诞生。非洲大陆下地球内部能量爆发,托起了板块,使地表高高隆起,最后绷不住了,断裂。断裂之后碎片沉积,形成裂谷,分离的板块向两边移动,随着它们“相互远去”,大约一千万年后,裂缝会扩大到把非洲大陆一分为二,最后与海洋融合,而东非将成为一个孤岛。
近几年来,阿尔法地区沙漠的裂缝不断扩张。2005年,长达60公里的大地在短短10天内就打开了八米宽的缺口。前年9月份内,短短三周内,裂谷扩张了800万平方米。由此可知,海洋的形成需要内部的力量向外突破,使板块断裂,向两边推移。
青海湖不会形成海洋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海洋的形成正好相反,青海湖只是局部区域的陷落,随着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继续挤压,青海湖周围的山脉会继续升高,青海湖也会逐渐缩小。那么问题来了,青海湖现在为何正在增大呢?
实际上,青海湖原本就不小,后来减小了是因为我国人口不断增多,随之在青海湖附近开荒耕地,致使土壤沙化严重,固水能力差,湿地面积不断缩小。
近几十年来,这样的情况在大量地方出现,例如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丰衣足食,因此我们又担忧起环境问题,便让“北大荒”退耕还“荒”。
而青海湖也在还“绿水青山”的队列当中,随着我们退耕禁渔,大量候鸟迁徙于此,繁衍后代,鱼类资源也丰富了起来,周围生态及湖水都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还原”,因此青海湖面积近年来不断扩大,但它不会形成海洋!
为什么我感觉很少看见死去的麻雀?
生性机敏的麻雀很难做到“寿终正寝”,能活到5年以上的麻雀就算高龄了,如果是零度以下的气温,麻雀可能连15个小时都活不到。
在农村,叽叽喳喳的麻雀再常见不过,成群结队地穿梭在可以偷吃到食物的地方。小时候每天傍晚喂鸡时,我妈都让我搬个小板凳坐那儿看着,有麻雀飞来就把它们赶跑。可总有几只胆大的麻雀趁我不注意,动作迅速地飞下来啄几口粮食,再飞快地飞走,每天都能看到麻雀和家禽上演“抢粮大战”。
而且“掏麻雀窝”也是儿时的一大乐事。那时农村的楼房还很少,多是红砖或青砖瓦房,麻雀就喜欢在这种屋檐下搭窝。枯草、烂布条、羽毛等都是建房的材料,麻雀窝也不会搭很高,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梯子往墙上一靠就能爬上去掏鸟窝了。麻雀也会把窝搭在树上,小时候爬树掏鸟窝偷麻雀蛋也是经常干的事。可往往都会在鸟窝里发现“不速之客”,特别是屋檐下的麻雀窝,能经常看到蛇爬进去偷吃麻雀蛋,把我们吓得不轻。
在农村经常看到成群的麻雀从这片树林飞到另一片树林,群体性的生活习性使得麻雀很少单独行动。但麻雀却是鸟类当中的“短命鬼”,跟老鹰、鹦鹉这些“长寿者”比起来,麻雀真的算是“英年早逝”,大多数麻雀只能活到5年左右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死掉。
有科学家研究过麻雀的寿命,即便在生长环境良好、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麻雀最多也只能活8-10年。同样是鸟类,为什么像喜鹊、乌鸦这些寿命就会比麻雀长很多呢?影响麻雀寿命短暂的因素有哪些?
一、天敌的入侵无处不在,麻雀无论在天空飞行还是地上觅食都可能成为猎物的目标。麻雀虽然身形机敏,感到有危险时会快速逃离,但对于无处不在的敌人它还是有些为力。
前面说过在屋檐下掏麻雀窝时会时常看见里面藏着蛇,在人类居住的地方蛇都敢入侵麻雀的窝,更别提在野外了,简直可以肆无忌惮。除此以外,麻雀在空中飞行时也是老鹰的捕捉目标,老鹰的飞行高度更高、视力好、爪子尖锐,捕捉猎物几乎很少失手。任凭麻雀身形再矫健,可压根不是老鹰的对手,只能乖乖送命。
不仅如此,野外的流浪猫、狗、田鼠等等也是麻雀的天敌。我曾经见过一只猫捉住麻雀放在地上不停把完,直到彻底把麻雀玩死才开始享用美食。
二、麻雀生性警惕,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间接导致麻雀“短命”。跟鸽子不同,麻雀行走都是靠“蹦”,当感到有危险来临,会快速扇动翅膀飞离地面。高度的警惕性,让麻雀在及时脱离危险时也增加了麻烦。
原来,麻雀的心跳很快,跟人类一样,心跳快性情就急躁,性情急躁就容易短命。特别在遇到危险时,极快的心跳速度更加快了麻雀体内器官的超负荷运转,“短命”就见怪不怪了。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麻雀的栖息范围越来越小,生存环境变坏自然寿命就短。这里的人类活动,主要指农村的农药除草、农药除虫、机械化生产。
农作物喷洒农药是为了防治病虫害,但也对麻雀等鸟类的生存产生了威胁,误食了带有农药的庄稼中毒身亡也是导致麻雀命短的原因。
四、自然环境的影响,极端天气持续时间长麻雀的身体适应不了。近些年,夏天的持续高温、洪涝灾害、冬天的极寒天气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不仅给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影响,对动物的生存环境也是极大的破坏。麻雀很难在零度以下的天气中生存,如果持续在零下十度以下,麻雀会因为自身热量太少而被冻死。
以上是造成麻雀短命的几个原因,从这里面不难看出,大部分都是受人类的影响,是人类的活动间接导致了麻雀的短命。
可即便是近几年冬天频繁出现的极寒天气,在这种环境下麻雀生还的机率很低,但我们却很少发现麻雀的尸体,它们究竟去哪儿了?
一、还是天敌的原因,活的没口福享受,死去的也能将就。因为各种原因死掉的麻雀,一旦被蛇猫鼠类等发现,就成了它们口中的美食。因为麻雀的身躯较小,大多时候都会被这些猎物全部吃掉,甚至羽毛也全部吞进肚里,尸体当然不可能被发现了。
二、微生物分解很快,也是其他昆虫类的美食。麻雀体内的微生物,在其死后会快速分解,一部分与泥土混在一起,一部分则成了一些更小的昆虫口中的美食。
三、麻雀自身的颜色,混在枯枝败叶中很难被发现。我们常见到的麻雀全身都是灰不溜秋的,而它们在死后也是掉落在杂草丛中,跟泥土、枯枝败叶的颜色混在一起,不仔细去寻找,根本就不可能发现。
四、麻雀有“预知死亡”的能力,在预感到自己寿命将至时,会寻找特别隐蔽的角落让自己走的“体面”。很多动物都有这种能力,比如大象,在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时,会主动离开象群去到“坟墓”。麻雀也类似,它们会选择特别隐蔽安全性很高的角落安然离去,不受打扰,也不用担惊受怕,这些角落如果不是刻意寻找也很难被发现。
五、生存环境不光导致麻雀寿命变短,同时也使得麻雀的数量越来越少。数量少了,死掉的麻雀就更少,当然很难发现了。
总结: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麻雀的寿命短暂不光跟天敌种类多、自身胆小警惕有关,人类的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小小的麻雀,适应得了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大都市,却无法适应极端恶劣的天气。这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目共睹,可自然环境的伤痕却日益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